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妮
摘 要: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压抑了小学生的天性,不利于学生主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新课程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探讨了传统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开展高效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生生性活泼,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让他们勇于去看、去摸、去探索。在他们思维能力各方面觉醒与形成的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及时吸收课堂学习内容,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学习,逐步增强学生的价值观建设。
一、传统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与学的课堂比重严重失调
传统教育模式中,小学语文课堂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占比太大,本该作为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却充当了配角,“戏份少”,课堂参与度低,因而教师常常一整节课分秒必争的讲解内容,学生坐在讲台下面露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教师的费力教与学生的主动学根本无法建立有效连接。同时教师过分在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小学生的尊重。像自觉性较差的学生,经常性完不成作业,教师很少过问学生具体原因,而是一味地批评学生,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更加不配合教学工作,甚至丧失语文学习的热情。
2.教学效率持续低下
相比其他科目,语文涉及的学习范围广,从基本的音节到字、词,从短句再到大段的写作,均需要学生循序渐进地推进,因此长期积累语文知识非常必要。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应将知识内容贯穿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不定时检查学生积累的语文知识,督促学生逐渐形成优秀的语文学习习惯。然而以往的语文教学,教学设施落后、教学方法保守,像文章的死记硬背几乎成为某些学生固定的学习方法了。另外,还存在个别教师未经相关实习培训就直接上岗,教学实践经验严重不足,根本无法保证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3.教学目标拘于形式
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傳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大都面向月考、期末考等,教师教学进度的快慢也与考试密切相关,教学目标均以提高学生成绩为主,很少有教师刻意去发展班内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即使是对每个学习阶段学生的考核,也只凭借一张试卷完成,完全忽略了学生长久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与成长。甚至还有教师设置的学习目标拘泥于表面形式,单纯按照相关资料生搬硬套或是直接进行二次加工,也不考虑班里学生的能力水平,因而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实现,使得教学目标失去了其本身的教学指导意义。
二、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的新思路
1.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新课程教育背景下,学生是教学工作的受益对象,也是课堂的主人公。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展开。比如古诗《望洞庭》的学习,传统课堂教学为了始终保持教学进度,教师会一直强调让学生认真听讲,关于诗句的翻译,或是诗人的思想情感都是由教师直接告知学生,很少有教师主动引导学生探究个别字词的巧用。实际上教学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格内向的学生可鼓励其大胆讲出真实想法。教师可以采用循序善诱的提问让学生思考“白银盘”与“青螺”在诗中的具体意象。
2.完善教学方法,高效实现课堂教学
在确定具体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就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了,不同知识版块、文章题材应具备对应的展开策略。比如字词的复习,教师可适当组织学生比赛以进行相关练习,表现优异的学生应给予一定奖励,以此激励每位学生加强字词等基础的学习。阅读方面,教师应注重告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日常练习时用不同符号标记生僻字或是优美的字句,其后尝试分析字句的用法,让学生逐渐将这种学习方式稳定下来,以促进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中的阅读教学,也应与传统方式区分,鼓励学生多说、多参与。
3.创建学习环境,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而不能急功近利。小学生学习自主意识较弱,需要教师长久的引导和监督,为了让其在长久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进步,语文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建语文学习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像五年级的“汉字”探究,教师就可以组织班里同学制作相关手抄报等,会书法的学生也拥有自由发挥的权利,最终将优秀作品展出,以供学生互相学习。另外还可带领学生表演舞台剧,如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学习结束后,教师可提供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自行设计角色台词,在快乐的氛围中感悟语文的魅力。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极其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师应规避落后的育人思想,在实际授课中活用各种资源,科学而合理地开展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智成长,以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韩苗苗.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7,4(46):77-78.
[2]刘春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2):99.
[3]孙丽娟.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索与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6(6):93-94.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