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到影像:《摘金奇缘》的东西想象与文化态势

2019-01-15 04:26付瑶
电影评介 2019年17期
关键词:摘金黑色幽默奇缘

付瑶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为世界各国文学艺术的繁荣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电影作为一种承载艺术的特殊手段,不仅以严谨的意识结构体系屹立于民族之林,又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得以广泛流传,英美电影因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范畴中时刻占据领先地位,其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也带有强烈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1]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欧美电影,一方面正致力于不断推出高质量、高科技、高水平的商业影片,另一方面也在以某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渗透本国的文化取向和价值理念。《摘金奇缘》作为中美携手合作的跨文化电影,一经上映就在北美获得了票房第一的佳绩,并以高歌猛进的姿态赢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重赞誉。该片既具备英美电影潜藏的政治立场,又以其特殊的文学表现形式赋予了电影文本极为深刻的价值蕴含。

一、以黑色幽默讽刺现实人生

美国的“黑色幽默”文学流派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这种充满喜剧而荒诞色彩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旨在借助极端荒谬的行为和差异化的人物表现,让电影观赏者在滑稽与幽默中进一步感受影片背后所要传递的深刻理念。由于“黑色幽默”能够同时兼具喜剧和悲剧色彩,这种独特的文学艺术表现方式也在英美电影中得以广泛流传,并上升到美学的范畴,被赋予了基本的文化取向和价值定位。英美电影文化语境下的黑色幽默美学,融入了悲剧和喜剧的若干元素,形成了悲喜交加的特殊表现形势,又通过塑造一系列充满滑稽幽默却又无可奈何的戏剧人物形象,打破了以往过于严谨的戏剧电影美学观,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叙事风采。黑色幽默电影将创制者的主观情怀融入到影视作品当中,以怪异荒诞的故事内容承载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又从光怪陆离的叙事线索中展现个体人物的普遍生存状態,将这种带有人文关怀的创作情绪和思想情感更好地传递给观众,从而获得生理和情感的双重共鸣。

好莱坞商业电影除了以动作大片占据主导地位,还有带着幽默色彩的爱情喜剧电影以另类的表现方式来透析故事、思考人生。影片《摘金奇缘》从文学作品改编而来,原著作者将更多的注意力放置在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三大名门望族之中,探究他们在纸醉金迷的日常生活中流露出的现代性焦虑和种种不安情绪,同时亦对上层阶级的极端优越感进行了合理的讽刺。影片重点放大了贵族家庭之间的爱恨纠葛、文化差异与人性矛盾,并借由略带喜剧性的幽默元素去表现庞大家族关系背后的浮华情感和虚伪人生。为了强调杨尼克和朱瑞秋从一而终的故事主线,影片背后增加的麻将牌桌游戏充分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差异和个体身份的认知,简单的桌牌游戏直指复杂的婆媳矛盾、亚洲女性地位的缺失,同时也强化了现代性个人理想和传统家庭观念的代际冲突,又暗含了上层贵族和普通中产阶级之间的身份差异。这种带有沉重主题基调的影像风格却用荒诞怪异的喜剧元素来进行呈现,使观众在放声大笑的同时,又增添了一份审视性的目光[2],以亚洲人的视角来看待不同民族融合背后所呈现的冲突感,整部电影呈现出某种对社会弱阶层存在荒诞性的表露,使之从一般的喜剧电影上升到富有哲理性范畴。通过黑色幽默讽刺现实人生,是电影《摘金奇缘》一种标志性的文学表现形式,它脱胎于英美文学作品,又采用了更多象征性的视听元素和叙事手段,使整部电影彰显出浓重的文学艺术气质和幽默化气息。这种黑色幽默的方式向观众传递出无可奈何的情绪,又将生活本来的样子真实地揭露出来并放大给观众看,寓庄于谐地对亚裔群体的个体生存命运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埋伏在黑色幽默形式背后的,则是带有后现代韵味的反讽与嘲弄,同时也是对以欧美民族文化为主导下他者境遇的同情和担忧。

二、从细节描写刻画东方主义

在西方人眼中,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民族始终是一个充满着殖民主义的神秘之地。在以欧美文化为主导的西方中心论之下,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东方”符号,实际上就是被西方人所操控下的主观意识形态的想象,并采用西方人独特的叙述视角来建构虚拟的民族文化形象,赋予了“东方主义”另类的神秘色彩和影像奇观,并严格控制在欧美文学作品的艺术体系之下。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英美电影工厂一贯致力于寻求造梦的空间[3],通过描绘带有主观认知的东方世界向全球大众展现他国文化的另类之处,强调美国文化的主流地位,并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来观望甚至批评他国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本国资本的搜集和文化的渗透。在全球化视野下,这些已经被扭曲的“他者”文化以全新的视角步入到电影的可视化呈现领域当中,除了最大程度地向异族文化汲取丰富养料,形成英美文化主导下的东方社会情绪,又在进一步整合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文化资源,善于从细节层面承载现实生活情境和文化价值取向,透过影片的故事叙述和道德呈现,强化他国对英美文化的认同。

《摘金奇缘》讲述的是关于华裔女孩朱瑞秋和美国土著扬尼克之间的爱情故事和家庭危机,从以杨尼克母亲为代表的美国中产阶级出现的影片开篇,就已建构起了整部作品最大的矛盾冲突:即不同文化背景下婆媳两代在价值观层面所出现的代际问题。由于影片赋予了朱瑞秋特殊的文化背景,她的道德思想以及行为动作都深刻烙印了属于东方文化的具象化形式,并透过影片众多的细节描绘来展现好莱坞视野中属于东方人的特殊审美趣味。包括中式婚礼、麻将、包饺子技巧等若干元素的运用,这些并非是众多叙事符号的胡乱堆砌,而是以西方人的视角来呈现他们对亚洲文化的特定认知。例如,影片对于教堂的细节描写则带有极为明显的东方情调和西方意蕴:教堂上方出现的彩色玻璃和拱顶造型具有十分浓郁的西方宗教色彩,而教堂内部又同时出现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式日常生活场景,用物质符号代表中国文化,用精神符号象征西方文明,西方文明正在用一种俯瞰的姿态来藐视中国文化,这种带有哲理意味的细节描写将英美电影创制者的文化信仰和审美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部电影将亚裔女孩和美国贵族摆在了完全不对等的地位,美国人始终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对他国的文化表现形式进行揭露和观望,并以具象化的视觉符号来隐喻美国至高无上的精神文明境界,试图扩张好莱坞电影的文化和政治格局;并以英美电影的文化视角对东方元素进行重新的消解和建构,影片引发当下社会是否真正实现了全球化民族身份的对等和尊重的思考。

三、从人物形象凸显西方霸权

在对东方主义影像奇观进行细致描绘的基础上,影片实际上也潜在流露着欧美民族的文化霸权。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电影技术的高度繁荣与发展,更带动了英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将文化霸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英美电影因其强大的社会地位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世界电影市场中掀起了新一波的浪潮,并将帝国主义理想融入到影视作品当中,试图以全新的艺术视角来传递本国的文学思想和价值蕴涵。越来越多的电影欣赏者已逐渐察觉出高质量大片表象的背后实际上潜藏着美国的板块扩张以及意识渗透,好莱坞电影借助奇幻的影像魅力征服了世界观众,也由此宣传了本国的西方中心主义思想。《摘金奇缘》是一个以美国人的视角来看待东方主义的故事,通过电影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叙事文本刻画将美国文化放置到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这部带有全球化色彩的影片越来越偏向于美国化。整部电影表面上叙述的是不同人文背景下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但在影像和文本叙事的背后则深刻强调了极为重要的美国精神。电影更是充分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中心思想,在对东方主义进行客观化的歪曲和改写的过程中,将异国文化被放置在一种被动的环境之下,以强有力的美国元素和文化精神试图同化乃至控制他国文化。

《摘金奇缘》凭借纸醉金迷的奢华场面、精妙绝伦的影像技术、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交叉叙事的情节线索,使整部影片在具备黑色幽默的同时,又带有浓重的生活趣味。电影中对于贵族阶层人物的刻画,重点体现了美国中心主义的思想。在塑造朱瑞秋母亲被富人阶层严重鄙夷的人物形象时,编剧巧妙地扭曲了该人物的爱情观,以差异化的对比来描绘美国人眼中的东方奇观。对于朱瑞秋母亲而言,婚内出轨同样被包含追求自由平等的美国梦当中,她用自己另类的文化理念赋予了出轨“正确”的价值取向,反面人物艾丽洛却被上升到腐朽封建需要进行批判矫正的境界。无论是原著作者亦或者是改编编剧,均是以美国圈层的文化认同来异化他们眼中的他国文化,这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追求人格平等,实际上却暗含着巨大的不公;同时,电影中所塑造的大多数人物形象都具有极强的戏谑化色彩,用反常人的套路使普通人物身上带有非常规的伦理道德体现。例如瑞秋在已有男朋友的前提下,闺蜜的哥哥仍旧难以控制地表现出自己对瑞秋的爱意,采用极端大胆的偷拍方式引发他人的不满,使电影隐隐透露出一种对东方爱情观念嘲弄的韵味。影片中被刻意描绘出来的东方文化,在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认知下进入到大众的视野,进一步强化他国对美国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从中西合璧推进文化发展

好莱坞电影由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曾经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停滞不前。最近几年,欧洲电影艺术的复兴、第三世界国家影视艺术的崛起更是对美国电影的文学艺术形式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美国电影独一无二的战略格局开始变得摇摆不定,世界电影艺术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4]英美电影一方面致力于将自己特殊的文化理念灌输到他国的意识形态当中,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口,以开放性的视角引领全球化的发展浪潮,试图在国际电影市场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这种多元化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也为美国电影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摘金奇缘》作为全球化背景下中西联合拍摄的典型代表,既融合了西方独具风格的艺术表现手法,又采纳了中国经典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使电影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得到了真实的论证,更有利于推进英美电影文学艺术的发展。

《摘金奇缘》的故事内容十分简单,讲述了丑小鸭如何变成白天鹅的爱情故事。在这个特定的框架之下,因其文化背景和叙述视角的不同,使影片具有浓烈的包容性色彩。电影的戏剧冲突建立在不同的文化差异基础之上,借助多元化的文化冲突来进一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美的文化差异也在影片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体现。在这个看似自由开放、略带种族歧视的美国社会里,亚裔群众如何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彰显自身价值、确认主体身份成为《摘金奇缘》的矛盾出发点,他们一方面想要迫切的融入美国上流社会,另一方面又无法抛却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夹在中西文化的差异之间左右为难。电影最终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巧妙地避开了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一场麻将桌的对话让女主角朱瑞秋得以重拾自我的身份。这一幕看似讲述的是一个亚洲女性的情感故事,但溯源根本却很容易出现在不同的家庭场景之中,对其文化方式的选择归根结底都取决于主人公自己。这种包容性的全球化视角也让影片找到了一个突破口,美国电影正广泛吸取他国的优良成果,在兼顾自身文化的同时又巧妙的融入了他国的优良文化,更容易引发电影观众的共情,与世界文化实现完美对接。

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英美电影工厂无论是对西方甚至是对全球来说,都具有难以忽视的文化软实力。它将商业电影作为一种承载政治立场和文化理念的重要战略手段,以西方人的审美视角来探索他国的故事,却又在潜移默化中覆盖了极为深刻的西方中心主义,并通过影片的艺术表现形式完成文化贴现的重要任务。[5]对于《摘金奇缘》而言,电影并未对这种潜在性的文化霸权理念进行消解或者对抗,更多是从戏剧化的创作层面来展现西方人眼中带有想象性的东方影像奇观。这部中美结合的爱情喜剧影片,以全新的研究视角让电影观众对生活在英美地区的亚裔群题带有更深一层的人文关怀。那些漂泊于他乡的外籍同胞,虽从表面上看风光无限,却也时刻深受着异国文化带来的民族歧视感。电影通过略带戏谑意味的爱情故事,用开放的心态来进一步拉近美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关联,并借助多元化的文学艺术表现方式推崇本国电影。英美电影独特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既融汇在充满黑色幽默韵味的叙事文本当中,又渗透在带有文化霸权色彩的西方主义之下,通过《摘金奇缘》这一多民族融合的商业电影模板,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又使东西方不同民族的文化理念进行有效对接,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英美电影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彩云.儿童视角下的英美奇幻文学电影改编[EB/OL].http://www.cqvip.com/QK/80322X/201812/675494815.html.

[2]郭琰晖.英美电影的时代焦虑[EB/OL].(2018-09-05)[2018-09-20]https://www.doc88.com/p-8562527012131.html.

[3]李慧.消费主义文化视域下的英美电影[EB/OL].(2018-04-19)[2018-09-20]https://www.doc88.com/p-8768473035870.html.

[4]陳莉.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化的学习研究[ J ].戏剧之家,2017(24):149-150.

[5]葛晨曦,靳佳萍.“文化贴现”下的英美电影[EB/OL].(2017-11-17)[2018-09-20]https://www.doc88.com/p-6621322140739.html.

猜你喜欢
摘金黑色幽默奇缘
美味奇缘
我的“森林奇缘”之旅
爆款电影《摘金奇缘》诞生记
黑色幽默
沈阳体育学院花式跳绳队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摘金夺银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及其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