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让阅读教学更有魅力

2019-01-16 05:38王蓉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阅读期待阅读教学

王蓉

[摘要]语文教材选编的文本文质兼美,具有审美特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融入审美理念,引导学生从美学的视角来解读文本。审美视角下的课堂教学以阅读期待为前提,以个性体验为途径,以品格提升为目标追求,使学生获得审美能力、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审美视角;阅读教学;阅读期待;个性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 2019)34-0042-01

审美,能给人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促进精神的不断生长。语文教材选编的文本讲究意蕴丰富、文质兼美,这本身就具有审美特性。审美视角观照下的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实现个体发展的有效路径。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有机融人审美理念呢?

一、审美,应以阅读期待为前提

阅读教学就是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在个体阅读的基础上展开多维度的对话和交流。学生通过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赋予文本丰富的意义。教学时,学生的阅读准备越充分,其潜藏的阅读心理图式就愈加清晰,披文入境的阅读期待就愈加强烈,个性化阅读就愈加丰满。良好的阅读期待是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前提,制约着学生对文本意义的解读,并影响学生的阅读深度。

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一词,短短的36字,用一个“愁”字奠定了它的感情基调。这“愁”从何而来呢?阅读时,学生很容易从词的关键词中找到答案。这样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语言的浅表层面上。对此,教师提出疑问:“这‘愁到底有多深呢?李煜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他离愁万分呢?”这样,学生会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加以推测。这是一种原初体验,尽管不一定符合史实,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心中的困惑无法解决时,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这种欲望随之转化成阅读期待,成为审美的动力。这时,教师适当拓展文本创作背景,缓和了学生亟须解决而又未能通达的矛盾心理。在交流和讨论中,学生体会到的这份“愁”变得更加多元化。

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良好的阅读期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愁”的内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思维更加开阔。正是良好的阅读期待让学生的审美阅读实现了质的飞跃。

二、审美,应以个性体验为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借助已有的经验与情感去触摸文字、创造形象。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感性的、具体的形式呈现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小毛虫》一文,讲了一只小毛虫破茧成蝶的故事。在课堂上,围绕话题“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展开教学,这样使学生从小毛虫笨拙的行动以及和其他昆虫的对比中感受到小毛虫的弱小可怜。但这仅仅是一只可怜小毛虫吗?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透过“没有迟疑”“尽心竭力”“不悲观失望”“不羡慕”等词语以及两处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学生对小毛虫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

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这其实质是呼唤审美主体的回归。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了文本的幽径处,通过话题式研讨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在对话中,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真正走近了语言背后的真正的小毛虫。这样,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思维被点燃了,他们获得了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三、审美,应以品格提升为追求

审美的最高境界是实现真善美的统一。阅读教学应以文本为凭借,引发学生内心的审美感受,并在反复的感知、认同中锤炼学生的精神品质,使他们的思想情感趋于真善美,从而实现他们品格的提升。

如,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作者早晨在西湖边辞别友人林子方的情景,是一首送别诗。既然是送行,不免让人想到“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的伤感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真意切。可是,再看全诗,却像是一首写景诗,没有一处写离别。“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成了描写夏日荷花的名句,离愁别绪全诗只字未提。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值得探究的话题。通过拓展阅读与自主讨论,学生了解到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性,感悟到了莲之高洁正是杨万里对林子方赴任的最好嘱托。同时,學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有一种离别可以借景抒情,有一种期许可以托物言志。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了他们品格的提升。

审美观照下的阅读教学,让课堂充满着神奇的魅力。师生一起分享着智慧,碰撞着思维,建构着意义,精神世界越发充盈,生命充满着愉悦感。

(责编韦雄)

猜你喜欢
阅读期待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