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飞燕
(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6)
骨水泥是一种用于填充骨与植入物间隙或骨腔的生物材料,能任意塑形,具有较强的硬度和黏合度,临床上主要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术、植入物松动而引起的翻修术、椎体成形术、骨髓炎或人工关节置换后感染与抗生素的联合使用等。自1970年Powell等[1]首次报道了2例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在植入骨水泥后出现心跳骤停的现象后,随后陆续又有文献报道术中植入骨水泥时易出现骨水泥植入综合征,即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心跳骤停、心肌梗死、凝血功能障碍、肺栓塞等[2],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病理生理状态使术中判断不及时,相对于年轻人,更易出现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甚至死亡[3]。本次研究内容就是针对性护理对于老年患者应用骨水泥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7年8月-2018年2月在我院行骨水泥手术治疗的6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3例。
纳入标准:(1)年龄大于60岁;(2)ASA I-Ⅱ级,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化验无明显异常;(3)自愿参加研究并签写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患者本身有其他的疾病,严重影响本次研究需要测量的指标。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3例。对照组的33例老年患者的年龄在66-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0±5.0)岁;观察组的33例老年患者的年龄在6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0±6.0)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临床资料、麻醉方式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有一定可比性。
对照组:该组的33例老年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即(1)术前访视病人,嘱其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2)讲解手术相关体位并告知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有充分的准备以取得理解和配合。(3)入手术室后常规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术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关怀和照料。(4)使用骨水泥后一旦临床反应积极配合麻醉师进行相关的处理。
观察组:该组的33例老年患者则是在临床常规护理上继续实施针对性护理,即(1)术前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机体功能,避免一切引起骨水泥反应综合征的高危因素[4]。(2)当老年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应该立即建立2路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及时掌握手术过程中输液的相关事宜;(3)了解术前备血情况。(4)准备好除颤仪和各种抢救用药品。(5)室温不宜过高,使用前将骨水泥放入冰箱内保存;(6)置入骨水泥前维持收缩压在12KP(90mmHg)以上,必要时预先补充血容量和应用升压药(7)填塞骨水泥时密切观察,注意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4)避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低血容量,根据患者具体的静脉压以及尿量调节输液的速度。(6)一旦发现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进行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治疗该临床症状的有效方法。(7)进行相关骨水泥治疗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手术之前将骨水泥治疗的相关药物准备齐全。注意掌握搅拌的时间,首先应该冲洗患者手术位置的关节腔以及髓腔,等到配好的骨水泥成团并且不沾手的时候在进行后期填充。(10)髓腔排气减压[5]:在进行填充的附近位置在骨头上面进行钻孔,以便将里面的气体、液体等排干净。(11)手术所用的骨水泥在进行凝固的时候会发出热量,因此患者的局部手术部位应采用冰水进行降温。
(1)术中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和凝血功能,观察骨水泥反应的发生率。(2)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对照组骨水泥植入综合征发生率为18.2%,其中血压下降(下降幅度大于20%)4例,心律失常1例,心跳骤停1例;观察组发生率为6%,其中血压下降(下降幅度大于20%)1例,心律失常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术后通过满意度调查发现,观察组的33例老年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对比(±s )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对比(±s )
组别 例数 TT PT APTT对照组 3310.12±1.8813.96±2.5749.03±9.00观察组 3311.91±2.0118.23±2.3855.42±8.9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骨水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中。骨水泥由甲醛丙烯酸甲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成,两种黏合剂混合时温度升高可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出现骨水泥植入综合征,对老年人的影响特别剧烈,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影响[6],须采取措施。在老年患者骨水泥植入手术中采用针对性护理能够避免大幅度的血压下降、减少心律失常甚至是心跳骤停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合老年患者其他生理病理状态,在手术过程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加强监测,可进一步提高老年患者在应用骨水泥时的安全性,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使用针对性护理对于老年患者应用骨水泥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适用于临床方面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