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仲 杨清成
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安阳 455000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十分突出,因此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善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此类患者的血管功能也处于相对较差的状态,因此对其改善的需求同样较高,而高迁移率族蛋白b1作为血管损伤、血管炎等情况的重要反应指标[1-3],对其进行表达水平的控制同样重要。本文中我们就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损伤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与观察,以了解阿托伐他汀钙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1临床资料将2015-06—2017-06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选为研究对象,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38~78(64.4±7.0)岁,发病至治疗时间为0.3~12.9 (4.1±0.5)h;病灶部位:基底节区者24例,其他部位者9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37~78(64.6±6.8)岁,发病至治疗时间为0.3~13.1(4.2±0.4)h;病灶部位:基底节区者23例,其他部位者10例。2组基本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脑梗死治疗,主要行溶栓治疗、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及抗凝治疗,另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每次10 mg口服,1次/d。2组均连续治疗14 d。然后将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及血管损伤指标进行比较。
1.2.2 检测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 d、7 d及14 d采集2组空腹静脉血标本送检,将其血浆部分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为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神经功能指标及血管损伤指标,神经功能指标为NSE、NGF及S100B,血管损伤指标为ET-1、vWF及NO,检测均以酶联免疫试剂盒进行检测。然后分别统计及比较2组的检测结果。
1.3评价标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准进行评估,本标准包括8个评估方面,总分值范围为0~45分,其中0~15分、16~30分及31~45分分别表示轻型、中型及重型损伤[4]。
2.1 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重型者比例比较,P>0.05,而治疗后3 d、7 d及14 d观察组重型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神经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神经功能指标比较,P均>0.05,而治疗后3 d、7 d及14 d观察组的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神经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血浆血管损伤指标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浆血管损伤指标比较,P均>0.05,而治疗后3 d、7 d及14 d观察组的血浆血管损伤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急性脑梗死的危害极大,本病的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且发病急骤,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本病的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的状态,因此对进行脑梗死的诊治需求较高,相关研究也极为多见[5-9]。其作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受损情况表现突出,因此与血管受损的指标也表达出明显异常的状态,其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即是与血管损伤[10-16],尤其是血管炎性损伤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其在此类患者中的表达控制极为必要。ET-1、vWF及NO等作为常见的血管内皮功能状态相关指标,其表达水平的调控需求也较高[17-22],同时其调控的幅度是评估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脑梗死作为神经损伤类疾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包括神经功能受损评分及相关血浆指标的表达水平等均处于较差的状态,对其进行调控的需求也较高,同时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方面。阿托伐他汀钙作为临床中常见的血脂调控药物[23-28],其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受肯定,但关于本药对患者上述神经损伤及血管损伤指标的影响研究却极为不足,因此此方面的研究极为必要。
表1 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神经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血浆血管损伤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本研究显示,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患者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及血管损伤指标均显著地好于未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患者,说明阿托伐他汀钙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分析原因认为,与阿托伐他汀钙对于血脂的调控有效改善了由此导致的血管不良情况有关[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