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与灾害评价》课程的教学设计

2019-01-16 03:41邓荣鑫赵东保许德合王小东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4期
关键词:空间数据滑坡灾害

邓荣鑫,赵东保,许德合,王小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地理信息系统认识的加深,各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越来越重视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1]。地理信息系统(GIS)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校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育适时地适应市场需求,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根据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的目标,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在基础理论课程学习之外,也开设了很多注重应用和实践的课程,《GIS与灾害评价》就是一门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专业选修课程。

1 课程总体设计

《GIS与灾害评价》是该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针对大四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鉴于该阶段学生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积累,该课程的目的是能够将学生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和专业知识应用化。因此,该课程以应用GIS方法进行灾害评价为目的,以GIS空间数据处理流程为主线,交叉地理学、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图学等专业基础知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提升对GIS理论的理解层次,并能够运用GIS方法进行灾害评价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该本专业的专业认知和动手能力。为达到以上目的,该课程首先侧重于技术方法,以GIS技术方法和处理过程为主线,介绍所需要的GIS功能及其基础理论;同时侧重于应用和实践,以运用GIS进行灾害评价为中心,讲述如何进行问题分析、如何设计技术流程并最终如何实现灾害评价;在教学方法上,该课程实行融合式、探究式和交互式等教学方法,融合式教学体现在课程讲述过程中综合其他相关课程知识,引导学生形成专业知识体系;探究式教学方法体现在以问题导向为中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互式教学方法体现在组织课堂讨论的形式展开对相关问题的探讨。

2 课程理论设计

GIS可简单地定义为用于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3]。其中,空间数据是GIS的处理对象,空间分析是其核心。GIS基本理论是GIS课程的关键所在[4],而具有应用技能水平则需要系统的学习地学、计算机、GIS等相关课程[5-6]。鉴于大四学生已有相应的理论基础,该课程理论部分的讲授从应用的角度,以空间数据为对象,以GIS空间数据技术处理流程的顺序,设计基本理论、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表达等环节(如图1所示)。在GIS概念的讲授中,通过融合式的教学方式,从地理学的角度理解GIS的应用目的,从地理信息的角度展示GIS的独特特征,从信息系统的角度分析GIS的数据处理过程;在空间数据获取部分的讲授中,指出空间数据即为GIS处理的对象,从应用的角度讲解GIS空间数据类型和获取方法、不同数据类型和格式间的转换方法以及空间数据的组织方式,其中遥感技术是获取GIS空间数据的重要手段;在地理空间部分的讲授中,强调空间数据区别于普通数据的根本是具有地理坐标,空间数据间的复合基础是地图投影,主要讲解常用的地图投影参数、地图投影的转换方法;在空间分析部分的讲授中,强调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是GIS理论部分的重点,从灾害评价的角度,利用小型案例讲解GIS的叠加分析、缓冲分析、DEM分析、统计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在数据表达部分的讲授中,强调地图(以及系统设计)是GIS的“脸面”,地图可视化是GIS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的展示,结合地图学的内容讲解地图制图设计过程,并通过系统设计和开发重现地理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管理和制图的全过程。

在理论课程的设计中,既注重了课程的整体性,展现了GIS空间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融合了该专业其他课程相关知识,搭建了GIS相关理论框架,又将每个部分的知识点与应用结合,加深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增加了GIS理论认知的深度。

图1 课程理论教学体系

3 课程案例设计

结合学校和学院特色,从农业干旱、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城市热岛等方面进行案例分析,剖析GIS灾害分析和评价的一般思路,并综合运用3S(GIS、RS和GPS)技术讲解GIS灾害分析和评价的一般过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让学生掌握GIS灾害分析和评价的具体方法。该文以地质灾害评价为例,分析该部分内容的授课方法。

3.1 提出问题

某区域是滑坡易发区,滑坡的发生能够掩埋房屋,摧毁建筑,堵塞河道,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对区域滑坡发生风险进行科学评价,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思路分析

如何进行滑坡灾害风险评价呢?需要有合理的评价体系;如何建立评价体系?需要有科学的评价因子;如何选择评价因子?需要掌握引起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如何能够利用GIS技术完成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首先需要将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转化为空间数据,通过空间数据处理建立地理数据库,其次构建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基于评价模型实现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最后利用地图制图方法完成区域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专题图。因此,在问题分析过程中,从根本上要掌握滑坡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建立滑坡易发性的评价体系,然后再利用GIS技术,明确相关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输出方法,最终完成目标。

3.3 技术流程

技术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技术流程

3.4 具体方法

(1)数据获取方法:利用地图数字化方法获取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数据;利用DEM分析方法获取坡度、坡向、高程和斜坡结构等数据;利用空间插值方法降雨数据;利用遥感信息提取方法获取道路数据。(2)数据处理方法:建立统一坐标系统,统一数据格式,建立滑坡灾害风险评价因子地理数据库。(3)数据分析方法:基于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缓冲区分析、重分类等方法建立各因素评价等级;基于评价模型(可通过层次分析法等模型建立),利用地图代数方法完成滑坡灾害易发性分析。(4)数据输出方法:基于网格法完成专题制图。

3.5 扩展思考

考虑评价单元和数据获取等方面因素,空间分析是基于栅格数据完成,能否利用矢量数据来完成分析?为便于学生比较思考,后续的实验课程会设计一个基于矢量数据分析的灾害分析案例——森林火灾风险评估,并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完成风险评价,并比较两个案例的异同点,总结类似评价方法的一般思路和过程。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4 课程考核设计

该课程侧重于技术应用和实践,为避免僵硬的理论考查模式,该课程设计了多样灵活的考核模式:(1)实验考核:通过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侧重于考核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方法的比较,以及实践动手能力;(2)小组讨论:根据学生人数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按兴趣确立一个GIS灾害评价相关的题目,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相关研究动态和分析方法,并安排2个学时用作组织汇报,锻炼学生合作能力、自学能力以及科研汇报能力;(3)课程报告:给出一个灾害评价需求并提供相关原始数据,学生自行设计研究方案,完成相关灾害的GIS评价,并提交研究报告。通过合理调整综合成绩构成 (例如:10%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小组讨论成绩+50%课程报告成绩),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并使学生能够注重提高实践中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结语

基于以上融合式的知识贯串、探究式的问题分析、交互式的课堂讨论和灵活的课程考核等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气氛、课堂讨论、学生提问和课程报告等方面的反馈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理论知识更加清晰、学习更加主动积极,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实际动手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提高,该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深受学生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主要讲解了GIS灾害评价的一般方法,对于相关方面的前沿问题和技术方法,虽然在学生讨论部分有所涉及,但并没有能够实践实施,相关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化,今后应注意将GIS灾害评价的前沿问题和方法引入到课程教学中,这对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猜你喜欢
空间数据滑坡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GIS空间数据与地图制图融合技术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方案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元数据驱动的多中心空间数据同步方法研究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
基于文件系统的分布式海量空间数据高效存储与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