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000无锡市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郑永棉研究以胃癌、大肠癌患者为对象,对这两类患者的术后肠外营养支持进行探讨,主要关注该方法对患者提供营养的有效性以及影响机体免疫组织的程度,得出其具有良好的促进伤口愈合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对上述两类患者采用术后静脉滴注营养的方式可有效促进患者早期康复,但必须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及适量性。
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营养支持措施要提前到术前,让介导物质提前进入患者血液循环中,以提高免疫功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原因是患者之所以会术后发生炎症反应,是因为手术创伤可导致促炎过程与免疫抑制之间发生级联反应。传统的营养支持均是在术后开始,这时患者身体已经产生了损伤,炎症反应已经形成,因此,介导物质的作用力很大程度降低。这种方法适应于非急性类并且具备肠道功能的手术患者,可以采用术前给予肠内营养(EN)支持的方式,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升患者机体水平,改善手术条件,尤其是对一些手术条件较差的患者,意义更加重大。术前营养支持,有较为宽裕的时间选择,通常视患者营养情况进行择期手术,确保手术质量。如果是恶性肿瘤手术,则不宜拖延过久,一般在进行营养支持10 d内完成手术。在营养剂的选择上,要依据患者疾病类型以及肠道功能情况进行。传统的结直肠手术前要进行清洁灌肠,往往给患者的身体带来较大损害,不但导致肠道脱水,电解质失衡,还会损伤肠黏膜,甚至引发腹腔感染等情况,而术前给予EN支持,可提升患者身体机能,增强免疫能力。
陈珊珊等以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其手术中的营养状况问题,认为采用术前营养支持的方式能够通过改善营养状况而提升患者手术耐受性,减少患者手术痛苦,从而使患者心情愉悦,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长期以来,肠癌手术前要进行三项准备工作:①限制患者饮食;②让患者服用1∶1的抗生素;③灌肠。这样易造成患者营养不足,出现脱水、肠壁水肿等现象,尤其是机械的灌肠,是和肿瘤治疗原则相悖,带来的不良影响一直为医学界所关注。为此,大量医学人士积极展开新方法的探求。国外一些医生尝试抛弃传统肠道准备环节而进行手术,结果显示,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手术方式无明显不同。我国也有相关报道,一些学者以肠内营养制剂替代传统术前准备,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该研究主要采用口服方式,意在清洁患者肠道,时间通常持续在3 d之内。因此,从改善营养方面来说有着明显的不足,无法为患者提供较好的营养支持。梁伟雄等在患者术前1周持续采用整蛋白无渣制剂瑞素进行营养支持,起到了良好的肠道清洁作用,同时患者术后感染率无明显变化。
依据现代医学定义,早期肠内营养(EEN),是指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措施应不超过手术后24 h。如要充分发挥出EEN的疗效,其应用的时间是关键。传统胃肠道手术最大不足是营养支持开始的时间过晚,一般要在患者肠功能恢复后才开始,导致很多患者营养不足,加重了手术的痛苦。Page等对腹部手术带来的消化道影响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小肠在术后数小时内就能够恢复正常功能,胃功能正常恢复不会超过术后48 h,结肠功能恢复的时间较久,但一般不会超过120 h。
该研究结果为临床在EN探索方面指明了方向,有力促进了早期EN的研究发展。大部分研究者均认为,EN支持应在术后24 h内展开,少数存在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例外。许多研究显示,采用EN支持治疗对于预防肠源性感染有着明显的功效,机理为通过增强肠黏膜的保护功能,一方面能够减少体内毒素的吸收,另一方面能够阻止细菌的侵入,进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中采用EEN支持,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有学者进行了以下的研究:从术后第1天开始,在空肠上每隔25 cm左右,通过鼻饲管或空肠营养管放置EN,之后每天增加适当的剂量。到第5天进行持续胃肠减压,所有参与的患者均没有出现胃肠道异常的现象,如腹泻、腹胀等。因此,胃肠道术后早期采用EN支持治疗具有可行性,但应注意剂量的使用。
陈思曾等学者认为,采用EEN支持方式具有诸多优势:①比肠外营养具有更好的营养性能;②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从而减少炎症反应;③减少患者手术痛苦,降低手术意外事件;④促进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经济压力。最新医学研究显示,术后免疫增强型EN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体质,通过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肠癌患者往往营养不良,在临床实践中,许多外科医生均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即手术必须做,但患者身体却往往难以承受手术的创伤,传统手术方式无法有效解决此问题,而EN支持似乎让外科医生看到了希望。随着更多研究成果的发布,EN支持在国外获得了更多的临床应用,成为外科医生最重视的一项手术治疗措施。但国内该项研究较少,阻碍了该项治疗措施的推广应用,所以期待更多国内学者加入到该项研究中,以提出更好的治疗方法,减轻肠癌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