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幼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心理学组组长,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托幼机构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心理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儿童营养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儿童的心理发育、高危儿的早期干预等的临床及相关研究。
在医院产房里,总能听到小宝宝响亮的哭声,宝宝与世界打的第一声招呼,就是哭。我们也常用“呱呱坠地”,来形容一个新生命的降临。每个宝宝都会哭,有的宝宝哭声很大,声音洪亮;有的哭声很小,哼哼唧唧。这些哭声到底能反映什么?它与宝宝的身体素质或健康状况有什么关系吗?
小宝宝啼哭的原因有很多,因为小宝宝还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只能以哭来表达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或身体的不适。如饿了、累了、渴了、孤独了、尿布湿了、环境过热或过冷了,宝宝就会哭。有的婴儿白天睡得多了,夜间就会哭闹。有的孩子则很“机灵”,会用哭来引起父母的关注。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生理或心理现象。
如果宝宝哭闹不厉害,面色、体温都正常,妈妈只需给予喂水、喂奶、换尿布和拥抱等护理,宝宝很快就会不哭了。宝宝生病啼哭时,哭声往往与平时不同,而且不易安抚。因此,当宝宝哭闹时,父母要仔细观察宝宝,寻找宝宝不舒服的迹象,尽快对其啼哭做出回应。平时也应多跟宝宝进行情感交流,听懂宝宝的哭声。
宝宝哭闹的常见原因,有生理与病理两大方面。
宝宝通常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某种需求,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幾个。
1.健康性啼哭 婴儿正常的啼哭声抑扬顿挫,声音响亮,不刺耳,节奏感强。一般每日4次~5次,但每次哭时较短,累计啼哭可达1小时~2小时。这是运动的一种方式。健康性啼哭往往没有伴随其他异常症状,不影响饮食、睡眠及玩耍,安慰后往往可停止。
2.饥饿性啼哭 哭声往往洪亮,音调高,同时宝宝会出现头部左右转动,口唇吸吮,吞咽等动作。
3.大便前啼哭 因肠活动加剧,哭声常突然出现,有时很急,时间短促,解便前有时有面色涨红用力状,多数还可听到吭吭用力和排出大便声。
4.温度不适 室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宝宝啼哭。过冷时宝宝哭声往往低沉乏力,严重时可出现皮肤苍白、干燥。温度过高时,宝宝往往哭声响亮有力,皮肤潮红,严重者可出现轻度发热。
5.睡前哭啼 新生儿大脑尚不能协调工作,部分兴奋性较低,部分兴奋性较高。当部分大脑疲劳想要入睡了,但有部分大脑拒绝休息,因此可能会不舒服而啼哭。另外,有些宝宝在白天过度兴奋或者受到惊吓后,出现晚上哭闹不止。这种夜啼是神经敏感的一般表现,一般1个月~2个月内达到高峰,随着月龄增长会自行好转,不需要特殊处理。
总之,生理性啼哭的原因可简单地概括为:“宝宝运动了”“宝宝饿了”“宝宝要便便了”“宝宝热(冷)了”“宝宝想睡了”。生理性啼哭的哭声响亮而不刺耳、富有节奏感;宝宝常常哭而无泪,吃奶、睡眠、玩耍都很好,每次哭的时间也很短,只要妈妈细心观察及处理及时得当,宝贝很快就会停止啼哭。
任何病痛的刺激都会引起小宝宝身体不适而导致啼哭不安。有时宝宝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只表现为啼哭不止,但恰恰可能是新生儿疾病的最早表现,因此要特别引起警觉。
宝宝病理性哭闹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皮肤方面 小宝宝皮肤娇嫩而敏感,特别是宝宝腋下、大腿内侧等柔软的皮肤皱摺处护理不当,易引起皮肤潮红、糜烂等症状,导致宝宝不适而哭闹。家长在平日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仔细观察宝宝的皮肤,发现任何问题要及时处理。
2.发热 宝宝发热时哭声往往与平时不一样,哭声时轻时重,哭声间隔期也与平时不同,可以缩短很多,常伴有面色潮红。当体温过高时,有时哭声反而不如刚发热时,而且哭声中常间隔出现哼哼的呻吟声。
3.口咽部发炎 宝宝因为吸吮吞咽疼痛啼哭,哭声往往有力,有泪液,喂奶时哭得更厉害,有拒乳动作。如果有喉炎时,哭声会嘶哑。
4.肠痉挛 很多宝宝都曾因为胃肠道问题而出现肠痉挛刺激啼哭。哭闹往往表现为为定时、持续及难以安抚。哭声高尖,忽忽缓缓,伴有腹胀等表现,这些症状可因肛门排气或排便而缓解。一般肠痉挛可反复发作并呈自限过程,发作时可顺时针轻轻按摩宝宝腹部,以减轻不适感。
5.肠套叠 不同于肠痉挛,肠套叠是一段肠子套进另一段肠子里,使肠管不通畅,肠管反复剧烈蠕动,引起腹部阵阵剧痛。宝宝常表现突然大哭,节奏紧迫,音调高亢,同时表情痛苦、焦躁不安,有时还会出现呕吐、便血、腹部包块等表现。肠套叠情况危急,应及时带宝宝就医。
6.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早期可出现夜间啼哭不止,易惊,易激惹、出汗、睡眠不安等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的表现。
另外,宝宝如突然发出爆发性高声尖叫,回声较长或特别短,这多与强烈刺激或烫伤引起的疼痛有关,因此家长平时对小宝宝的各种日常护理要动作轻柔,防止发生意外。
可以说,宝宝的每一种哭声都可能有一定的含义:可能是正常的日常需求,也可能是发育和运动的信号,当然也可能是疾病的信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宝宝哭声的特点并不是疾病的特异性表现,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护理过程中仔细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面色、皮肤及吃奶、大小便等情况,同时注意结合所处环境,及时发现和处理宝宝的不适状态。对于宝宝不明原因的异常哭闹,家长应当学会作出简单判断,发现任何异常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防止延误宝宝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