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蕾,董恩国,何睿可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天津 300222)
自1999年国家扩大了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一直位居世界第一[1]。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一些高校办学定位失去了特色,学生的技术水平明显下降。对此,2014年5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在我国现有的1 000多所新建本科院校中将有600多所高校向应用型教育转变[2]。一些研究者将此称为高等教育领域一场革命性调整与变革。目前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占本科院校的78.59%,可见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半江山[3]。我国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视使得国家加大了对应用型高校师资力量的投入,并且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进行探讨。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通过高考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普通考生;通过高考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长类考生(包括艺术特长生和体育特长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科应届毕业生;通过成人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社会人士;通过“3+4”联合办学或者是高校特招的技校生。在这些生源中,专科学生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但由于有专科期间的技能实践课程积累,具备了更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社会人士,这类学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实际工作经验,但是在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来自于“3+4”的技校生源,这类学生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但在技校学习期间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研究型、教学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4],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区、企业和地方培养有较强应用技术思维能力、能够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强调学与用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养成、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促进新理论、新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根据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通用基础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体现通用性和技术性。
在通识基础教育方面,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人文素质,这是对本科层次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获得专业技能的前提条件。但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在通识基础教育方面的培养目标低于研究型本科院校[5]。
在专业技能教育方面,要求学生在专业领域具备全面的、系统的、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其他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技能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相比于研究型本科院校更重视应用,即能够将理论上的科学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
在国际交流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以及了解专业领域国际动向的能力。
在创新创业意识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目前,我国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举办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如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比赛、高校创客空间等,极大地增强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国外一般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应用型高校教师的资格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接受过专门的高等教育,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接受相应的技术训练,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修养、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6]。
美国应用型大学教育的改革方向:一是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认清经济全球化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并且以此来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探求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二是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将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扩展工程教育的广度、宽度和深度,发展综合型工程教育,吸引更多人才。三是倡导多种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开展合作学习以及非同步学习,主要针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学习。四是将教育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美国应用型大学对教师任职资格要求较高,必须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且需通过教育学院和实践环节的专业培训。另外,美国多数州政府规定,应用型大学教师除具备一定的学历学位外,必须具有相关技术领域1~2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社区学院的教师必须具有3年实践工作经验。在工业化初期,美国的工程教育是为了满足其军事及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将应用型工程师作为培养重点,在工业化后期工程教育其课程体系实现了多样化,大力建设研究型大学,逐步创新引领全球化、系统化、网络化的工程实践,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7]。
欧洲的高校教育与美国类似,同样也分为理论型和应用型,不过随着基础研究越来越深入,工程教育越来越偏向应用型教育发展。如今,欧洲已经普遍建立了模块化的教学模式,不同主题模块的教学内容可以培养不同方向领域的学生,使学生在学科方向上的选择更加丰富。不仅如此,欧洲的工程教育课程也转变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一体化,这项改革成效最明显的国家是德国,一体化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注重实践内容的学习,考核方式由学校和行业共同完成[8]。除此之外,欧洲应用型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产学研合作,这样不仅能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发展研究结合起来,而且还能为高校的科研发展提供方向。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师资主要由教授、教学专业人员和兼职教师组成。三类人员均要求具备大学任教资格,学术助理要求具有博士学位,任期不超过6年;理论课兼职教师必须大学毕业,且接受过一定的专业教育与师范训练,掌握教育理论;实践教学兼职教师必须为相关专业学校毕业,具有2年以上的实践经验,同时还须具有相关证书;教授的聘任条件不仅要求有博士学位,具备扎实的理论及学术研究能力,通常还要求在科学知识、方法应用等方面具有至少5年的专业实践经验,其中至少有3年在高校以外领域工作的经验,并做出突出的贡献[9]。
近年来,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以应用技术大学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发起并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截止到2018年6月,已有172所高校加入了该联盟。
目前,我国的应用型高校大多由教学型高校转变而来,对教师的要求仍过多地强调理论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经验[10]。很多应用型高校办学观念及定位尚不清晰。另外,我国应用型高校教师的来源多为应届硕士、博士,并且多来源于研究型高校,他们很少接触基层生产实践,有些甚至根本无基层实践经验,因此制约了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与发展。
同时,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学体系不成熟,教学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导致毕业生难以对口输出,教育产出和实际成效不高。其次是教学中缺乏实践环节,导致课程脱离实际,课堂脱离工作环节,工程教育教师的授课方式更看重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依靠教材进行授课,教学和考试环节主要围绕教材进行,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最后是教师欠缺对学生的引导,仅仅是教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这样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也降低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广泛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工程应用能力,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是高校为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而对其提出的能力要求。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应具备从事教学相关的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基本技能、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工程实践能力是指指导学生实习、实践,顶岗工作,将计划、方案付诸实施,将图纸、设计变成实物的能力以及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的能力;国际交流能力主要包括教师注重用多视角审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的能力,国际活动能力,尤其是国际交往能力;其他能力主要包括科研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
(1)专业基础知识
对于应用型院校的教师来说,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是能够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作为一名专业教师的基本素质。一般来说,专业基础知识是在教师正式步入教学岗位之前,在校学习阶段就应具备的能力。按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对教师岗位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要求教师具备博士学历,所以绝大多数教师都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院校管理者对教师做出聘任、考核、奖励、提升时,也都会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进行考察。因此,绝大部分应用型高校教师均具备与其教学任务相匹配的专业基础知识。
(2)应用研究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相对于研究型院校而言的,它的重点在于“应用”二字,需要学校培养出具有较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新月异,所以需要教师能够实时更新专业领域方面的知识储备以及具备一定的应用研究能力。应用研究能力一般是在教师入职后逐渐培养起来的。一些教龄较短的年轻教师应用研究能力明显不足。调查表明,多数年轻教师撰写科研、教研论文是出于评职称的需要,有些年轻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应用研究和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因此,教师的应用研究能力也就难以得到提高。
(3)师范技能
师范技能是每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教学能力。无论专业知识多么渊博,研究能力多么出众,如果没有合格的师范技能,就不能很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招聘教师时,也应对教师的师范技能进行考量。一般情况下,只有师范类本科院校会开设学科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统计学等师范专业课程以及举办师范技能大赛、讲课比赛等活动。但是,书本上学到的师范技能终究是理论知识,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才能得到真正锻炼,教师的师范技能才能得到提高。绝大多数教师表示,师范技能的形成主要是在从事教学工作后,而不是在学校读书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要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一些年轻教师对教学对象的了解不够深入,对课堂的把握能力不够精准,导致“教师一肚子知识倒不出”的现象。在教学经验上,虽然年轻教师不如教龄长的教师丰富,但年轻教师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上有自己的优势。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教学手段多样化,也要求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总之,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对教师行业规范化的逐步推行,教师的师范技能也应进一步增强。
(1)实践操作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具备一定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一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如果自身的实践能力弱则无法胜任实践课程。而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意识淡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不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大多数青年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受“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影响,认为理论知识更加重要,工程实践意识淡薄,导致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受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政策导向和考核机制的影响,很多院校在教师绩效考核时,比较注重科研成果对教师职称的评定,更注重论文的发表数量,从而导致教师不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2)工程教学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除了应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外,工程教学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核心环节包括实践教学,这也就意味着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工程教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工程教学能力存在着难以提升的问题。据调查,由于教学资源短缺、教学条件不强,实践教学设备有限、课时不多等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在校学习培训阶段往往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而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又将重点放在学科理论知识的讲授,对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做得少之又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1)外语交流能力
在全球化、国际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与国际教育接轨已成为众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大趋势。在应用技术和工程教育方面,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展较早,并取得了先进性成果。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有许多需要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之处,因此一个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除了有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对应用型院校教师来说,要能看懂外国文献,要有一定的专业词汇量,要能用外语进行论文的撰写,还应具备一定的口语交流能力。在我国的教育模式中,大多数研究生招生考试会考核英语笔试和口试能力,这也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提供了保障[11]。
(2)国际动态把握
除了外语交流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还应对其专业领域的国际动态具有一定的敏感度。随着教育事业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交流频率和深度日益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逐渐增多,国际交流学生遍布校园,这也越来越需要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教师队伍[12]。教师只有了解国际上专业领域的研究进展,才能实时更新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但是,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在校学习阶段以及入职培训阶段都更多的将重心放在专业知识上,而对国际动态把握不够。
(1)科研创新能力
科研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其专业领域具备发明、创新的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要善于对比其他高校的教学理念,总结规律,完善自身的教育理论。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应用型院校教师在科研创新方面存在投入时间和精力有限、科研团队建设步伐缓慢、科研管理力量不足、科研成果数量有限等问题。
(2)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进行组织管理的能力,包括管理班级或工程研究队伍的经验,参加学校管理活动和组织集体活动的经历等。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表现良好,大多数教师经过培训和锻炼均能较好地管理班集体。
(3)社会服务能力
社会服务能力是指教师在学校以外的环境中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进行社会活动的能力。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在工作之外,还应具备利用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但目前这方面能力被许多教师所忽视。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专业化、多样化、国际化的发展特点。专业化是强调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和培养专业化人才。多样化是发展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同方面进行专攻研究,注重教育产出和实际成效[13]。国际化是加速教育国际化进程,用国际视野去看待应用型本科教育[14]。所以,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而言,除自身专业知识水平过硬外,还应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应加强自身国际交流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
依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对其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教授专业技术的教学能力,并且需掌握先进的技术,有指导工程实践的能力以及国际交流能力。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专业能力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能力评价指标
从表1可知,评价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指标包括三级:一级指标包括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和其他能力共4项;二级指标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应用研究能力等10项;三级指标包括学历学位、创新项目成果等26项,这些指标基本涵盖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应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在教学能力方面,应具备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师范技能;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应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教学能力;在国际交流能力方面,应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只有建设出一支具备较高专业基础知识、应用研究能力、师范技能、实践操作能力等专业能力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