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000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德阳
由于癌症患者患病率、化疗药物使用率的增高,使肿瘤科护士多面临不同程度的职业性危害,而该危害具有“潜伏、隐匿”等特点,难以被发现,对护士身心健康造成威胁。化疗作为癌症治疗常见治疗方法,静脉给药是其最佳途径,不仅可灭杀肿瘤细胞,抑制其生长繁殖,还可对原发灶、转移灶予以治疗。但是,化疗药物却存在极强的远期、近期毒性危害,不仅会引起DNA突变,还会诱发机体致癌风险。由此可见,做好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害把控,制定科学的职业防护措施,是目前医疗工作首要思考的焦点。
原因:对于癌症患者而言,往往是以化疗的方式延长自身生命周期。但是,在抗肿瘤药物使用期间,其治疗剂量、中毒剂量极为相似,甚至在个别抗肿瘤药物无界限的前提下,会因护士操作不到位,借助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及消化道摄入等渠道对护士造成危害,可引起脏器损害、致癌及致畸等情况。①骨髓抑制:常见铂类、环磷酰胺类和阿霉素类抗肿瘤药,均存在骨髓抑制的状况,如白细胞计数减少,且在影响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的前提下,出现继发感染和出血等状况。②生殖系统障碍:多表现为原发性卵巢功能减退或衰竭、闭经等状况。③毒性反应:多见脱发、胃肠道反应、肝脏毒性和心脏毒性等反应。④致癌:肿瘤科护士通过和化疗药物的接触,多易出现淋巴细胞染色体改变、姐妹染色体交换率增加、DNA断裂等状况,提高机体致癌风险。
途径:①呼吸道吸入:粉剂类溶解药配置过程中,若药瓶内药物过量,往往会诱发药物喷溅问题;注射器排空操作时,会将气雾类、小液滴类药物扩散到空气内;瓶盖、注射器和安瓿、输液管均会存在药液残留现象,从而构成气溶胶、气雾等形式侵入机体呼吸道,威胁其身心健康。②皮肤及黏膜接触:若在抗肿瘤药物操作期间,将小部分药液溅到皮肤、眼睛等部位,则会在皮肤组织和黏膜组织吸收的情况下,造成机体伤害。③消化道吸入:对于肿瘤科护士而言,日常工作过程中,若存在配置时进食、使用污染食物器具、未彻底洗手等行为,则会危害自身内部器官功能。特别针对癌症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体液处理中,若因操作不到位,则也会面临职业危害。
研究报道显示,在调查本院肿瘤科护士对化疗药物职业危害知晓度中,全部知晓31.9%~46.2%,部分知晓53.8%~61.5%,不知晓3.3%~14.3%。此数据也在某种程度上证实,因肿瘤科护士欠缺对化疗药物职业危害的认知,使之多面临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而有效及合理的职业防护措施,则是保证其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关键。
骨髓抑制防护:骨髓抑制作为肿瘤科护士重症职业危害,而有效的防护工作则是保证护士身心健康的前提。例如:紫杉醇和顺铂是典型的TP方案[1],但也是目前骨髓抑制常见药物,对机体的危害不容小觑。对此,肿瘤科护士在接触此类药物过程中,应做好相应防护,如强化药物防护意识及能力;构建护士健康档案,定期做好护士健康体检,1次/年,若护士存在典型症状则应立即体检,避免恶化[2]。
脱发及闭经防护:脱发作为肿瘤科护士常见危害,也是癌症患者抗肿瘤治疗中最为典型的不良反应,护士应在日常工作中依据药物种类的不同,对脱发程度予以科学把控,以此起到针对性防护的效果。例如:长春新碱和环磷酰胺等抗肿瘤药物,往往会诱发原发性卵巢功能减退或衰竭、闭经等状况,特别是长期从事抗肿瘤治疗的护士,脱发及月经异常现象尤为显著。对此,若肿瘤科护士一旦出现脱发、月经异常等状况,应提高警惕,时刻反思自身行为是否正确、是否到位。
化疗药接触防护:①操作前:穿戴防护衣,戴防护口罩,避免毒性物质经口鼻吸入;戴防护帽及乳胶手套,减少皮肤组织、毛发组织和化疗药物间接触;若条件允许,可戴防目镜;与化疗药物接触时,应做好清洁洗手等工作。②操作时:开启容器时可选择无菌纱布对容器予以包裹,预防药物外渗;药物溶解操作,应将溶酶依安瓿瓶壁注入,待充分浸透可搅动;若使用大针腔抽取药液,则不应超过容器3/4,避免药液外渗;一旦出现药液溅到皮肤组织、眼内等状况,则应选择清水(或0.9%氯化钠溶液)予以冲洗,特殊情况下可合理使用滴眼液;若药液撒到地面、桌面等处,可用纱布吸附后再选择酒精冲洗,但若为亲组织性抗肿瘤药物,24 h后仍存在残留现象,则应彻底清洗。多柔比星和长春新碱类药物,在和皮肤组织接触时,冲洗时间应在15 min以上;氮芥类药物和皮肤相接触时,则可选择2%硫代硫酸钠冲洗,时间不可低于10 min。③操作后:和化疗药物相接触的污物和用具,应放置在专用袋内进行集中处理;医护人员和患者厕所应独立使用,而在对患者粪便、分泌物和尿液、呕吐物进行处理时应戴手套,且借助漂白粉的使用予以消毒;化疗药物配置、脱防护衣等操作时,应依据“七步洗手法”对手部予以彻底清洗,条件允许时可淋浴[3]。
其他防护:若肿瘤科护士存在淋巴细胞DNA损伤状况,则会诱发染色体突变,引起流产和胎儿先天畸形等状况,还会诱发女性不孕、月经不调等问题。若护士处于怀孕状态,则应最大限度上避免和化疗药物相接处,且在增强化疗药物基础认知的情况下,逐步消除自身压力。所以,针对此类状况,肿瘤科护士应做好自我解压工作,在科学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的同时,避免职业危害事件[4]。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性发展,不仅促进肿瘤护士工作的进步,还使肿瘤科医护人员更加明确肿瘤治疗中带来的职业危害,以此应明确职业防护工作的必要性。若要更好实现此目标,则需要强化抗肿瘤治疗中职业防护的意义,以增强护士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为前提,在注重自我保护、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做好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以便将化疗药物职业危害控制在预期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