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00衡水正元中医医院,河北衡水
中药以极其特别的理念衍生在中医治疗过程中,而辨证用药的整体处方是中医阴阳五行与药性中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的有机结合,在中药使用中药性的作用就是一把双刃剑,中药的使用绝不能远离药性。
现在中药活血注射液被广泛运用在临床治疗中,尤其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尤为明显,治疗的效果也非常显著,但也有许多患者在活血药的作用下,导致病情逐步加重最终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现在临床常见的中药活血制剂有血塞通、丹红、香丹、川芎嗪等中药活血注射液。这些中药制剂,从中医科学角度审视,均具备非常鲜明的药性特点,而药性的存在从中医认识来看,对于使用的患者来说,就有着能用与不能用两个基本概念,而这样的概念,往往决定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决定着治疗预后健康与否的未来,所以这是关系着生命安全的大事,是绝对不可以随意而用的。
掌握药性并不是读几本书就能领悟到的,即便是中医学者,对于药性的把握度也很难恭维。因此,现代化西医医院在没有中医指导的前提下,广泛使用中药活血药静脉滴注治疗脑血管疾病是对于生命健康极其不负责任的事情。
从中医整体医学的科学焦点诠释脑血管疾病的由来,是源自多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现代医学凭借脑CT认定为脑梗死、脑血栓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患者的治疗完全停留在“脑”这个概念上,是西方医学难以修正的短板,而且这种“头病医头”的治疗理念,在治疗预后及治疗效果上看,也有着严重的认知缺失。
脑梗死与血栓的形成是患者日积月累的脏腑问题,逐步影响到动静脉血管而造成的,而造成最终脑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在心脏。从现代医学的检验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脑血管疾病均有或多或少的心脏疾病,大部分还伴有颈动脉斑块、血脂高、血压高、部分患者还伴有血糖高。这些增高的指标,均与心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心脏疾病的早期,是现代医学根本无法检查到的,从而也就形成了患者在西医体检中被告知“健康”的假象。而发病后的原因也就不是现代医学研究的范畴了,因此“脑病医脑”看起来又那么天经地义,顺而活血化瘀或许就成了千真万确的真理。
从临床来看,脑梗死、脑血栓、脑溢血的最初期,患者大多心率加快血压增高,但四肢灵动,除头晕之外神智清晰。而在此时使用活血中药制剂,势必增加脑部血流与颅内压力,一部分梗死位置较好的患者,有可能可迅速打通血脉,心率、血压迅速下降并很快获得治愈;但绝大部分患者会因突然的血流冲击,会出现瞬间的血压增高,加速损坏坏死血管周围的病变,从而造成活血遇阻,颅压增高的反作用力,导致患者的病情加剧。
活血药从药性的特点来看,对于血压增高,心率加快患者严格来说是绝对不能用的药,虽然淤堵较轻的患者会迅速获得疗效,但这绝对是极少数,而大多数患者治疗效果与其相左。这就是药性的问题,在此本文选择2种代表性的中药制剂,从中医科学角度分析药性使用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利弊。
注射用血塞通,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在三七原药中提取,三七性温、归肝经胃经,主用于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跌扑肿痛等。《本草纲目》曰:“止血散血定痛。”《本草求真》:“专入肝胃兼入心大肠。”《本草从新》:“散血定痛。”《本草拾遗》:“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至少从这些药性的研究看,对于脑梗死、脑血栓的中一部分心率偏低、血压不高,中医切脉心沉脉的患者非常对症,输液即可获得速效。但对于心率加快,血压增高,中医分型心阳上亢的患者来说,因为其补性与止血性较强,药性又是温补,这样会造成心率更快血压不稳,其效果不仅不能疏通血栓及梗阻的病灶,反而造成极大的反作用力,会导致患者在2~3 d内失语,肢体不遂等严重后果;而且对于脑出血的患者此类药物不可使用。
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红花。丹参的药性较为平和,性平微寒、入心肝胃经,主要功能活血散结。《中国药典》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用于闭经,痛经,疮疡肿痛。”《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症。”《本草纲目》:“活血,润燥,散肿,通经。”红花与丹参不同,同为活血药,但药性刚烈,性温而急,其活血散结的作用强大。《开宝本草》:“性辛,温,无毒。归心肝经。”红花的活血散结作用强,本草虽然大多将其归经认定在肝胃经,古方治疗上也多见于妇科疾病,而从临床实践中看到,红花在心血管脑血管中的活血散结作用甚为强大,但是红花的药性温猛,对淤堵的血管冲击力非常大,若在患者血压不稳心率加快时使用,势必造成破坏性的攻击,所以会导致部分脑血管疾病在短时间内病情加重。由此看来,把握中药药性与对等的脉理认证,才能有的放矢的精确使用红花或红花制剂药物,否则红花就会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产生不良反应。
中医中药的广泛运用,绝非药品说明书那么简单,治愈疾病使用中药没有相关的中医基础知识,是根本不可能的。西方医学均有试药换药的习惯,但中药是不可以试的,因为中药的药性决定着正反两个方向的治疗效果,所以辨证不明绝对不能乱用、滥用。
例1:患者,男,46岁,2018年3月上班期间感觉头晕即自己开车到某医院就诊,随即进行脑CT检查,发现脑干左侧有坏死性病灶,诊断为脑梗死,住院治疗。住院时神智清晰,四肢灵活,食欲精神好,稍感头晕。给予血塞通、维生素B6等中西药物静脉滴注;第2天出现头疼,视物模糊等症状,随即告知主管医师。医师认为属于正常现象,告知患者7 d内是不稳定期,病情难免出现进展,加重问题,这是脑梗死的一种趋势。第3天早上患者突然失语,双下肢不能行动,双上肢麻木右臂不能活动伴肿胀。主管医师说:这几天是观察期,基本就是这样。此患者问题出在哪里?从患者医案来看,住院时小面积脑梗死,心率98次/min,血压不稳,收缩压170~190 mmHg,这时静脉滴入血塞通注射液,势必造成脑血管冲击,加速破坏坏死病灶所造成的影响,所以问题就出在用药上面。这类患者住院加重均与用药有关,西医往往认为脑梗死应抓紧疏通,但疏通中很多人会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后果,所以他们认为脑梗死前7 d严重化是常事。从中医的角度看待这些患者的治疗,发病前2 d应该首先控制血压、心率为主,在此基础上启动心脏动能,这是治本的方式,在血压、心率稳定后再给予活血药物,很难有导致患者脑梗死严重化的可能。
例2:患者,男,51岁,2019年2月中午饭后觉得头部不适,四肢麻木,在同事的陪同下,到医院检查,发现脑血栓病灶,遂即住院治疗。患者主要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病情前3 d较稳定,第4天加大用量输液中突然出现不适,失语、神志不清,四肢不能活动,即停止输液,再进行脑CT检查,发现脑干出血,迅速进重症监护室。第9天转入普通病房,患者失语,右下肢、右上肢均不能活动,左上下肢不能活动伴肿胀疼痛。目前在其他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此例患者问题出在哪里?就是过度活血药物的反作用力。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晰,除了头部胀满外,余皆无不适,只是血压不稳,心律不齐。治疗前3 d也没问题,但加大丹红注射液用量后,即出现问题且后果相当严重,完全是因为丹红用药增量所引起,但西医没办法了解这些原因,认为是疾病继续发展造成,这是中医中药在治疗过程中的认识问题。
从上述典型病例中可以看到使用中药的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却被埋葬在无知之中,对脑血管疾病在治疗中的不良后果,没有人会去研究和追究问题的所在,甚至众口一致认为脑梗死、脑血栓均有1周左右的危险期,其实若能够对症治疗,这类疾病在发病后接受治疗,绝不会再有加重的可能,这一点从临床的治疗中也得到了完全的证实。
治疗实践中,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如果运用得当均会获得非常显著的积极效果,这也是单纯西方医学远远不能够做到的。但是,中药药性把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普及中药治疗就应该把中医诊疗技术的推广率先推向前台,这样才能够真正让中医学技术应用到疾病的正确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