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英 冯雪莲 杨丽媛 王邻 张菁
为顺应时代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海淀医院服务区域的功能定位,保障区域百姓就医需求,在北京市海淀区委区政府的主导下,两院展开深度合作,海淀医院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托管,加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院牌。逐步探索帮扶式托管模式。现采用个案研究法,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对海淀医院进行帮扶式托管为个案,以医院托管模式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对帮扶式托管的做法进行总结,对帮扶式托管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并提出思考。
北京市海淀医院坐落于海淀黄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作为全区医疗健康中心,担负着海淀区300多万人口的医疗服务任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管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两家医院相距不足20分钟车程。
在区委区政府的主导和推进下,三方共同制定了合作协议[2],明确提出建立现代化的法人治理结构,设立了理事会、院务会、监事会[3],实行了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主管区长担任理事长、区卫计委主任担任监事长,逐步形成了符合医院实际的现代公立医院管理体系。原有领导班子部分成员进行合理分流及调整,北医三院选派5名管理及医疗专家担任海淀院区院级领导(其中院长1名、副院长4名)。
自两院合作以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支持与指导下,全面引入总院管理模式、加强学科体系建设、明确学科发展方向,海淀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与能力不断提高。自2013年12月—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先后选派出6名院级管理专家,30余名医疗、护理专业专家,其中主要包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长期指导专家12名,13名知名专家担任海淀医院学科发展带头人,9名知名专家任职科室主任、副主任,从医疗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院运营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开展了持续指导和帮助。
多学科发展彰显了帮扶式托管模式的成效。以海淀医院心血管内科为例,心血管内科作为海淀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自2014年海淀医院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深度合作以来,在海淀医院院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学科带头人张福春教授的带领下,海淀医院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治疗例数从合作前的每年200例以内稳步提升,2016年达到近300例,2017年共367例,2018年共528例。在两院领导班子共同研究决定下,于2018年4月正式成立“海淀医院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聘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指导团队,将海淀医院心血管内科打造成为以心脏康复组,冠脉介入组,危重症组,心衰组,心脏电生理组,高血压组为特色的科室[4]。经过五年的融合发展与共同进步,海淀医院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手术难度较以前有了提高,各种分叉病变、钙化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左主干病变等复杂、高危手术都获得了圆满成功,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时间(门-球时间)已从2017年平均114分钟缩短至目前平均70分钟,救治时间缩短,死亡率大幅降低,使患者大大获益。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理专家团队的指导和引领下,海淀医院的护理团队从质量管理、科研教学、临床实践等多方面逐步走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目前,医院护理团队中,共23人在北京护理学会及中华护理学会担任专业委员。其中,4人在中华护理学会相关专业任副主任委员、联络秘书及委员;院专科护士达到全院护士的12%,专业数量达到13个;目前,专科护士承担着造口门诊、PICC门诊、输液港维护门诊、腹透门诊、内分泌健康教育门诊等5个护理门诊,护理专业得到长足发展。201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主办的“2018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护理学科排行榜,排名第78名。
海淀医院作为区域健康医疗中心,以诊治多发常见病、慢性病为主,针对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就医难的问题,医院积极改善辖区老年患者就医流程,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及照护需求,海淀医院经过积极申报并接受实地考核,于2018年4月正式挂牌成为北京市首批老年友善医院。以方便老年人就诊为出发点,医院将老年内科病房装修一新,同时,调整门诊区域设置,将老年内科门诊诊室就诊区域由原来的门诊三层搬至二层门诊大厅,并开设全科门诊,临近抽血室及门诊药房,为老年人群营造舒适便捷的就诊环境。此外,为营造和谐社会,体现人文关怀,海淀医院积极响应市区主管部门的倡议,于2017年成为北京市第一批安宁(临终关怀)试点单位,建立安宁疗护病房,帮助解决患者及家属在心理、社会和精神上的问题,以维护患者和家属最佳的生命质量,目前,海淀医院安宁疗护病房被列入国家级试点,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医院党委在两院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坚强的政治核心和组织保障作用[6],带领全院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新医改,打造党建品牌、树立海医新形象。医院党委以区域化党建为平台,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发挥公立医院社会公益性。通过举办两院知名专家系列义诊咨询活动,构建面向中关村西区创客群体、海淀辖区居民、周边中小学师生的党建服务网络,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7],开展医疗服务近百场,参与党员千余人次,惠及居民万余人次。2018年9月,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首届基层党建案例“创新案例奖”。
除了在辖区开展健康服务工作,医院积极参与援疆、援藏任务。自2013年以来,医院共选派援藏干部7人次,短期援藏支援专家3名,参加组团式援藏工作。2016年6月,海淀医院与拉萨市当雄县人民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2018年8月,西藏当雄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级乙等医院评审。在党委的带领下,“海医服务品牌”逐渐建立,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的先进个人,如“首都国医名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海淀区“十大杰出青年”等。
2014年7月,海淀医院成为海淀区中西部医联体核心医院,下属11家医联体成员单位。经过近五年来的蓬勃发展,海淀区中西部医联体成员单位共有12家,在医联体办公室的协调下,逐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8],也进一步促进了医联体上下转诊工作的实施,组织医联体内部专家出诊、会诊、查房、培训等活动数百场,义诊咨询、健康教育等活动数千场,促进医联体成员间多元化融合,真正助力中国医改“强基层、惠民生”。
海淀医院根据群众需求,持续改进医疗服务,优化就医流程[9]。在2017年度北京市14家医疗机构评价工作中,海淀医院获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海淀医院先后开设了专科痤疮门诊、疼痛麻醉门诊、儿童体检中心、GOM一日营养门诊和老年内科门诊;组建了消化道出血MDT团队、老年内科协调相关科室开展VTE防控、成立老年住院患者评估小组;成立了检查预约中心,实现超声与消化内镜预约检查,极大方便辖区百姓就诊。此外,海淀医院肾脏内科成功晋级2018年改善医疗服务全国总决赛,在“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主体组别中获第二名;医院安宁疗护病房获2018年度全国医院擂台赛华北赛区“十大价值案例”和“十大人气案例”。
自实行托管以来,两院之间开展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海淀医院中层干部多次参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干部管理培训及年会。将北医三院专家“请进来”,在海淀医院开展学术、管理等内容的培训。同时,海淀医院专家“走出去”,在北医三院学术活动中频频亮相。2017年起,海淀医院先后牵头举办了2017年“健康、融合、发展”中关村论坛、2018年中关村智能医疗论坛,论坛期间开设分论坛20个,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近百名,参会医护人员3 000余名,论坛活动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海淀医院承办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品牌活动。
全院医护人员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进一步加强[10],五年间共发表专业论文564篇,其中SCI论文从2013年0篇到2018年共发表23篇。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帮扶下,海淀医院对标北京大学教学医院建设标准,充分学习北大医学教学管理和师资教学技能,逐步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规范的教学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场地,不断提升医院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11],于2018年取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基地资质。2018年8月,海淀医院接受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教学评估,12月初,北大医学部同意海淀医院正式启动北京大学海淀医院教学医院建设。
在管理、业务工作合作发展的基础上,海淀医院连续5年积极参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工运动会,并在每次运动会上进行精彩开场展示表演。海淀医院职工在北医三院运动会赛场上充分感受到北医三院热情、友好、拼搏、奋进的精神,纷纷蓄势勃发,展现自我,本着重在参与、相互学习的态度,顽强拼搏,共同分享快乐与收获[12]。与此同时,两院共同参与职工文艺汇演,丰富职工生活,加强互动,营造“家”文化。
海淀医院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两院融合发展”的这五年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先后派出专家参与指导手术共2 000余台;会诊查房近5 000人次;诊疗人次接近16 000余人,填补了技术空白近60项,其中包括超声科4项,康复科2项,激光整形美容科2项,皮肤性病科1项,消化内科2项,麻醉科4项,检验科11项,心内科4项,妇产科5项,泌尿外科9项,骨科1项,普通外科13项,以上所填补的技术空白项共计使患者受益近6 500例。这些技术会在今后会使更多患者受益,让更多的辖区百姓选择在海淀医院就医。
医院提升环境建设[13],倡导“家文化”,重视员工培养,鼓励员工进步。五年来,医院共晋升正高职称60名,副高职称90名。员工在医院的发展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医院对于员工本身职业发展需要和物质需求所做出的各项努力,也体验到了个人价值的提升、医院的爱护和患者的尊重,员工幸福感进一步加强。
五年中,在海淀区委区政府的关注和扶持下,海淀医院不断引入北医三院先进管理理念和医疗技术,全方位推进医疗质量、学科质量、医院管理,基本实现大病不出海淀医院,满足了人民群众急危重症就医需求,塑造医院品牌,为实现“健康海淀”,将海淀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贡献力量。
五年来,借助帮扶式托管模式,海淀医院从管理到医疗护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给我们提出的思考是,如何在法人治理结构上,认真贯彻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绩效考核为抓手,探索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薪酬制度改革;公立医院的绩效监督和考核机制的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和有效运行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及干部考核力度;优化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构建高效运行的管理系统,努力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医院的内部活力,深化两院文化融合,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切实促进医院全面建设和可持续快速发展。
未来的发展中,海淀医院将以中关村核心区建设为契机,以打造与中关村核心区相匹配的区域健康医疗中心为目标,以2019年临床医技大楼落成为起点,进一步加强“两平台两学科群”建设,坚持“立足本地,服务周边,共建科学城,借力核心区”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新领域,以服务中关村科学城创新生态和新型城市形态建设为主线,着力打造地区服务一流医院,统筹推进医院各项建设,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