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沟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难点与措施
——以甘肃省环县为例

2019-01-16 03:03卢书超马国印
中国水利 2019年13期
关键词:环县水窖入户

卢书超,马国印,李 斌

(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办公室,730000,兰州)

一、环县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历程

1.环县基本情况

环县隶属于甘肃东部的庆阳市,截至2018年,全县总人口3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7万户32.70万人;贫困村156个,贫困户10334户39986人,贫困发生率达12.2%,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环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西高东低,沟壑纵横,境内大小沟道17 364条,群众居住分散,县北部个别地方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甚至不到2户。自然条件严酷,水资源总量少、水质差,年均降雨量在300 mm左右,且北少南多,时空分布不均,缺水问题突出。

2.环县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利部、甘肃省对农村饮水安全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地处陇东大地的革命老区环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历经了5次大的发展阶段:①1979—1994年实施“氟病改水”工程;②1995—1996年在以定西、庆阳为代表的干旱山区实施 “121雨水集流”工程;③2000—2004年国家统一实施“农村人饮解困”工程;④2005—201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⑤2016年至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二、环县农村饮水安全基本情况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

环县按照“四水齐抓”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1992年以来,环县累计投资14.79亿元,重点实施了扬黄管网延伸集中供水、人饮集雨场窖、小电井以及苦咸水淡化等一系列工程,因地制宜,采用自来水入户、集中供水、建设水窖和小电井、引泉等多种方式,基本上解决了全县32.7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除极个别水窖数量少、容积小、养殖牲畜多的农户外,正常年景下群众吃水已不存在困难;在持续时间较长的极端干旱年份,户均不足两口水窖、小电井出水量较小的少部分群众需要通过拉水解决饮水问题。截至2018年年底,全县共修建57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22.43万人的吃水问题,其中自来水入户4.33万户17.89万人,集中供水点1.10万户4.54万人;建成集流场6.55万处、水窖9.5万眼,解决了2.04万户8.53万人的吃水问题,建成小电井5 216眼,解决了0.39万户1.66万人的吃水问题,引泉入户解决173户807人的吃水问题。全县集中供水率达到68.92%,自来水普及率为54.99%。

2.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情况

环县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落实到位,专门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公室,有专职管理人员35名,乡镇管理人员26名,承担全县农村供水的日常管理、技术指导等工作,聘请了240名技术工人,负责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将扬黄管网延伸工程的10个千吨万人水厂、29个泵站、3 100 km输配水管网交由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实行企业化运营;制定了《环县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办法》《环县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管理办法》,在水费中按比例提取维修养护基金,同时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每年从县财政预算中列支800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维修养护、管理人员培训和水费补贴,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三、环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对环县不同供水方式的典型村、典型户开展了入户调研,重点对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供水方式、供水保证率、取水方便程度、水量、水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通过分析总结,环县农村饮水安全主要存在以下5方面的问题。

1.已建工程效益未正常发挥

一是八珠、天池、合道等乡镇部分工程建成自试通水后长期未运行,部分设施已经损坏。二是部分工程效益未能有效发挥。由于工程长期不运行或运行不正常,相当一部分群众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视为“摆设”,造成工程效益不能正常发挥。

2.工程运行管理不到位,维修养护不及时

除个别工程外,绝大多数群众不知道自己使用的农村供水工程具体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方式、未供水原因,用水出现问题后不知应该向谁反映,自来水公司管理人员也不清楚工程覆盖区通水的情况。个别工程因道路施工或实施其他建筑工程,管道、闸阀等设施损坏后长期无人维修,造成群众吃水困难。

3.配套设施不完善,冬季冻管问题突出

绝大多数末端给水管、水龙头位于室外,无滴水池,无固定基座,地面未硬化,无排水沟管。相当一部分农村供水管网埋深仅1 m左右,个别的工程管网埋深不足0.8 m,个别工程由于雨水冲刷造成埋深不够,或因道路建设中降低路面高程造成沿途管道埋深不够,冬季冻管问题突出。

4.水质检测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

环县水质检测中心设在自来水公司,检测人员隶属于自来水公司,无法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没有达到倒逼水厂加强运行管理的目的。

5.思维定式难以改变,用水观念落后

由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地形限制,环县农村群众形成了饮用水窖水的习惯,再加上使用自来水要缴费,部分群众仅将自来水当作抗旱水、应急水,导致水量较为充沛的年份,有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几乎停用。

四、应对措施

笔者认为,环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管理责任不落实,是当前影响脱贫攻坚、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提高群众吃水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最紧迫、最主要的问题,应从以下3方面来加以解决。

1.落实“三个责任”、健全“三项制度”,用责任和制度保障工程运行

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和服务意识,落实工程管理县级政府主体、水利部门行业监管、运行管理单位管理“三个责任”,落实工程运行管理机构、办法、经费“三项制度”,建立工程维修养护与应急抢修基金、制度、办法与考核奖惩机制,尽快建立工程长效运行机制。

2.加强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责任,保障效益发挥

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工程运行管理,督促、监督相关单位及个人,落实县、乡、村、组、户五级责任,各负其责,做好工程运行管理维护工作。同时建立一支专业维护抢修队伍,保证工程出现故障后“有钱修、有人修、能修好”,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常运行,发挥效益。

3.结合“清零行动”,解决冬季冻管问题

农村供水工程覆盖面广,管网密布,且全部处于地面以下,水务局与各乡镇应当组织技术力量,认真、全面摸排已建工程运行、管理与覆盖情况,逐工程、逐村社、逐户梳理问题,结合清零行动,落实责任,加快工程维修改造与巩固提升步伐,严把质量关,有效解决冬季冻管问题。

4.加大宣传力度,爱护入户设施,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户逐步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吃水窖水的习惯,多用自来水,同时引导群众管护好自己负责维修养护的入户管道、水龙头、闸阀、水表等设施,逐步形成工程和管理的良性运行。

五、对类似地区的建议

①环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在甘肃,相似的地方还有很多,比较典型的如庆阳市的镇远、宁县,白银市的会宁,定西市的通渭,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永靖等县。根据已建工程运行管理情况来看,要在以环县为代表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完全实现自来水入户,建设难度大、投资规模大、管理难度大,效益难以发挥。建议结合异地扶贫搬迁、脱贫攻坚奔小康等措施,适当地建设小型蓄水工程、提水工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序推进。

②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建议结合群众用水习惯,进一步巩固以水窖为主体的供水方式,因地制宜,推进“水窖+自来水” “水窖+集中供水点” “水窖+小电井”的饮水安全保障方式,相互依托、相互补充,做好极端干旱期的水源保障工作;对水窖水质不达标,同时受经济成本、自然条件限制,工程管网难以覆盖的整自然村的农户,建议政府引导、补贴,安装水窖水净化设备。

③加大《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实施细则》的宣传力度,坚持标准、宣传标准、推广标准,既不吊高胃口,也不降低标准,确保水量每人每天不低于20 L,供水入户或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 min,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长期饮用不影响人体健康,供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供水方式包括自来水、集中供水点、水窖或其他储水设备、小电井、引泉和大口井等。 ■

猜你喜欢
环县水窖入户
环县:羊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7 000元
环县羊羔肉冠名高铁乘风远航
母亲水窖二十周年
山地林木灌水方法
浅谈华坪县水窖建设与管护
紧盯需求强弱项 精准发力补短板——环县教育脱贫攻坚纪实
盗窃罪中关于“入户盗窃”的认定
冬夜听雨
环县的土
西平县谭店乡开展计生“十入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