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含西北风情的蒿子面

2019-01-16 19:59超侠
风流一代·青春 2019年1期
关键词:臊子擀面杖西夏

超侠

提到宁夏中宁县,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名扬天下的枸杞,我去那里旅游,也是为了买上几斤正宗的中宁枸杞。但是真正到了宁夏,我又迅速改变了想法,因为这块土地包含了太多风土人情,沙漠、沙湖、沙坡头、镇北堡、西夏皇陵……除此之外,美食更是一大亮点,南瓜油饼、陀螺饼、捆馍馍……中宁蒿子面就是我这次旅行的最大收获。

谈到蒿子面,不得不先提提蒿子。它是一种可食用草本植物,高达1.5米,全株黄绿色,籽常用于配料。宋代曾巩在其《隆平集·西夏传》中这样记载:“其民春食鼓子蔓、碱蓬子;夏食苁蓉苗、小芜(荑);秋食地黄叶、登厢草;冬则蓄沙葱、野韭、拒霜、灰条子、白蒿、碱松子以为岁计。”由此可见,蒿子大约在宋代和西夏时代就已作为“食品添加剂”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蒿子面作为中宁县民间特色风味小吃,已经流传了360多年。据史料记载,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旃在宁夏做官时,他的一部分亲邻也随之迁移到宁夏,后定居中宁县恩和镇一带,其中有几位是宫廷中退役的御厨,他们将蒿子面的制作技术传授给当地人,从此蒿子面在中宁便流传了下来。

蒿子面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一定要用上好的白面,加适量的蒿子和盐碱,经水拌和,反复揉搓,至既软和又有韧劲为止。然后,用长擀面杖在案板上擀成越薄越好的圆形面片。稍加凉硬后,用擀面杖卷起,然后来回折叠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再用薄而锋利的菜刀切成细丝面,愈细愈好。

中宁蒿子面讲究“面好、汤香”,巧妇们十分注重面条制作和炝汤。面好,是指面白净、擀得薄、切得细、有筋骨、不断线。臊子汤主要用肉、辣椒油、时鲜蔬菜、豆腐及各种调料做成。将煮熟的蒿子面捞在凉开水盆里稍过一下,涮去长面上的黏气,再用筷子挑到碗里,浇上酸汤和肉臊子,就是一碗香浓可口的蒿子面。

因为品尝过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面食,我算得上是半个行家,普通的面食更是很难满足我的味蕾。但是第一次见到蒿子面,我就被它“惊艳”到了,色泽鲜艳,闻一闻香气袭人,口水瞬间就流了下来。

蒿子面清爽可口,余味悠長,具有健胃、清热的功效。又因为制作工艺独特,用料考究,还蕴含“寄托情思”“祈福安康”等意义。按照中宁县的传统,在老人祝寿时吃的蒿子面叫长寿面,意寓老人健康长寿;在新婚的第二天吃的蒿子面叫喜面,意寓新人情丝不断;在孩子出生的百天吃的蒿子面叫吉利面,意祝孩子长命百岁;在正月初七吃的蒿子面叫拉魂面,意寓幸福长久。

在中宁县,随便走进一家面店,都能吃到正宗的蒿子面,蒿子面小吃摊更是比比皆是,很是受人喜爱。为此,这一地区数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首歌颂蒿子面的歌谣:“长脖子雁,扯红线,一扯扯到中宁县。中宁丫头擀的好长面,擀得薄,切得细,提起来,一根线,下到锅里骨碌碌转,捞到碗里赛丝线。爹一碗,妈一碗,女婿子不在留一碗。”农村来贵客、远宾,更是会以一碗蒿子面作为待客的上品。

临走时,我又忍不住去西北农村吃了一碗蒿子面,柔韧爽嫩,香筋可口,用羊肉臊子调起来食用,真是把西北的所有风情都吃了出来。

猜你喜欢
臊子擀面杖西夏
记者应该“围着谁转”
方形擀面杖
宁夏西夏风情园
岐山臊子面,酸辣味美馋死人
擀面杖“擀”走肩周炎
陇东臊子面
这也是一道风景(3)
陇东“臊子面”
从出土档案看西夏官吏请假制度*
小小擀面杖 她做成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