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建设支持转型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01-17 21:58:37许得翔
通信电源技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工作设备

许得翔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1 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1.1 实验室整体效益低

结合相关实践调查发现,超过70%的高校以单位为管理切入点,通过向上申报的形式积极落实不同的实验室管理工作。然而,主管部门没有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而是直接通过对不同院系申报计划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来落实后期的优化工作,缺乏整体性的设备投入计划,最终导致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偏低。此外,不同部门和科室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无法更好地实现实验室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共享,易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降低设备的利用率。此外,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人员忽略了整体规划,设备使用效率偏低,设备的档次不符合相关实验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建设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匹配[2]。由于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和学校建设者未站在宏观角度深入研究和界定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方向,出现了思路不明确的现象,无法大力落实统筹工作,难以保障各项工作在长远规划下充分发挥作用。

1.2 实验室设备老化

设备是整个实验室的核心和基础。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未落实好后期的设备维护工作,导致大部分设备陈旧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较长,现有的设备在型号、性能以及属性上与时代脱轨严重。传统且落后的设备不仅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还直接制约教师科研工作的大力落实。在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每年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以大力落实高校设备管理工作,积极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实际应用中,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偏低,严重影响实验室设备的及时更新,但现有设备老化明显,实际报废率较高[3]。

1.3 实验技术队伍问题

实验技术队伍是整个实验室得以稳定运作的重要保障。目前,大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严重缺编,技术力量出现断层,人才流失率较高。另外,一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与实验室建设的实质要求不合,职称偏低,学历背景较差,严重影响了实验室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1.4 实验环境问题

高校在促进各类教学实践管理工作中出现了实验用房紧张的现象。大部分的实验环境布局不合理、不科学,无法保障实验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另外,完善有毒实验室配套系统时,未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标准积极落实不同的管理步骤,严重影响许多科研工作者和试验人员的身体健康[4]。

1.5 对实验室地位和作用认知不足

高校实验室对推动学校自身的文明建设和发展作用重大,但极少有学校意识到实验室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未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加强实验室建设。采取较传统的教学模式,直接将实验室作为附属品管理,严重影响了学校自身的建设,难以真正推动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由于未采取创造性的理念面对实验室建设工作,而是直接将其简单地纳入现有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导致大部分实验室发挥的作用有限,难以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技能,同时无法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更多的基础和支撑,造成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较差。

2 高校实验室建设支持转型发展的对策

2.1 改革实验室体制

实验室体制改革对提升实验室建设质量和水平的作用重大。与其他管理工作相比,实验室体制的改革涉及内容较复杂,综合性较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为有效落实社会服务、科研工作以及教育实践工作,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联系。通过了解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情况,立足教学行政管理层面,明确新时期的各类观点,结合实践工作的核心要求,科学改革实验室体制。此外,需积极加强不同管理机构之间的联系,实现各个部门的有效互动,真正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提供保障。因此,需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和运作机制,保证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的独立性。

站在宏观角度进行分析,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可有效加强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的落实力度,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提升实验室的综合效益,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型的素质人才。

管理者需以培养和提升实验室综合能力为前提,了解专业实验室组织建设的相关要求,积极集中建设资金、设备以及人员,实现统一管理,力图通过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更好地促进管理资源的集中处理,实现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另外,通过分析我国普通院校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发现大部分实验建设缺乏一定的开放性。学校应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立足点,明确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核心要求,关注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自创能力的提高,积极发挥实验室的引导作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研水平的过程中,实验室的作用不容小觑。高校学生必须在实验室管理和实践过程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创新和紧密结合。老师需以基础实验室为依据,积极提高实验室的开放性,使学生拥有更多参与实验的机会,并在实验室中充分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实践的潜能。

2.2 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

高校实验室建设转型发展是一个长期工程,学校需明确前期实验规划的相关要求,了解各个实验建设阶段的相关情况,明确学科实验室建设的具体标准,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内容,以满足教学合格评估为目标,更好地体现实验室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学校需有效管理和协调实验室数量,积极深入分析不同的配套设备,明确实验室标准建设的核心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另外,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分析和研究过程中明确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建设规划不仅能保障后期实践工作的有效性,还能更好地满足教学合格评估和教学大纲的试卷要求。管理者需深入分析前期的经费投入,尽量避免盲目投入,以按需投入为主体,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规避主观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改变传统分配模式存在的不足。

2.3 引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通过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引入和建立学校实验室教学局域网,为老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依据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权和参与权。老师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需深入分析学生的主体需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的兴趣,合理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合理利用和配置实验室教学资源,保证学生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实现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老师需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各种多媒体教学仪器与现有的实验教学相联系,弥补学生在思维判断力方面的不足。通过情境教学、小组教学实现各种教学环节的落实,并将视频、音频的播放与图片的展示融合到主题教学实践中。老师需关注教学技术手段与师生互动之间的有效联系,保证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真正体现不同教育阶段的核心要求,提升实验室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3 提高实验人员素质

作为办学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技术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实验室建设工作的落实力度。在推动不同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必须明确实验室教学服务工作的核心要求,积极建立一批经验丰富、事业心和工作能力较强的实验室技术工作人员,从而通过不断提升实践教学管理质量,实现新的实验任务和实验目的。另外,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分析和研究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保证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同时,以总体实验室建设规划为依据,落实各种人才重点培养项目,保障现有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可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5]。

实验室技术队伍的有效建设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学校需以培养具有科研活力的实验技术人员为主旨,积极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引导作用和辅助作用,更好地为科研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保障。对于专科院校,以专职和兼职老师为主体,需明确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不断促进实验室人员结构的有效完善和优化升级,整体上促进实验室队伍质量的稳定提升。在分析实验室建设内容时,需明确新时期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积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4 结 论

高校实验室建设涉及的内容复杂,对老师和学校都提出了一定要求。学校在促进实验室建设转型的过程中必须立足实践教学和各类不足,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和手段,通过明确不同阶段实验室建设的核心要求和具体标准,促进建设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学生营造更好地成长空间。

猜你喜欢
实验室管理工作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8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
工业设计(2016年12期)2016-04-16 0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