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骨骼“投资”,从儿时开始

2019-01-17 02:14冯林陈博昌
大众健康 2019年1期
关键词:投资骨科脊柱

冯林 陈博昌

对于孩子来说,骨骼的发育非常重要,因为身体的所有其他器官,都是要以骨骼发育作为基本支撑条件的。了解一些儿童骨骼发育的特点,对于宝宝健康成长益处多多。

“膝内翻”“膝外翻”

——别大惊小怪

您了解孩子骨骼发育的整个过程吗?先来说说脊柱。胎儿和新生儿的脊柱,从侧面看没有成人特有的弯曲,几乎是直的。当宝宝开始抬头时(出生后2个月~3个月),就出现了颈椎前凸。6个月~7个月的小孩开始能坐时,就会形成胸椎后凸。一岁左右的宝宝开始站立及行走,直立的脊柱就形成了腰椎前凸。脊柱正常的生理性弯曲,是人体生长和活动所必需,也是身体承重的基础。最初,这些弯曲是不恒定的,当宝宝仰卧位时,仍可伸平。婴幼儿的两块脊椎骨之间的软骨层特别发达,所以体位不正或长时间一侧扩张,都会引起脊柱变形。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们应注意使小儿保持正确的姿势。

四肢骨骼与脊柱相比,相对较短。随着年龄增长,四肢长骨增长速度远较躯干增长要快。新生儿及小婴儿的下肢,出生时并非就是笔直的。一岁半之前,宝宝的小腿看上去有些向内侧弯曲,骨科医生称之为膝内翻或者O形腿。这是一种生理现象,通常到两岁左右,孩子的下肢在外观上渐渐变直。此时,如果让宝宝并拢下肢,他的膝關节是互相靠着的。

随着宝宝长大,变直了的下肢又会出现小腿向外侧偏斜,踝关节之间出现距离,骨科医生称之为膝外翻或者X形腿。这种现象在3岁~3岁半的宝宝身上最为明显。当然,这不是说宝宝下肢的生长出了问题,而是在生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膝外翻现象通常在7岁左右变成接近成年人下肢力线的模样。

这个由“膝内翻”到“变直”再到“膝外翻”最后“回归正常力线”的过程,往往会引起家长的担忧,所以骨科医生经常遇到带着小宝宝前来要求检查的家长。当然,正常的生理性下肢力线演变,的确需要与病理性的膝内翻和膝外翻相区别,家长若把握不准,带孩子来医院咨询医生也是值得肯定的。

有机物,无机盐

——该补就得补

我们的骨骼就像一座建筑物的钢筋支架一样,支撑着人的身体。其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无机盐主要是钙盐,它赋予骨骼硬度。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它赋予骨骼以韧性和弹性。

冯林,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小儿骨科博士,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小儿骨科委员会委员。曾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骨科、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小儿骨科工作,擅长儿童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畸形矫正、髋关节发育异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脑瘫步态分析以及下肢畸形矫正、神经肌肉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陈博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小儿骨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促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骨科分会小儿骨科学组主任委员。曾先后担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骨科和上海市新华医院小儿骨科行政主任。在儿童创伤、脊柱畸形和髋关节疾病诊治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小儿骨骼中各种成分的比例与成人有所不同。成人的骨骼中,有机物占1/3,无机盐占2/3。而小儿骨骼中有机物和无机盐各占一半。所以,小儿骨骼的特点是较柔软,韧性好,富有弹性,但也容易受外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形。不正确的坐立姿势、写字姿势以及背书包姿势,都可能造成脊柱不均匀受力而引发脊柱生长畸形。因此,在小儿发育期间,要特别注意小儿的坐、立、走等动作的正确姿势。

另外,儿童的骨骼最初以软骨的形式出现,软骨必须经过钙化才能成为坚硬的骨骼。在骨骼钙化过程中,需要以钙磷为原料,还需要维生素D,以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因此,无论宝宝在生长期间采用哪种哺乳方式,婴幼儿常规性的补充钙磷和维生素D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症状,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因为它们可能是缺钙的表现,需要及时带宝宝去做检查,并为宝宝选择合适的补钙产品。比如宝宝出现与气温无关的多汗现象,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囟门闭合延迟,18个月尚没有闭合;出牙晚,牙齿不齐;容易惊厥、浅睡、睡眠不安,醒后哭闹不肯入睡;精神烦躁且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以及厌食、偏食、容易过敏等。同时,合理饮食,多做户外运动,也可以帮助宝宝骨骼健康生长。

快速成长期

——家长多留心

儿童骨骼的发育相对比较活跃,大约有两个快速生长期。一是出生后到3岁之间,二是青春期,一般女孩为11岁~13岁,男孩为12岁~14岁。家长们应该牢记的是,儿童发育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观察和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进入快速生长期,是家长必做的一门功课。在这一时期,家长的足够重视,可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这一时期的孩子,生长速度显著增加,营养可能出现相对不足。有几个现象应该特别留意:

首先,孩子穿的鞋突然变小了。因为孩子的身体是从下往上长的,身体长高,首先脚会变大。当孩子进入快速增长期,孩子的脚会突然变大。此外,裤子也会突然短一大截儿。

其次,孩子老喊腿疼,尤其在夜间。如果排除外伤史、骨病和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孩子能够活动正常,局部关节也没有红肿、压痛,且在第二天醒来什么事也没有,那么很大可能就是孩子长高引起的生长痛。这种疼痛多数是因为孩子夜间脑部神经活动所产生,转移注意力即可得到缓解。

第三,孩子进食量大却常感到饥饿,这与孩子长身体需要食物补充有关。这个黄金生长时期,家长应保证孩子饮食上获得足够且均衡的营养。同时我们强调,足够和良好的睡眠,也是孩子生长特别是身高生长的重要环节,家长一定要督促和保证孩子每天有好的睡眠。

那么在快速生长时期,怎样保证孩子的营养以促进骨骼健康呢?首先,孩子需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多补充牛奶、虾皮、豆制品、海带、紫菜等含钙磷丰富的食物。另外,让孩子到户外多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的机会,以利于体内合成维生素D,促进胃肠对钙磷的吸收。还有,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让孩子多吃鸡蛋、鱼虾、肉类、奶制品及豆制品等,主食上多选用大米、小米、小麦等制品。

骨骼损伤

——扼杀危险苗头

预防儿童出现肢体骨骼损伤,也是保证儿童骨骼生长的紧要一环。儿童骨骼损伤,关键在于预防。在这一点上,家长和学校老师都有很多可以做的工作。首先要根据年龄和参加体育活动的不同强度,做好危险的预知工作。加强在学校、家庭的安全意识教育,让孩子自己逐渐懂得远离危险的场所、远离危险的项目。一旦发生骨骼损伤,首先要镇静,在做好损伤部位的快速保护后,尽快将孩子带到具有小儿骨科专业的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通常,造成儿童骨骼损伤的原因是日常生活、学校活动和交通事故等,以日常生活中的损伤最常见,如摔倒、游戏损伤、竞技性运动损伤等。隨着现代社会机动车的增加,交通事故损伤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其特点多为高能量损伤,可造成多发骨折和多脏器受损。

虽然现代医学科学可以治愈多数的儿童骨折或相关软组织损伤,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部位的骨折即便治愈仍可能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特别是如果骨损伤累及专门司职骨骼纵向生长的骨骺,还可能引起骨折后的肢体出现生长不均衡的现象。因此,家长一定要起到看护作用,预防孩子的危险行为。现在一些年轻父母只顾刷手机而忽略看护孩子,常常会导致严重的损伤。

游泳和跳绳

——助力骨骼发育

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那么重要,那我们有没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尽早知道孩子骨骼生长发育是否异常呢?

答案肯定是有的。当然,我们推荐的还是敦请家长按时带着宝宝,去当地的儿童保健单位进行常规的体格和健康检查。国家对于新生儿和一些特殊的遗传代谢性疾病,都有不同层级的疾病筛查。这些疾病往往都是严重影响儿童正常体格发育的疾病,参加这些疾病的常规检查和筛查,能及时发现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同时,家长还应该密切注意以下情况:体格发育落后,运动发育落后,语言发育落后和智力发育落后。这里特别要讲一讲运动发育落后。正常儿童的运动发育都有一定的时间性,即到了某个年龄,就会出现某种运动功能。儿童运动发育落后,多能从宝宝出现俯卧抬头、坐、站、走等动作的起始年龄晚发现问题。尤其是走路,如果到3岁~4岁甚至5岁才会自己走,而且走不稳,那就该引起注意了。

现在运动的种类那么多,适合孩子的有哪些呢?小儿骨科医生推荐的重点是游泳。

游泳最好在6岁以上,因为之前儿童身体里的大肌肉与小肌肉并不能完全控制好,他们也很难理解游泳教练对正确游泳方法的指导。6岁之后,儿童通过游泳可以练习控制身体的能力,同时整合一些发育的反射。如果有条件,建议每天游一次。

除游泳外,跳绳也是我们强烈推荐的运动。跳绳可以在4岁之后进行。它技术难度不大,可以锻炼儿童的跳跃能力,促进腿部肌肉的增强,也能锻炼手眼脑腿的协调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儿童大脑神经的发育,同时还有减压放松的效果。

骑自行车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法,两轮自行车适合7岁以上的孩子。

无论哪种运动,都需要持之以恒,另外在运动之前,一定要给孩子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尤其是游泳。(编辑 余运西)

猜你喜欢
投资骨科脊柱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中小学生脊柱侧弯人数超五百万
同学,你的脊柱还好吗?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关于我国PPP模式应用的问题探讨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浅谈对银行投资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