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凌云
(延安革命纪念馆,陕西 延安 716000)
我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环境十分复杂,所形成的重要、优秀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特征和指导性,中国共产党作为引导中国走向解放的政党,在中国现代思想的发展当中,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价值。其中任弼时同志的党建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传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通过对任弼时思想的解读,能够进一步了解党的纯洁性建设重要价值。
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就党的建设和党的发展路线做出明确指示,其中规定了党的纯洁性建设的主要步骤和应当取得的成就。任弼时认为,需要结合历史环境和党的发展,对党在延安时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挖掘,并进一步深刻地厘清存在于党员干部头脑中的错误思想,从而能够进一步推进党的发展。
时代历史经验证明,我国自鸦片战争之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导致了我国从根本上、从群众基础上有着十分浓郁、沉重的封建主义思想。虽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维持了两千年统治的封建帝制,但普通民众心中存在的封建思想残留并未能够受到革命的影响而被去除。任弼时认为,延安时期的党内环境实际上仍然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封建思想,而党所处的社会条件又难以对党的建设和党的发展提供思想上的帮助,同时社会各阶层、各阶级,都存在十分普遍复杂思想,其中封建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党内党员、干部难免不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出现错误的思想倾向,从而造成党的思想先进性的丧失,因此在面对时代背景和大环境变化时,应当积极进行党的纯洁性建设,而纯洁性所包含的思想、组织纪律等,都应当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
中国共产党自抗日战争开始,便一直坚持以游击战为主要的抗战斗争方式,而受到游击战战法的影响,党的战斗力量开始趋于分散,这一时期,分散性是党展开斗争的主要方式。任弼时强调,党所领导的游击战,主要面对的是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社会当中,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内部,分散的斗争方式难以帮助党建立起雄厚的革命意志,同时也难以保证党的纯洁性。一旦党建工作无法维持党的纯洁性,那么势必会造成党内团结的彼此割裂。
与此同时,党内的阶级成分并不纯洁。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其主要的建设发展方向应当为某一个阶级集团谋取利益,从而逐渐成为这一阶级集团的代表者,形成领导阶级集团的中坚力量[1]。而共产党所代表的,应当是中国广大的无产阶级群体,中国共产党应当形成基于无产阶级共识的党性以及阶级意识。因此党建工作当中党的纯洁性的根本,在于党内无产阶级的特性。但是在延安时期,任弼时清醒地认识到,党内党员的主要成分为小资产阶级,大量党员群众为农民以及知识分子。这部分党员群众在经验方面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在党的发展历程当中,极大可能地将错误的资产阶级思想带入到党的内部,从而不利于党的纯洁性建设。
任弼时认为,党内的思想建设,是提高党员群体思想意识、形成党内统一战线、保障党的纯洁性的首要策略。要开展党内的思想建设,首先应当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大幅度促进党内干部思想境界的提升,从而形成统一思想以及上下一心的精神境界,保障党的工作有序开展。任弼时在1924年自前苏联学成归国,归国后撰写了《马克思主义要义》、《马克思主义概略》等多篇宣讲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章。在这些文章当中,任弼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以及共产党建设的主要方略,并引申出关于党内思想建设的若干规律[2]。任弼时通过对于列宁主义的定义,指正了列宁主义的发展规律、明确了列宁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关联,帮助党内树立了正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同时,任弼时还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唯物史观进行了介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哲学、社会学等领域所具有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应用方向。
在1941年开展的党内整风运动当中,任弼时的思想已经完全成熟,他所创作的《关于增强党性问题的报告大纲》当中,对于党建工作和党的纯洁性工作提出了明确指示。任弼时要求,党建工作需要灵活地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而不应当机械地进行理论照搬。党内存在的“空喊口号”、“唱高调”现象十分严重,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无法为党建工作提供帮助,同时也暴露了部分党内干部在思想建设方面的狭隘。基于以上现象,任弼时提出了关于党内干部自我审视、党内批评教育的几方面标准。这些标准也成为此后党内干部思想建设的主要依据。
首先,党员干部应当能够对自身所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意识进行斗争,从而坚定不移地成为无产阶级共产党的一员;其次,党员干部需要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展开斗争,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其三,党员干部应当正确认识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应当坚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正确思想,致力于为党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其四,党员干部应当遵守党组织所强调的记录和要求,避免错误思想、错误行为的产生和泛滥;其五,党员干部应当加强与广大无产阶级群众之间的联系,从群众当中收获营养。
任弼时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正式转入到低下工作当中,共产党由于受到白色恐怖的笼罩,各项工作开展均受到重重阻碍,党内组织也遭到重大破坏。这一时期,任弼时撰写了《白色恐怖下党组织的整顿和秘密工作》这一文章,文章除了对白色恐怖时期党内工作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方向性建议之外,同时也对如何进行党员质量的保障提出了看法。任弼时提出,白色恐怖时期党内工作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党组织无法依托环境做出转变,其中党支部组织不健全、缺乏秘密工作技术等,都是这一时期党内工作主要面临的挑战。为了能够应对白色恐怖时期的工作特点,党内应当形成以基层党建工作为核心的工作方向,通过进一步加深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力,保障党内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维护党的纯洁性。
任弼时的党建思想当中,对于基层党员质量的培养和建设主要体现在教育和处分两个方面。
在教育方面,任弼时强调,应当紧锣密鼓地加强对于基层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延安时期,党内成员仍然以农民为主要群体,为了帮助农民树立统一战线思想,任弼时结合日本帝国主义、国内敌人对于无产阶级利益剥夺的特点入手,帮助基层党员形成阶级意识以及阶级觉悟[3]。任弼时认为,延安时期党内成员作风不纯主要来自于党员群体自私自利的错误思想和对于简括卓绝的阶级斗争的畏惧心理,因此为了保持党内作风的纯洁性,党内教育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和阶级斗争教育作为重点教育内容,向广大党员群众展开,帮助党员群众能够厘清观念,避免宗派主义、本位主义等错误思想。
在处分方面,任弼时要求党内应当形成对于不纯洁现象的而处分的决心,对于发生的作风问题,党内可以优先进行适度的批评教育工作,在必要时应当进行处分。延安时期党内存在的坚持错误屡教不改人员以及阳奉阴违的口头承认错误人员,应当进行严肃的处分,以此来保证党的纯洁性。同时对于这些人员存在的错误问题,党有责任对人民群众进行解释。
任弼时发表的额《关于党的一元化领导问题》当中,曾经明确对以往存在的极端民主问题做出过严肃批判,任弼时的党建思想当中,要求党内需要做好对于边区民主问题的正确评估和反思。他认为,陕甘宁政权在以往的而工作当中存在一定缺陷,在今后的党建工作当中,应当进行新民主主义的建设[4]。党内民主建设应当避免政府选举人员并不能为人民办事的问题,通过采取基于人民幸福生活的选举制度,真正地为边区人民谋取幸福。
任弼时思想当中的党内民主建设,需要首先从领导机关开始。领导机关应当形成自我批评和广泛接收他人批评的精神,从而带动党内的民主氛围;同时任弼时承认党员所拥有的个性,党内个别党员也可能掌握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因此党内应当允许所有人都能够发表意见,党内其他成员不应当由于意见相左便对其进行攻击、“扣帽子”行为。
任弼时延安时期的党建思想当中,还对评价、衡量党的纯洁性方法做出了指导,他提出,无产阶级的利益服务能够作为党内纯洁性的标志。中国共产党是否能够做到坚定地为无产阶级进行服务、为无产阶级整区利益;共产党人是否具有忠实的信仰和坚定不移的信念,都将作为评价党的纯洁性的标准,纳入到党建工作当中去。
同时,任弼时还强调,观察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也可以作为衡量党的纯洁性的一个方向。与人民群众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是保障党的健康、良性发展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一旦丧失群众基础,那么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斗争便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法立足。因此观察党和群众的联系,能够作为对党的作风纯洁性的衡量方式。党员与群众的联系越多,党组织便可以形成发展和斗争的力量。
综上所述,任弼时在延安时期所进行的党建工作,是基于其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解和对中国共产党未来长远发展方向的认知所形成的理论思想。任弼时的党建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特征,但是其所形成的党内建设和党的纯洁性衡量方式,在今日的党建工作当中仍然具有指导价值和应用价值,值得党组织进行学习和吸收,打造科学、民主的党建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