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探险族:寻找城市另一面的秘境

2019-01-16 19:59春华
风流一代·青春 2019年1期
关键词:废墟探险工厂

春华

有人试图给城市探险进行精神上的定义———“城市探险是一群人的爱好,它可以是一种运动,去你从来没想过会去的地方;它也可以是一种艺术,探寻一个充满未知和惊喜的领域。而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少年时代共通的、永恒的好奇心。”

全球的城市探险流行,直接传染了中国原本好奇心就很重的那些人。在上海、济南、南京、厦门……各大城市都分散着“城探族”的踪迹。

探寻繁华城市B面

在“中国城市探险论坛”,活跃着很多“城探”,郭辉就是其中一个。小时候太淘气,他喜欢满北京城地瞎钻瞎看,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城市探险”,就是天生的冒险基因在作祟。工作以后,有了经济条件和时间,就开始背包徒步或者开车越野,在这个过程中就会碰到一些所谓的探险地点,比如废弃的荒村、小镇、工厂。

北京西北部石景山区的首钢厂是北京城市探险客的宝地。1919年落成的北京首钢工厂,在大约百年前就累计产铁28.6万吨,最辉煌时产量达1540万吨,全厂工人近8万。但燃烧的炉火如今已经熄灭,只剩下一座座空旷的厂房在这里沉睡,连周围的居民也很少接近。

这个被遗忘的角落,在谷歌地图上是成片的深褐色线条,穿插在绿色植被中,相比起东边林林总总、中规中矩的楼房,这一大块暗色巨型废墟“甚是壮观”。穿过一个个铁道路口的提示牌,穿过无人看管的大门,郭辉第一次真正走进“首钢”,硕大的烟囱、废旧的车间、锈迹斑斑的钢铁零件、像龙一样盘踞在高空中的管道,一切都让这个巨兽显得孤零和压抑,却让郭辉体会了不一样的美。他用相机记录下自己对这片“废墟”的印象。

如果不是因为到这里来探险,郭辉大概永远无法了解曾经风光的钢铁厂是什么样子的。虽然他看到的只是一具硕大的钢铁遗体,但只有置身其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工业社会的冰冷,与繁华过后的落寞。

之后一年中,郭辉“探”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废墟”,废弃的雷达基地、小汤山非典医院、结核病防治所、待改造的大型游乐园、清代的古墓群、残缺的破城楼……有的就在繁华的街道旁边,例如通惠小镇,依照瑞士因特拉肯的模样而修筑的一系列具有阿尔卑斯特色的房屋,在CBD南部的通惠河边显得格外显眼。这些建筑是2007年落成的,业主颇具野心地想要把它打造为酒吧餐饮一条街,但它从始至终未对外开放。郭辉认为这个地方的构造十分古怪,装潢上可谓毫无品位,门前的铜马、墙上的奶牛,这些和因特拉肯的调性完全背道而驰。现在,这个地方被可以轻易穿破的绿色围墙区隔着。所以,若想要去那儿瞧上一瞧并不需要破门而入。

郭辉还喜欢去荒村。北京门头沟附近的一座荒村,是他的最爱。这一大片村落,由于饮水困难,居民们在几十年前陆续搬走了,但村子还存在,没带走的家居物件都还在房子里原封不动地放着。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东西分析这家人以前是干什么工作的。比如,在一户家里看见了工作证、医药箱、电棒,就判断这户人家的主人可能就是村里的治安主任。”郭辉喜欢荒村里存留的人情味,屋子里的摆设、刷的漆、家具,都像是博物馆里的展品吸引他。

五六十户的村子,一次没能走完,郭辉后来又去了几次。最后一次去的时候,发现地上打了地桩,但当他正筹备再去看看时,听说村子里的房子被推土机铲平了。

一年变化飞快,郭辉印象深刻的很多地方,都已被翻新或是重建,再难继续探险了。由于中国发展速度太快,很多废弃建筑会在短时间内消失。郭辉以前留下了很多照片,现在还可以做网络直播,吸引了很多粉丝观看,这也是他做城市探险的意义之一吧,定格一段历史,为这些东西留下一些记录。

用画笔记录废墟

五岁以前,白露洋在武汉一个工厂大院长大。当时他的父亲是滨湖机械厂的职工,由于工作繁忙,父母经常将他丢在厂里。他不哭不闹,骑着厂里的三轮车到处乱窜,一待就是一下午,穿着工作服干活的叔叔阿姨经常逗他:“你这孩子真淘气!”

不仅滨湖机械厂,他还在附近的无线电厂、电视机厂玩过,他将这些工厂称之为“游戏场”。在工厂车间他能听到机器轰鸣作业的声音,闻到一种特殊的味道,它仿佛渗透在车间的空气里,渗进人们的鼻腔里,渗进白露洋和他玩伴的衣服纤维里。

后来,白露洋上了湖北美术学院,沉浸在艺术之美中,很多画作在全国各种大赛中陆陆续续获奖,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硕士生毕业后,他在母校任教。但一有时间,他就会重返儿时的游乐场,很多地方都已经成为了城市的废墟。就连当年引以为傲的“武字头”工厂,有的搬了地点,转型升级为现代化企业;有的作为遗址,成为当地政府的保护对象;有的还在原地,只是不久的将来,它们也会遭遇大多数废墟的命运,被挖掘机推倒,成为写字楼或商铺。

让他感受最深刻的是武汉特种车改装厂。这个神秘工厂并非离群索居地建在荒郊野岭,它就在武汉市区内。生锈的大铁门、厂区内粗壮的石柱与地面垂直,阳光透过天窗映射进来,商场、写字楼、饭店交织在马路两侧。开车匆忙赶路的人们绝对想不到,在长江大桥这个繁华地段,竟然藏着一个废墟点。

散架的机床、泛黄的荣誉证书、沾满油漆的工作衫,甚至是“身在车间,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标语,这些被时代遗弃的事物,他总能找到惊喜。去的次数多了,他就想赶在废墟归零之前,用水彩给它们留下一点印记。

白露洋在网上结识了一群有共同志趣的人。如果找到新的废墟点,他会第一时间发帖,打听路线以及废墟背后的历史和故事———他称这一步为搜集创作素材。他探寻了多处带有工业气息的城市废墟,这些地方不是残垣断壁,就是空旷黑暗,甚至给人一种恐惧感。但他觉得,越是这样,越能激发探寻欲望,渐渐就形成了一股力量,最终反映到作品上。

在课堂上,白露洋有时也给学生们讲讲废墟探索的故事。“武汉是个重工业城市,像大家熟知的武钢就是典型代表,在过去那个年代,能在里面上班是很自豪的……”他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武汉的工业发展情况开始讲起,这是他给所有想要入门废墟探索的青年学生推荐的第一站。

面对一群90后甚至00后的学生,白露洋很清楚,这些学生的“游戏场”极有可能是小区里的滑滑梯和公园里的旋转木马。讲到一半,他会建议学生看看纪录片《铁西区》,“镜头下的工厂就是那个时代的写照,你们了解之后才会产生共鸣,也只有這样,才会真正理解废墟探索的意义”。在这点上,他认为电影和绘画有共通之处。

猜你喜欢
废墟探险工厂
一场关于书的探险
怀念雷家沟的一处废墟
去探险
街头的废墟
跟踪导练(四)6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奶酪工厂
废墟
植物工厂
第一次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