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代军
028000内蒙古通辽市医院病理科
甲状腺微小癌WHO肿瘤国际组织对其新定义为直径不足10 mm 的甲状腺癌[1],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癌,临床将其列入隐匿性肿瘤的范畴,其显著性特点是临床症状不典型、体积微小、隐匿性, 甲状腺微小癌易发生误诊或漏诊[2-4],诊断准确率不高,预后不佳,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对甲状腺微小癌进行明确诊断是临床面临的主要课题[5]。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甲状腺外科手术患者60例,对比术中冰冻病理切片和常规石蜡病理切片的诊断结果,现报告如下。
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60 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53例(88.3%),女24例(11.7%),年龄26~71 岁,平均(45.5±18.5)岁。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中制作冰冻病理切片以及石蜡病理切片。选择手术切除大体标本查看之后,病理检查应选择没有固定新鲜甲状腺组织,选择肉眼可见的灰白质硬小结节1~4 块的病变组织,在-20℃以下应用恒冷式冰冻切片机制作成厚度为5~7 μm 的切片,在每一组织上分别切取2 张切片,用酒精固定,随后进行HE 染色,置于显微镜下,由2~3 名病理医师进行观察,进行讨论之后确诊。
观察指标[6]:比较两种切片诊断结果。①确诊: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石蜡和冰冻切片的诊断结果相同或相近(指诊断的类型有所差异,切片的良恶性相同,不会造成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②误诊:两者诊断不同,石蜡切片为恶性,冰冻切片则诊断良性,或前者为良性,后者为恶性,两种诊断方式所选择的术式也不同。③延迟诊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无法明确病变性质,需待石蜡切片病理结果。④漏诊:未能在冰冻取材过程中取到肿瘤病变组织,导致假阴性结果。
石蜡病理切片诊断结果:60 例患者中诊断为甲状腺微小癌19 例,诊断符合率为31.67%。
冰冻切片诊断结果:60 例患者中诊断为甲状腺微小癌57 例,诊断符合率为95.0%,漏 诊1 例(1.7%),误 诊1 例(1.7%),延迟诊断1例(1.7%)。
冰冻切片诊断结果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石蜡切片诊断结果,两种方法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误诊为甲状腺肿伴滤泡上皮乳头状增生1 例,漏诊原因为送检的甲状腺组织中并未切取到病灶组织1 例,延迟病例诊断为甲状腺微小癌1例。
甲状腺微小癌临床上依据其临床特点与形态学,将其划分为滤泡癌、未分化癌、髓样癌及乳头状癌。而在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的发病率最高为60%[7]。在一些情况下甲状腺乳头状癌会以直径在1 cm 以内的微小癌的形式出现,称为隐匿性癌。由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体积相对较小,疾病发作时较隐匿,临床上容易发生误诊与漏诊的情况[1,8]。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特征表现为以下3 点:①细胞特征:核沟较浅,冰冻状态下核中能发现小空泡、小核仁及空淡区,毛玻璃样核消退,特别是假包涵体,在术中冰冻切片中核的异型性更为突出,偶尔发现典型沙砾体,这一特征的清晰度高于石蜡切片[7,9]。②乳头特征:冰冻后病变组织不会出现脱水现象以及收缩效应,间隙不大,乳头相对更为紧密,无法清晰辨认其结构,乳头轴心表现为“空泡”状,类似于绒毛[10]。③浸润行为:一般表现为多灶状浸润,浸润性生长,部分涉及附近的软组织,浸润在纤维瘢痕、良性滤泡中。
术中快速印片很好地弥补冰冻切片质量差或者无法准确观察核特征等局限性,是辅助冰冻诊断的重要指标。印片时需注意要轻巧印压肉眼可见疑病灶,擦干囊液及出血,避免过度用力[3,11]。用普通玻片即可,蛋清甘油涂层会对甲状腺胶质及细胞的观察造成影响。印片固定时间严守30 s,立刻固定至关重要,未及时固定导致细胞膨胀退变,固定时间过长容易导致细胞核过度收缩,核染变深。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冰冻切片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石蜡切片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结果能够降低患者疾病误诊率,能够为患者手术方式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