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时代治水方针破解甘肃水资源瓶颈

2019-01-16 05:02翟自宏
中国水利 2019年3期
关键词:甘肃供水用水

翟自宏

(甘肃省水利厅,730000,兰州)

只有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才能更好地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只有全面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才能学深悟透新时代治水方针,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维护发展大局;只有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才能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破解甘肃水资源瓶颈、建设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甘肃。

一、学深悟透新时代治水方针,增强生态文明观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形成今天水安全严峻形势的因素很多,根子上是长期以来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认识不够、把握失当。把水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限供给的资源,把水看作是服从于增长的无价资源,只考虑增长,不考虑水约束,没有认识到水是生态要素,没有看到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是有不可抗拒的物理极限的。治水必须要有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实现治水思路的转变。

全面系统地分析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统筹安排生态用水,维护河流健康生命,构建西部生态屏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学深悟透新时代治水方针,谋划甘肃水利工作。

二、贯彻落实新时代治水方针,破解甘肃水困局

甘肃省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且水土资源不匹配,水资源有限始终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解决甘肃水资源短缺问题,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和边疆稳固具有重要作用。结合甘肃省情水情,破解甘肃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

1.坚持节水优先,弥补总量不足

按照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甘肃2020年、2030年用水总量分别应控制在114.15亿m3、125.63亿m3以内,而2017年全省实际用水量已达116.06亿m3,超出了2020年控制指标。黄河“八七”分水方案确定的甘肃年耗水量仅有30.4亿m3,而近年来年引黄水量已达40亿m3,按耗水系数计算已接近耗水指标。现有用水指标已经分解到各市州、县区、供水工程,新增用户、新建项目已受用水指标制约。“有多少汤泡多少馍”,以现有水源和用水指标为前提,只有通过节约用水减少用水总量,提高供水效率和效益,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工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减少工农业用水量,才能盘活现有水资源,解决新增用户的水量需求,为精准扶贫、小康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必需的水资源保障。

提高输水效率,减少跑冒滴漏、改进工艺降低用水定额只是节水的途径之一。应建立“治污即是节水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以发展优势高效产业、提高用水效益、保护水环境为重点,减少并盘活现有用水量,保障新增用户水量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应正确看待内陆地区的渗漏蒸发水量,渗漏的水量或滋养了生态植被或补充了下游水源,蒸发的水量不仅增加了区域空气湿度、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而且在冷空气作用下增加了降水,更大范围保护了生态环境。

2.坚持空间均衡,构建供水网络

甘肃省长江流域自产水资源量约100亿m3,开发利用率只有1.5%;黄河流域自产水资源量约128亿m3,开发利用率32%;内陆河流域自产水资源总量最少,仅有61亿m3,开发利用率高达120%。黄河流域集中了甘肃省70%的人口及GDP,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1%,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30.4亿m3的黄河耗水指标,人均仅167 m3,只有全国人均用水指标500 m3的33%,而且水低地高,开发利用困难;内陆河水少地多,水高地低,开发利用过度,生态用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矛盾突出,甘肃黄河和内陆河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及耕地分布不匹配,也是甘肃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

开发利用水资源要统筹考虑上中下游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统筹考虑河道内、河道外、左右岸用水,在满足流域基本生态用水、保障水清岸绿及流域生态系统安全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深入论证,研究流域与区域之间的引、提、调水等工程,合理确定水资源开发规模和利用方式,构建水土资源匹配、适应西部生态屏障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的水工程网络与空间均衡网络,有效保障甘肃水资源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

3.坚持系统治理,建设生态文明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其生态恶化原因与过程是复杂的,但每一次的筑坝截流、修渠引水、打井开荒都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每一阶段扩大灌溉面积、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都导致了天然生态的退化,以及地下水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掠夺式的开发打破了上下游的空间均衡,挤占了生态用水,导致了生态环境破坏,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危及河西走廊和西部生态安全。

石羊河流域治理规划采取了建立健全水权制度、强化水资源管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推进灌区节水改造、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管理和工程措施,不仅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实现了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的目标,提前实现了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石羊河流域依法管理、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其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使水资源在空间和用途上达到了新的均衡,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稳定。实践证明,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不断打破已有平衡、建立新的平衡关系,新的平衡不应该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在采取的新方式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才能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4.坚持两手发力,补齐水利短板

保障水资源安全、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成就时没有提到水利建设成就,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出“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水利工程没有像铁路、公路那样构建起天上、地面、地下相互配套的交通网络体系,水工程网络在基础设施中明显有短板,水利基础设施难以满足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需求,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及“一带一路”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构建全国及各区域水安全保障体系,水利建设任务繁重而艰巨。

加快水利建设,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应按照新时代治水方针,按照各类水利工程的建设目标、任务和作用,确定其性质、规模、建设管理及运行管理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积极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水资源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的总体规划和政策导向上,市场的配置作用应体现在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上。山洪灾害、水土流失、水生态防治和生态屏障体系建设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公共服务工程,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加快构建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工程体系。对构建供水保障体系的引水、调水工程,以及供水对象明确、有一定经济收入的供水工程,政府应强化建设规划导向、做好协调服务,建立让投资者有一定回报的水价形成机制,同时发挥政府投入的杠杆作用,调动社会资本投资水利的积极性;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投资环境和合理的投资收益机制,着力解决社会资本“进不来”和“不愿进”的问题,调动各类积极因素补齐水利短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

猜你喜欢
甘肃供水用水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约洗碗用水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上海市青浦区大用水户管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