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玲
肾性骨病也被称作肾性骨营养不良,主要时由于肾功能障碍引起钙、磷、维生素D等代谢障碍,进而引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体内酸碱失衡,从而导致相关骨病出现。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骨变形、骨折、骨痛等[1]。肾性骨病的发病速度一般都较为缓慢,因此因相关症状就诊时,多为晚期肾性骨病[2]。肾性骨病的治疗主要采用维持血钙磷水平正常、防止血液其他毒物沉积、纠正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状态以及逆转骨外钙化等[3]。因此血液净化是临床治疗肾性骨病的主要手段。本研究以我院近期收治的部分肾性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于肾性骨病的更有效的血液净化方式。
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诊为肾性骨病患者124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自愿原则,将所选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3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18~77岁,平均(45.22±16.73)岁,病史3个月~8年,平均(4.22±1.78)年;观察组中男40例,女33例,年龄17~79岁,平均(46.72±17.91)岁,病史3个月~9年,平均(4.41±1.84)年。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方式,使用双极反渗超纯净水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钙离子浓度为1.5 mmol/L,透析液浓度为500 ml/min。观察组采用高通量透析治疗方式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血流速度300 ml/min,透析液流量800 ml/min。两种血液净化方式净化时间均为4小时。同时适量补充钙剂以及维生素D。积极治疗其他临床并发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透析治疗3个月后血磷、钙、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状态情况。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并以(±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磷、钙、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磷、甲状旁腺激素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s)
观察组 73 2.05±0.07 2.18±0.09 2.44±0.12 1.98±0.13 574.73±108.94 411.22±103.80 22.09±4.62 17.01±5.62对照组 51 2.06±0.06 2.17±0.08 2.41±0.11 2.25±0.15 581.43±121.03 561.47±162.78 22.96±5.08 19.89±5.74 t 值 - 0.829 2 0.636 8 1.417 0 10.408 1 0.321 9 6.274 2 0.990 3 2.772 9 P值 - 0.408 6 0.525 4 0.159 0 0.000 0 0.748 1 0.000 0 0.324 0 0.006 4
肾性骨病属于慢性肾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随着肾病患者病情的逐渐发展,到后期几乎都会出现肾性骨病。而肾性骨病的出现通常也标志着原发病已经发展到晚期[4-6]。肾性骨病的出现会对患者骨骼造成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损伤,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有加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所以必须引起重视,尽快治疗[7-9]。
大量研究证实,肾性骨病患者有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症状,这是引起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重要原因。而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引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进而引起高转化性骨病加重。同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增高也会导致患者钙磷代谢平衡被打破、出现皮肤瘙痒、贫血、神经系统损伤以及各类心血管疾病[10-12]。β2-微球蛋白作为尿毒症重要产物,潴留血液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以及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通过血液净化,原则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清除患者血液中磷、β2-微球蛋白等,维持患者血钙磷水平正常,降低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通过血液透析的弥散作用通常也会让患者血钙进一步流失,进一步降低血钙水平。因此根据患者血钙水平的具体情况,在透析治疗前后,对患者给予适量的钙剂补充,以确保患者血钙水平正常。
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方式是血液透析。但近年来有研究指出采用常规血液透析对磷、β2-微球蛋白等中分子物质清除效果不佳。为研究对于肾性骨病患者更为有效的血液净化方法,本研究对我院近期收治的部分患者实施了高通量血液透析。结果显示,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后血磷、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都有降低。由此可见高通量血液透析应用于肾性骨病的血液净化治疗中,其净化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