朱锦萍
药物与酒精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很多朋友已经知道服药期间不可饮酒,但即使你很有信心:“我从不饮酒!”,也有可能会中招。
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或稳定性,某些药品中添加了酒精的成分。酒精化学名称为乙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用的含有酒精的药物包括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藿香正气水、十滴水、复方甘草合剂、养阴清肺糖浆等。因不同生产厂家的制备工艺有所不同,具体使用时请详细查阅说明书。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您查阅说明书时,有些没有标注含有酒精,但是含有酊剂的,这也是酒精制成的药剂,例如常用的止咳药复方甘草合剂。
大家可别忽视小小药瓶中的酒精含量。例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和藿香正气水中酒精含量可达到50%,十滴水中酒精含量竟然高达60%~70%,堪比高度白酒!即使不喝酒,在合并使用这些药品时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呢。
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后饮酒(或反之),可能会发生不良事件,轻则头晕头痛,重则危及生命。这种不良事件是什么?它有哪些表现或症状?哪些特定药物与酒精合用会引起不良事件?出现以后该怎么做?
提到双硫仑反应就不得不提双硫仑。早在60多年前, 哥本哈根人发现, 凡是接触过这种物质的人如果喝酒, 可出现面部潮红、头痛头晕、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等一系列症状, 便将其命名为双硫仑反应。 药学研究者通过这一发现得到了启发,研制出了戒酒药:戒酒硫, 其通用名为双硫仑 (disulfi ram) ,又称双硫醛,已做为戒酒药收入美国、日本等国药典。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从而达到戒酒的目的。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某些药物,其化学结构或作用机理与双硫仑相似,用药后再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或接触酒精),就可以导致体内乙醛蓄积,从而产生双硫仑反应。药物致双硫仑反应大部分在接触酒精60分钟内发生,最快的不足5分钟,最长的可在24小时后出现。对症治疗后,药物致双硫仑反应的大部分患者在半小时~3小时能得到好转,在24小时内症状可消失。
表现为面部潮红,头痛胸痛、心慌、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休克、急性心衰、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双硫仑反应被分为3级:
轻度:面部潮红、轻度头昏、心慌,但无恶心、呕吐、发热、头痛等。
中度:头昏、头痛、心慌、恶心、呕吐、发热,但无胸痛、呼吸困难、休克。
重度:胸痛、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
1.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
2.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
3.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等。
4.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口服莫西沙星等,其致双硫仑反应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为导致乙醛脱氢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功能的障碍。
5.其他药物,如呋喃唑酮、酮康唑、磺胺类、华法林、利奈唑胺等。
上述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最为多见。
首先,应停用致双硫仑反应药物,禁饮酒。轻者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症状可逐渐减轻直至消失。较重者及时就医,给予吸氧、应用抗组胺药物,肌内注射异丙嗪25mg~50mg,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10mg,静脉滴注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B6,进行保肝及促进酒精代谢治疗。出现休克及意识障碍者,需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吸氧等,休克患者给予升压药及补充晶体液治疗,意识障碍者给予纳洛酮解毒治疗。
为了预防双硫仑反应,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近期饮酒史、药物过敏史、酒精过敏史。在服用某些药物时要注意,因为乙醛脱氫酶被抑制后,常需4天~5天才能恢复,因此用药过程中或停药至少7天内禁用含酒精的饮料、食物及药品,同时避免用酒精反复擦洗皮肤,以防出现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