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任务与设计思维在“通识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探索

2019-01-16 03:41陈媛婷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4期
关键词:通识双创思维

陈媛婷

(阳光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福建福州 350015)

自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后,创新创业教育便成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根据人民大学《2017年大学生创业报告》可知,创业教育的确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但创业过程中将会面临的多元的困难,其中缺乏资金、缺少经验等都成了大学生心中的重要问题[1]。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中,如何传授相关的知识,如何探索更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大学生解决创新创业的难题,是所有创新创业教育者要努力思考的问题。

1 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我国双创教育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2015年 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强调了“面向全体”“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学生学科背景、学习目的不同,创新创业教育也要体现出它的差异化与分层化,其中面向全体学子的创新创业教育就属于“通识型”,以创新创业启蒙为主,通过“课堂教学”与“参与体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2]。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其共生性[3],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提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个人[4],拥有发现问题、用创新地方式解决问题,勇于实践的能力[5]。总结而言,创业教育或者说双创教育的基础就是培养创新能力[6],这也是“通识型”双创教育需要培养的基础素养。

2 真实任务教学法的运用

真实性任务通常指那些与日常实践任务有相似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其复杂度和自主权也与现实任务相近的任务[7]。真实性任务要求学生要建构知识体系、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并将真实世界与校外群体引入教室[8]。有许多课程已结合真实任务,将实践教学融入协同育人的理念中。重庆师范大学的新闻实践课程,融入了真实任务,将来自行业的新闻采访任务结合到学生课程任务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真实职场的需求[9]。

3 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3.1 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目前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有亟待解决的许多问题,包括:(1)课内外教学分离。教育形式的单一局限于课堂的具体活动。(2)重理论轻实践。课堂中以讲授创新、创业知识为主,缺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3)学校主导,忽视市场。创新创业教育局限于校内,未关注社会需求,缺少企业协同育人的机制[10]。除此之外,缺乏清晰的目标定位,也是我国多数大学双创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多以讲座形式进行,未纳入正式课程;以大赛形式作为主要实践方式,较为单一[11]。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单一,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未受到重视[12]。

3.2 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模型融入创新人才培养

设计思维包括了三个核心环节:观察需求、创新解决方案、改进方案[13]。设计思维要求学生观察现实需求,并通过思考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14],在锻炼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15]。设计思维是培养创新意识、实践精神的良好手段,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提升学生对自身创造力的自信心[16]。因设计思维的诸多优点,已被许多教育者所关注[17],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斯坦福大学就开设了相应课程,将其融入其中,建立同理心(Empathize)、界定问题(Define)、设想 Ideate)、原型制作(Prototype)以及测试(Test)是设计思维的重要步骤。因此,设计思维模型能够融入“通识型”双创教育,成为培育学子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4 基于真实任务的“通识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

上文已经探讨了设计思维与“通识型”双创教育的适应性与合理性,同时阐述了真实项目教学法在提升学生技能、实践能力上的优势。因此将真实项目教学法与设计思维融合进基础的双创教育,能够结合理论与实践,沟通校内外,从实践中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该文将设计思维模型作为“通识型”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要思路,并从课程设计上探索两大问题:(1)教学内容——教什么。(2)教学方法——怎么教。希望能够将真实任务与项目式教学法相结合,突破过往双创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忽视行业企业需求的现状,以学生为主导,以项目为辅助,接触真实需求,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4.1 设定真实任务的基本框架

4.1.1 教学目的与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双创教育的基础,也是面向所有学生的“通识型”双创教育的重要目标。这种能力是一种复合的能力,要求学生拥有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同时拥有创新意识、思维。总而言之,此类课程需要包含两个模块,其一是知识,其二是能力。知识包括了:行业与市场知识,调研与分析方法,创新案例,创新技法。能力包括了:观察力、同理心、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该课程将围绕着设计思维的五大步骤,但是由于课程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弱化“测评”,以发现问题、分析与界定问题、创意发现、原型制作作为主要思路。其中,原型制作环节中,学生能够以图片、图画、文字等形式提交。该门课程,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普及该问题的相关背景知识,教授创新技法与思路,分享相关案例。以实际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展开调研、分析,并最终提出创新型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4.1.2 真实的问题与环境

为了让学生接触真实的问题,课程需打破校内外的界限,选取来自企业项目作为的核心问题。但是,企业的需求与项目类型繁多,根据课程培养目标与能力,以及设计思维,符合“通识型”双创教育的真实任务应该具备以下两个要素:(1)围绕着新的市场与新的用户需求。学生能够从发现问题开始介入项目,体验完整的设计思维。(2)难度合理。不需要运用过于精尖的技术和知识,贴近学生的认知与生活经验。

真实的环境则需要教师转变课堂氛围,将课堂设计成企业的“训练营”、“新品开发部”。所有的学生都面对同样的问题,进行挑战,思考出不同的方案,模拟企业的产品开发部门或企业训练营的竞争机制,让学生感受到真实情境。

4.1.3 企业、师生的角色转变

在真实项目中,企业、教师、学生的角色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企业是任务的发布者,是需求的提出方,是最终的评判者。教师则成了引导者,为学生提供知识的补充,成为企业与学生的中介。学生则是课程的核心,他们通过两个原则组建团队:(1)跨专业。(2)团队职责多元,有负责人、执行者等角色。

4.2 进阶式任务

真实任务由于接近现实需求对学生的实践提出了较高要求,但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型”双创教育应该以启蒙与能力培养为主,在这样背景下真实任务 (项目)的设置上有了一些特点(见图1)。

(1)任务难度升级:课程的项目设计遵循设计思维的基本流程,但进行了一定调整,侧重学生在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方案、与初步雏形制作的锻炼。这个过程对学生的要求不断提升,学生需要挑战愈加复杂的项目。

(2)知识内容逐渐深入: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挑战,并非摈弃知识的传授。真实任务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知识,才能够正确、准确完成项目。因此,进阶式任务中教师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保证学生拥有完整的知识架构与体系。

(3)课堂过渡到课外:若在学生的基础意识培养阶段,便要求学生直接完成较高难度的真实任务,这样的行为存在打击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可能。因此,学生的能力培养需通过进阶的实践模式,在知识传授之后,学生需要进行课堂实践与模拟,在课堂上熟练运用后,才能投入到真实任务的实践中。

整体的进阶式真实任务,以最终真实项目的实践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线,在这个过程中注重任务的难度的提升、知识内容的逐渐深入,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4.3 标准与评价体系

课程任务的评价由教师与企业共同完成,但是两者的角色和角度有所不同。进阶式的真实任务意味着,最终产出的项目要满足企业的要求,满足社会的真实需求。但是进阶式的任务体系又意味着,任务分为了课堂与课外两部分。

(1)课堂训练。课堂的训练与任务,教师将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评价,学生需要在课堂上通过相应训练对知识、技能进行运用。完成了训练并达到一定要求后,才能进行课外真实任务的实践。

(2)真实项目(课外实践)。企业则扮演最终标准的制定者和评价者,对学生完成的真实任务进行评价,以社会、企业的标准,从创新、可行性、市场价值等角度,对最终的方案进行评价。

以真实社会需求为标准对学生的项目进行评价,将学生项目划分为三种类别,落地型项目、结课项目、不合格项目。

(1)落地型项目。富有创新性、可行性、市场价值的作品,由企业审核后能够投入后续研发并进入市场。

(2)结课项目。此类项目在创新性、可行性、市场价值上不够完美,无法马上投入实践,但有其价值。

(3)不合格项目。该类项目在创新性、可行性、市场价值上都有较大缺陷,不能通过课程考核。

4.4 真实的价值

真实任务教学法,与以往的方式还有一大不同,体现在校企协同育人上。通过真实情境的构筑,学生在课程中完成任务的过程,将成为企业选拔人才与项目的一部分。当学生的项目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时,该项目及该组学生将分别成为企业的实际开发项目和项目运营者。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他们成了企业中的“创业者”,项目落地产生真实的社会价值;同时,这些学生能够实现个人价值。未能入选的团队,通过课程经历了产品创新的过程,从真实的任务中获得了学习经验,培养了创新的精神。

5 结语

图1 双创教育中的进阶式真实任务

该文以设计思维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提出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型”双创教育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核心。将真实任务与设计思维结合融入课程中,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与行业的需求。通过课程的设计,学生在进阶式的项目中,实现能力的提升、掌握更多创新相关的知识与技巧,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将企业的真实需求与任务课堂相结合,课堂的功能发生了转变,被赋予了企业人才选拔的功能。这种真实项目提供部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创业”的机会,产生了特殊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创业过程中缺乏资金与经验的问题,为将来他们的创业打下基础。

将真实任务引入“通识型”双创教育,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但是创新素质的教育需要覆盖全体学生,操作难度系数增加。因为学生需要进行大量实践,这对教师的个人引导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课程设计时,如何把握真实任务的难度,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来自企业的真实需求是此教学模式的基础,如何选取适合学生水平和经验的项目,也需要深入探讨。希望将来的教育工作者,能够解决相关问题,推进双创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通识双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