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勇:从记者到公益达人

2019-01-16 19:59郑晶心
风流一代·青春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华日报扬州公益

郑晶心

少年理想

小时候,赵晓勇的爷爷是村里的老支书,退职后村里赠阅了《人民日报》《新华日报》《扬州日报》等报刊。赵晓勇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就开始翻看报纸,除了时事,他看得比较多的是文学副刊、评论等栏目。那时候,他心里就有个朦胧的愿望:如果成为一名记者该多好。

刚进入扬州大学时,赵晓勇有心要把扬州城好好逛一逛,就花50元买了一辆旧自行车,骑遍了扬州的大街小巷。

那年春节,去表叔家拜年,表叔是高中老师,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后合并于扬州大学)。他问到赵晓勇业余时间都在干什么,赵晓勇如实相告,表叔建议说:“学习之余,可以有个好的爱好,计算机、写作等,都可以,将来对个人成才、走向社会都会有帮助。”

表叔这一说,赵晓勇幼时对记者一职的向往被激发了起来,他又开始读起报来。这时候,他读的是校报,每个栏目都不放过,读着读着,少不了会对校报上的新闻“评头论足”一番。因为校报上刊登的都是身边人、身边事,读时既有亲切感,又忍不住想,这我可以写啊。

说干就干,赵晓勇就学着报纸上新闻的格式,认认真真地写了几篇自认为不错的稿子,但却没有勇气投出去。可是,越是不敢投,越是想写。终于有一天,吃过午饭,他瞒着同学,骑上他那辆旧自行车到学校本部《扬州大学报》编辑部去送稿。遗憾的是,编辑部铁将军把门,他就把稿子从门缝塞了进去。紧接着,就是漫长的等待,希望下一期的报纸上能有自己的名字。然而,投了几次,愿望都没有实现,他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一段时间过去之后,一位经常在校报上发表文章的学长找到赵晓勇,并捎来了编辑部老师的话:最近是不是学习紧张,怎么没有写稿?有时间去和编辑老师们谈谈。

第二天,赵晓勇就怀着激动的心情去了,经过与老师们一番交谈,收获了一句至今难忘的话:好新闻不是想出来的,而是靠腿跑出来的。

这一次谈话,给了赵晓勇鼓励,不仅自此有新闻稿件开始发表,对新闻也有了更多的理解,知道了新闻并不是新人新事的简单描写,新闻更载有思想,负有良知,担有责任。记者的意义不止于记录者,更是思想者、“传教士”、实干家。

后来,赵晓勇在《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江苏共青团》《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2000年暑假,他和另外三名同学参加校暑假社会实践宣传报道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上发表文章数十篇。

毕业前夕,当许多同学还在为工作奔波之时,已有数家媒体接受赵晓勇去工作。他先在《生活周刊》《扬州广播电视报》实习,2001年6月毕业后,便选择留在《扬州广播电视报》工作。2002年底,进入向往已久的《新华日报》,并被派驻泰州,成为《新华日报》泰州市记者站记者。

优秀记者

成为一名记者,赵晓勇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就是:“青年记者就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吃苦在前,和时间赛跑,是每一名记者都应该做的。”多年来,他一直是这么实践的。除了平常工作中的加班加点,无论何时,只要報社、地方政府部门有召唤,他立即就投入到新闻采写中。结婚当天还在采访、第二天又投入工作;深更半夜被通讯员“叫醒”,起床连夜赶到新闻现场;冒着大雨,步行七八里路去找寻采访对象。

赵晓勇至今发表文章若干、获奖无数,但他明白,好的新闻作品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新闻无时不在,他得时时绷紧了“新闻天线”。2003年,我国优秀防化专家郁建兴在伊拉克执行完核查任务返回巴格达途中,不幸遭遇车祸,成为联合国自1991年对伊武器核查以来第一位因公殉职的核查员,为维护世界和平献出了年仅38岁的宝贵生命。

当时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此事的报道,但都没有提及郁建兴是靖江人。一天晚上,赵晓勇躺在宿舍里看电视,无意间从新闻里的一句话中获知这条信息,他立马打电话给当地宣传部门的一位熟人,对方也不知情。第二天一早,他就叫上同事冒雨奔赴靖江,几番查询后终于得到了确凿信息。巧的是,当天上午,郁建兴生前所在部队的领导前去老家慰问,赵晓勇在第一现场进行了报道,并被《新华日报》刊发。

从业17年来,赵晓勇在国内重点报刊上发表新闻作品2000多篇(幅),新闻作品获“江苏新闻奖”、省报纸好新闻、全国省级党报新闻奖等省级以上奖项30多篇(次),出版专著3部,在新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6篇,主持、参与省市哲学社科等课题3项。

环保达人

2009年11月,赵晓勇应芬兰媒体服务机构Finnfacts的邀请,参加在芬兰举行的清洁能源聚集中国市场国际媒体和其产业接口服务媒介活动。短短5天的行程,赵晓勇特别关注了当地企业、市民的环保意识,采写了这样一些事情:在芬兰生活,要上的第一课就是如何捡垃圾;十多年没听说过有企业偷排被处罚;女孩子喜欢男朋友,更会喜欢男朋友有一辆环保型汽车……经过芬兰之行的采访,赵晓勇深切感受到,相比“高大上”的环保理念、科普教育,这些细节、故事,更容易让人接受。

从芬兰回来不久,泰州市先锋单车俱乐部12名车友的一个举动引起了赵晓勇的注意。这12名车友决定从江苏省泰州市一路骑行到远在南京的省人民医院,看望一位白血病患者。这一次的采访经历,让赵晓勇觉得,一边骑行,一边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低碳环保、公益慈善、阳光运动、健康和谐”的理念值得推广。于是,经过多次采访、交流接触后,赵晓勇成为俱乐部的一员,并逐渐成长为骨干成员。

结缘赤子之心环境文化交流中心,同样因为采访。泰州地处长江边,“赤子之心”专注“母亲河”的环保宣传和校园环保教育。在赵晓勇看来,环保意识的养成,最好在一个人的童年时代就开始行动。赵晓勇和团队成员策划了很多方案:环保公益讲座、植树活动、书画大赛、社区活动、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以期通过这种种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

2018年9月,赵晓勇参与策划、报道的“丝路信使”万里骑行牵手公益活动获得省志愿者交流大会金奖项目。“丝路信使”国际自行车比赛是中国体育史上首个跨越国境的超长自行车挑战赛,该赛事被列入“江苏省2018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十大工作要点”,于2018年7月22日在泰州启程、8月29日抵达终点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途经30多座城市,总行程达6199公里。“丝路信使”万里骑行牵手公益活动为沿途中小学、教学点捐赠图书、衣物、文具、玩具等物,预计受助的中小学生达到3250人,并适时开展100个“微心愿圆梦”等活动。

从一名记者到一名环保公益达人,赵晓勇希望在“环保+公益”这一领域做得更为专业,在理想之路上越走越青春。

猜你喜欢
新华日报扬州公益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公益
公益
公益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公益
“扬州绒花”
《新华日报》首报 “敢死队”英勇事迹
左中右三报抗战时期想象的共同体建构
是“上扬州”还是“下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