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023无锡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江苏无锡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1]。肺栓塞临床轻重程度不一,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剧烈胸痛、烦躁不安、咯血咳嗽、心悸等。临床应立即安排患者进入抢救室红区胸痛中心,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密切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T、P、R、BP)和SaO2变化情况,建立静脉通道,抽血查凝血和肝功能组合、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标志物等。现将我科室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成功抢救1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本组患者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38~79岁,平均(67±1.35)岁;病程4 h~6 d,平均(1.25±0.45)d。所有患者均呈现出咳嗽气短症状以及咯血症状;其中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烦躁不安15例,咳嗽7例,咯血8例,心跳过快1例。18例患者均得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转收ICU进一步治疗后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立即安排患者进入抢救室红区胸痛中心,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包括T、P、R、BP变化;定时监测PaO2、PaCO2、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患者面色和意识状况,有无紫绀、意识模糊、胸闷、胸痛等。对监护指标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向医生汇报处理,同时记录24 h出入量。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5 L/min左右高流量吸氧,保持SaO2在95%以上,防止患者呼吸道发生阻塞,当患者出现气急、SaO2下降时及时应用呼吸机实施辅助呼吸。
其他:检查、住院时由N2以上护士专程护送,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护送检查住院时先电话联系,对方准备好后再护送,根据病情需要备好路上发生意外时所需抢救器械和药物,填写病情交接单,做好口头和书面。路程较远时,如护送到心肺大楼(X楼)、特需大楼(T楼)时,联系好院内救护车,病情严重时协同医生一起护送。
出血倾向的观察和护理:抗凝和溶栓治疗时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严密观察BP、HR变化,发现BP下降,心率变快,皮肤、牙龈出血或咳嗽时痰中带血,立即汇报医生进行处理。定时测定凝血时间、大便隐血试验。叮嘱患者用软牙刷刷牙,勿抠鼻,观察牙龈、鼻腔黏膜有无出血,注射部位有无血肿,穿刺部位按压时间较长,达10 min左右。应用溶栓治疗后,每2~4 h监测PT或APTT,如果PT或APTT数值下降到正常的两倍,报告医生及时使用肝素。
做好生活护理,加强皮肤护理: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大小便均在床上使用坐便器进行,防止咳嗽、用力大便;检查时使用平车推送;注意饮食结构,多吃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高胆固醇及油炸食物,防止因便秘需要用力造成的栓子脱落。由于急性期应用肝素治疗、卧床时间长,注意维持床单元干燥清洁,定期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发生。每天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患者下肢深静脉有血栓性静脉炎时,注意观察双下肢有无肿痛、无力,双腿是否对称等。观察双下肢皮肤颜色,有无紫绀发生;用皮尺测量下肢周径并记录,下肢周径的测量方法:①大腿:距髌骨上缘15 cm处;②小腿:距髌骨下缘10 cm处,双侧下肢周径值相差>1 cm时,视为有临床参考意义。平卧时患侧肢体可抬高,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肺栓塞的心理干预:肺栓塞患者起病急,病情危重,临床表现为胸部剧痛、呼吸急促、咯血、晕厥、休克等症状,患者会产生濒死感,容易产生惊恐、焦虑等心理问题,护士在护理此类患者时应多陪伴,可握住患者的手,抚摸安慰患者,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在规定的探视时间内,让家属务必陪伴患者。运用沟通技巧鼓励患者表达他们的内心想法,释放担忧、恐惧情绪。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早期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配合医护人员的抢救工作。
肺栓塞的健康教育:避免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如久坐或久站,不要跷二郎腿等。卧床患者可予以床上肢体活动,无自主活动能力可予以被动关节活动,平卧时可抬高下肢,可以穿加压弹力袜等,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遵医嘱用药,不能自行停用,服用抗凝药物期间注意观察口鼻腔、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穿柔软的衣服,牙刷用软毛刷,男性患者防止剃须刀致使的皮肤出血。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对生活乐观,情绪保持稳定。
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但多数有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表现,分诊护理接到此类患者,应立即安排进入抢救室胸痛中心就诊。CT检查是最好的辅助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合理使用溶栓和抗凝剂治疗效果显著,有研究报道非致命性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中大约5%发展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2]。本文总结了肺栓塞患者的急救和护理经验,笔者认为合理溶栓和充分抗凝治疗,早期诊断,及时规范化施行急救护理是抢救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