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学困生帮扶路径研究*

2019-01-16 07:44苏丽丽张亭亭
山西青年 2019年5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美德心理学

苏丽丽 张亭亭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以来,入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下滑以及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降低等因素,带来的学困生问题越来越多。这不仅使学生本人、家庭压力沉重,也给学校教学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提高学困生的帮扶力度,内化学习动力,外化行动方向,全面改善学困生学习现状。

一、高校学困生形成原因

(一)学习没目标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刚进入大学校园,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管理,课余时间增多,学习态度有所放松,对未来缺少思考,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学习较盲目,动力不足。

(二)学生活动与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组织、社团活动较多,一些同学整日忙于各种大小型活动,忽视学习,造成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成绩不理想。

(三)手机控、电脑控、游戏控。由于大学的时间更加自由,学习压力相对于高中较小。课上“手机控”,课下“电脑控”,沉迷游戏、视频、动漫等无暇学习知识。

(四)家庭和周边环境影响。一些学生因家庭重大变故或与父母关系不和谐,心理上受到伤害,学习提不起兴趣,自我封闭起来;还有一些学生因宿舍整体不良氛围的带动,一起吃喝玩乐忽视学习。

(五)理想学校落选或专业被调剂造成心理落差。有些同学高考没有考到自己理想的学校,或者喜欢的专业被调剂,对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不感兴趣排斥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二、高校学困生帮扶现状

(一)帮扶理念陈旧

在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下,学困生的帮扶主要以课程辅导为主,帮助学困生通过考试或成绩有所提高,导致帮扶工作“重结果,轻过程”,没有深层次的挖掘造成学困生的真实原因。

(二)帮扶制度欠缺

虽然高校对学困生进行帮扶,但在帮扶组织、实施、人员、场地、经费等制度上还不完善,怎样进行评估、惩罚、奖励来保障学生权益也没有具体的文件说明。

(三)帮扶措施单一

高校对学困生实施帮扶时,没有分析每位学困生形成的具体成因,而是通过“一帮一”、“一帮多”、“学霸讲堂”等方式辅导,没有建立分类帮扶体系,针对性不强,帮扶效果不佳。

三、积极心理学基础

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由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马丁.塞里格曼提出,它是一门关注人的积极力量,挖掘潜能和美德的科学,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重点通过激发人的积极情绪,发挥优势,在积极环境中实现自我。具体为:

(一)积极情绪: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对过去感到满意,对现在体会幸福,对未来充满希望。通过一定的理论方法,例如:正确的归因、乐观的解释、合理情绪疗法、希望理论,改善当前不良情绪。

(二)积极优势:积极心理学家将人类个人优势归结为6大美德和24种积极的人格特质。

(三)积极组织:能够使个体在幸福的环境中获得较多的积极能力和发挥美德,能够让个体感受到幸福的力量。积极组织包括:积极的校园、积极的家庭。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学困生帮扶路径

(一)增加积极情绪体验

首先,老师要给予学困生心灵和生活上的关怀,针对学困生个体差异,通过谈心谈话法,了解学生目前心理状态和问题所在,接受现实,接纳自己;其次,通过班干部和党员的反馈,了解学生情绪状态的变化,及时干预;第三,帮助学困生树立可行性目标,随着目标的实现,会给其带来成就感并逐渐恢复自信心。

(二)发挥积极人格优势

首先,通过认真剖析学生的过往,提炼闪光点,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将这些优势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其次,学会对所关注事物的视角转变,把暂时的困难当成自己积累经验、逐渐成熟的过程,以乐观的态度生活。第三,提升自我认可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积极优势。

(三)构建积极组织环境

一个积极、温暖、公平的环境对于学困生的转变十分重要,优化“校园-家庭”的教育方式,为学困生的积极力量和美德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首先,构建积极的校园环境。例如,可以开设积极心理学工作室,成立“积极能量加油站”,讲授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并进行团体辅导。通过招募站员,将正能量辐射,让更多的人能够吸取积极力量;其次,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将学生在校表现告知家长,共同商议学困生帮扶方法,让其在“积极、快乐”的环境中进步成长。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美德心理学
诚实是美德
育人以“礼”·传承美德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美德威:让学习音乐更简单
助人为乐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