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莉
〔摘 要〕现阶段,国家对学前舞蹈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的能力更全面、更多元化,舞蹈教学课堂不再局限于教授舞蹈技巧,更多的需要融入儿童心理感受,培养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和做事的专注力、创造力和思考力。应该将创新思维融入课堂,融入整个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创造的能力。本文从创造力在学前舞蹈教学中的价值、应用策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创造力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创造力的培养价值
众所周知,创造力在很多领域发挥着巨大能量。在教学中,它既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思考力,也可以激发学生新的追求。传统舞蹈学前专业教学的模式中以教师直接授课,学生接受式学习为主,经过作者长期实践教学发现,长期运用这一方式授课,学生们越来越依赖于此模式,逐渐没有了活力和动力,甚至不愿意参与和思考舞蹈学习的任何问题,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也只是作为观望者,仅满足于浅尝辄止。
学前舞蹈专业学生的教学对象来自特殊时期的儿童,本阶段儿童的教学发展目标是培养舞蹈学习兴趣、自信合作精神、舞台表现能力以及适当掌握舞蹈基础技能。作为特殊时期儿童舞蹈教学者,在没有保障自己拥有强大的创造能力、创造思维情况下,一味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就难以达成教学目标,学生不愿参与,教师没有成就感,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抹杀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的创造力多元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创造力多元化培养教学策略
1.舞蹈课堂中学生独立创造力激发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个体,在课堂学习中有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在创造力产生过程中有参与意愿强弱、创造思维强弱、创造思维具象实现能力强弱之分,在此过程中,教学者应注意每个孩子独立创造思维的激发,尊重差异性。学前舞蹈专业课程主要包含有基础基本功、少儿舞蹈表演、编创即兴几大方向的学习,在保证自身舞蹈基础技能学习的同时更倾向于注重運用学龄前儿童心理学,应用所学知识去参与教学。
创造力是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学前舞蹈课程中包含有各大方向的学习,在校整个学习内容包含有一定课时要求,在每门课每一期的创造力激发要有连续性。课堂独立创造力激发主要在课堂训练中由教师设定主题,学生在原有位置上做出快速反应,重点是训练及时、内容简短、精炼、主题的可创造性。主要有以下几种快速反应完成的方式:
(1)动作拆解式想象。比如在基本功课堂学习中,学生在掌握基本功单一训练动作内容时,把每个组合的主要动作训练重点内容提取出来,由每个学生单独完成,学生经过拆解分析可以牢记重点要求,同时在此重点要求基础上进行更丰富的变化,久而久之,学生们能快速做出反应,并且能有更丰富的创造改编能力。
(2)物品模拟式想象。这一训练方式贴合学前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满足学前儿童的思维需求。所有的动作内容,都可以有一个模拟的物品形象,通过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在特定动作上要求展开想象,由学生创造名称模拟然后再给出可变化的动作形象,教师还可设定不同主题如“水果”“动植物”“工具”等,缩小范围,以增加创造力难度训练。
(3)动作随乐处理创造。这是一个逆向训练的方式,学生先接收到音乐,由教师给出一小段音乐提取其中某一句旋律,学生随音乐的节奏快慢、音乐特征来对某一特定训练部分进行快速反应,创造出新奇有趣的练习方式。
在课堂独立创造力激发时,打破学生对于长期单一接受式训练的倦怠感,长期在课堂中融入此类训练让孩子们逐渐学会主动思考,在训练时要求学生们在创造后给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利用集体评价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观察他人的思维创造方式,每节课都回去记录下自己今天所创造内容的思维形成过程,同时明确要求记录将来在面对学前儿童教学这一内容时,可行的教学思维方式。独立创造力激发的时限短、内容丰富、学生可集体参与,关注到每个学生独特性,让内向、创造力弱的学生在逐渐训练中作为参与者、观察者慢慢释放,更有效地激发她们的创造力。
2.舞蹈课堂中合作创造力培养策略 合作式培养,是在舞蹈教学课堂中非常有价值的创造力训练方式,基于独立创造能力外,要求参与团队创造力激发,有不同角色参与有不同维度思考,合作式创造训练用于舞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有助于学生在面对未来教学对象时,能更好地让孩子们以互动方式接受学习内容,热情参与。
(1)动作合作设计。学前舞蹈教学里幼儿舞蹈内容的学习,需要丰富的启发、引导,源源不断的新思维,更需要有能及时改编和设计动作的能力,而这一能力更多的是在创造思维上产生,动作合作设计以小组为方式,第一层次可根据简单的幼儿舞蹈片段改编,在原有基础上改动动作的造型,通常由老师设定主题,分组思考,进行动作改编。在这一层次中,要求所有人参与思考建议,由小组长安排两人或三人一组思考某一部分的内容改编设计,最后大家商量整合。第二层次,教师通过学生的动作设计,要求学生进行队形改编。在这一次层次中,需要学生完成集体的构思,对队形统一要求,有矛盾有冲突,再有新思维的迸发,第三层次,要求学生在此改编基础上进行情绪化处理,完整全部动作设计的情感合理性。要求以2人或3人为组,规定动作设计中每段情绪的变化,然后做交换体验,感受不同情绪的感觉,最后合议完整化整个动作设计。
教师通过每组的动作设计编创,要求其他组同学认真观察,她们的改编内容在哪里?有什么样的优缺点,做最后的点评。在进行此项任务时,会观察到不同学生的创造积极性,也能看到不同学生的组织分配能力。
(2)动作情境化处理。动作情境化处理是基于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的学习接受方式,通常我们以游戏化方式教学,让孩子在“乐中学”,在情境化过程中不仅考验学前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更考验肢体表达、肢体开发的能力。动作情境化要求每个小组学生都参与思考,给出建议,把舞蹈内容合理化,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心理以及学前儿童的理解能力,动作情境化讨论过程中,也是各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展现时,在激烈讨论的同时,可以听到其他同学的不同思考方向,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对自身的创造力发展也有辅助作用。
(3)合作角色分配。小组所有任务分配,都由不同性格的人参与,比如动作设计、动作讲解、情境化设计,在没有分配前教师可以观察到不同性格学生对不同角色的自愿站队,教师要求根据第一次学生在自我站队不同角色的分配演绎后,再进行二次角色调换,做出新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各项角色的新创造力。通过角色合作的分配、交换,不同性格的学生能够感受不同方向的创造思维冲击,从而提升自己弱势部分的创造力。
3.课外延展创造力培养方式 课外延展的创造力培养是独立性与组队合作外的一个辅助培养方式,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逐步提升实践创造的感受,但是所有的教学训练都需要课外延展的配合,这一部分要求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寻找结合的方式,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延展训练任务,比如请学生寻找与本节课所创造内容主题相关的除肢体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并表述为什么选择这一相关方式。其二,自由发挥环节,由学生在下节课前主动发现与此节课任何感兴趣内容的一切表达方式,学生可自由表达,教师作为鼓励者、同学们作为倾听者。通过两个方式的要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让学生的脑子能够保持时刻活跃的状态。
三、应注意的问题
在做学前专业舞蹈课程创造力训练内容时,首先,所有的内容都要引导贴合学前儿童心理的创造力培养,防止成人化,一切以学前儿童的发展目标为主。其次,注重鼓励式评价,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创造思维差异性。在做创造力训练时,也因学生性格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实际参与和反应不同,教师应该有双及时发现的眼睛,及时鼓励,布置针对性训练任务。再次,注重实际目标达成,防止浅表化。在创造力训练时,很容易出现游戏化,娱乐化,目标偏离,作为教师应该有每节课的明确训练目标,正确引导,做好课内外的延展训练。最后,注重多元化创造力的联合培养,所有的创造力方式单一训练难以达到有效的成果,时效性不够,创造力是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共同引导的过程,在每次实践中慢慢去发现学生的创造思维、不断激发。
(责任编辑:刘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