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亚梅,石昊飞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1)
1检索时间为2018-01-15。
农业是国际交往的重点领域,也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资源之一[1-2],“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农业发展相关研究是当前中国学界一个新兴且重要的领域。科学文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研究成果的客观记录和载体[3]。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研究文献为基础,对现有研究进行分析,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有关农业发展的研究状况,分析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预测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的期刊和学位论文两个数据库作为来源。利用“高级检索”功能,选择发表时间为2013—2017年,以题名同时包含“农业”和“一带一路”或关键词同时含有“农业”和“一带一路”的文献进行搜索,利用CNKI中的自定义文献导出格式输出保存,共得到检索记录305篇1。对所得到的检索结果进行初步筛选,剔除其中重复性文献共获得236篇。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二次筛选,对于刊载的新闻报道、人物访谈等非学术研究文章进行筛除,最终得到文献结果156条。以此结果为基础,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采用内容分析和以关键词为基础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内容分析法是以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分析内容所含的信息量及其变化,以现象推断本质的科学方法。关键词是从文献篇名、摘要和正文中提炼得出的,可以表达文献主题概念、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它能够最大程度概括检索者所要查找的信息内容[4]。
2013—2017年,有关“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领域研究的文献有156篇。由于“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下半年提出,相关研究成果会有一个相对的滞后性,因此,2013年并未有相关的研究成果,2014年的文献数量也很少,但在历经一定的研究期后,相关研究迅速增加,并在2015—2017年间保持持续增长(图1)。
图1 “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领域研究文献历年分布
在“一带一路”农业发展研究领域,发表研究论文的作者非常多,有近300位。但是,数量在2篇以上的作者只有22位,不足1/10。其中,发表论文数量居于前几位的依次为姜晔、陈瑞剑、于敏和原瑞玲,分别是5、4、3、3篇。可见,围绕“一带一路”农业发展领域开展研究的人员非常多,但同时研究力量也非常分散;此外,由于撰写科学文献属于科学研究相对后期的阶段,鉴于“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提出,可能一些相关的研究时间尚短,成果或阶段性研究成果尚未能完成,因此,文献总体数量基数较小,即使是发表论文较多的作者其文献数量也低于其他领域内高产出作者的论文发表量。而对于研究机构的分析显示,对于“一带一路”农业发展的研究,虽然国内很多单位都有涉及,但是,研究成果发表多集中于国家级研究机构。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成果发布最多的五个机构分别是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对于文献合作单位的分析显示,当前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合作论文不足分析论文的20%。而且,这种合作多属于同一省或自治区内机构间的合作,跨省区的研究合作较少,国际间的合作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文献的被引用情况是评价文献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文献的学术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5]。根据统计结果,全部156篇文献的被引用次数为224次,篇均被引用次数仅1.44次,说明现有相关研究文献普遍影响力有限,高质量文献数量不多。在所有分析文献中,被引用最多的是2015年发表于《国际经济合作》上的一篇题为“‘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中国与中亚农业合作的契机”的文献,共计被引用33次。被引用次数排名第二位的是2014年同样发表于《国际经济合作》的文献,题名为“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扩大对外农业合作”,共计被引用26次。排名第三的有2篇,分别是2016年在《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发表的篇名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农业合作探析”的文献以及2015年发表于《农经》的“‘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农业发展”,二者被引用次数均为13次。
当前,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领域研究的资助较少,分析显示,只有不足1/3的研究得到了相关的研究资助,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之外,资助来源包括地方政府提供的专项研究经费、相关部委的研究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这类国家级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经费。其中,地方部门资助的文献有37篇,新疆、江苏、福建等地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地方部门对于相关研究给予了更多的资助。
上述文献的研究方向可归纳为政策层面的农业合作与发展探讨、农产品贸易、农业科技与教育、企业发展与投资金融、特定产业发展和其他等方向(图2)。其中,政策战略层面对农业合作与发展的探讨又大致可分为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着眼;其他则分别包括资源环境、信息数据以及示范区等多方面的内容。从国家层面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发展与合作的机遇、挑战和路径等宏观问题是当前的热门研究方向;从具体地域角度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当地农业对外合作与发展的问题、对策也是宏观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此外,“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企业发展以及农业投资金融服务与发展也是一个重点的研究方向。
图2 “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领域研究方向分布
“一带一路”框架下农业合作与发展是当前的政策经济和产业研究的重要领域,相比其他领域,研究文献的载文期刊比较分散,除4篇学位论文之外,其余152篇文献分布于108种期刊。其中,载文量位居前10位的期刊包括《世界农业》等(表1)。
表1 “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研究文献载文量前10位期刊及其分布
本研究对2013—2017年检索数据结果中的关键词进行抽取,对提取的研究文献关键词全部进行了保留。在此基础上,对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关键词进行了规范化整理,并对规范化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剔除一些频次仍然很低的关键词以及一些出现频次很高但对具体热点探讨没有实质意义的关键词,选取出2013—2017年“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研究领域词频4次以上关键词(表2)。这一结果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的以题名同时包含“农业”和“一带一路”或关键词同时含有“农业”和“一带一路”的期刊文献进行搜索后结果的可视化分析基本相符。
表2 2013—2017年“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研究文献关键词词频分布
热点一:不同层面农业合作发展及其模式和对策
农业的发展与合作牵涉到企业、地方和国家多个层面,研究人员从不同视角出发讨论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如何实现互联互通、合作发展。企业处于农业“走出去”排头兵的位置,对于农业企业的发展合作,研究多分析企业走出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如何以“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开展跨国经营、提出未来发展的优化建议[6]。基于地方农业发展合作视角的研究则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与当地农业发展的内在契合性和农业发展合作的优势,讨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合作的重要领域,探索从农业实际出发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发展农业与合作的可行路径[7-11]。而对于地方农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发展讨论,江苏、福建、黑龙江、新疆等属于讨论的热点地区。在国家层面上,研究更侧重于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合作的宏观层次的探讨,俄罗斯、中亚、东盟是这一层次研究的热点国家和地区。研究人员着眼于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业合作现状的分析,探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影响农业发展合作的主要挑战和可能面临的风险,展望“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前景,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的尝试和创新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和合作机制,提出具体合作的领域和建设[12-17]。
热点二:农产品贸易
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农产品供求结构显著变化等新时期的新变化、新形势,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拓展农产品贸易也成为一个研究新课题。共建“一带一路”将促进农业和贸易发展,为农产品贸易带来新的机遇。当然,在带来巨大契机的同时,中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仍然不协调,与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存在互补也存在竞争,为此,研究人员详细分析农产品贸易现状,对贸易竞争力进行比较,探讨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挑战和前景[18-21]。
热点三:农业金融投资
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在加入WTO以后全面启动,在投资规模、投资领域、投资区域、投资模式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22]。鉴于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农业方面存在的互补性和互通性,农业投资也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人员或通过对投资合作现状的定性研究,或基于模型数据的定量分析,对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环境进行评价研究,总结投资的特征,对农业投资前景进行预测,分析投资风险,并提出应对策略[23-27]。
热点四:产业发展
如何借力“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农业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是讨论的热点。产业集群化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发展选择。围绕如何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和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互补的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分析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讨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加快产业发展速度、调整产业结构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与机遇、劣势与挑战[28-30]。特别是在特色农业产业方面,针对特定地域,分析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也是热点议题[31-32]。而这期间,研究人员的讨论多集中于畜牧业、蔬果园艺业。
综上所述,伴随“一带一路”农业发展合作的深入,未来,在研究内容方面,一方面对于诸如农业科技合作、农业信息数据建设等当前讨论尚未涉及或不多的领域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此外,在研究方式方法上,相信会有更多实证性研究和定量分析出现。随着建设的不断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下农业发展与合作的研究未来必将有更多更深入的问题有待探索,今后也必将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