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唤清 宋娜 张文伦
【摘要】 目的:了解醫学专业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现状,不同医学生在适应问题、应对方式的选择及人格特质层面的差异并分析适应性与应对方式及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CSAS)、大五人格量表以及应对方式量表对海南医学院322名医学专业大学新生进行测评。比较不同性别学生各量表评分情况,分析各量表间的相关性。结果:男学生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评分及适应性总分均高于女学生(P<0.05)。不同性别学生各项应对方式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学生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及宜人性评分低于女学生(P<0.05)。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谨慎性与适应性量表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情绪稳定性与适应性量表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解决问题和求助与适应性量表各维度均正相关(P<0.05),适应性量表各维度和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医学专业大一新生对大学新生活存在不适应问题,其中男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女生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及宜人性更强。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谨慎性与适应性均呈正相关,情绪稳定性与适应性均呈负相关;解决问题和求助与适应性均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与适应性均呈负相关。
【关键词】 医学专业大学新生 适应问题 应对方式 人格特征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daptability of medical freshmen,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aspects of adaptability, choice of coping style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aptability, coping style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Method: The adaptability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 (CCSAS), big five personality scale and coping style scale were used to evaluate 322 freshmen majoring in medicine in Hainan Medical College. The scores of the above-mentioned scales in the differences of gender students were compared, and the correlation among the scales was analyzed. Result: The scores of campus life adaptation and emotional adaptation and adaptation total scores of male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female students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ll scores and total scores of coping styles in different gender students (P>0.05). Scores of emotional stability, extraversion and agreeableness of male student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female students (P<0.05). Extraversion,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conscientiousnes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l dimensions of the adaptability scale (P<0.05), while emotional stability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l dimensions of the adaptability scale (P<0.05). Problem solving and seeking help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daptability all dimensions (P<0.05), while all dimensions of adaptability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lf-blame, fantasy, retreat and rationalization (P<0.05). Conclusion: Freshmen majoring in medicine are not adapted to the new college life, among which the male students are more adaptable to the new environment, while the female students are more emotionally stable, extroverted and agreeable. Extraversion,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conscientiousnes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daptability, while emotional stability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daptability. Problem solving and seeking help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daptability, while self-accusation, fantasy, retreat and rationalization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daptability.
[Key words] Medical freshmen Adaptation problems Coping style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Clinical College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99,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36.039
大一新生是医学院校大学生集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刚刚通过竞争激烈的高考来到了大学,所面临的地理与人文环境、所成为的形象、所需处理的交往问题以及所将要学习的专业程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2]。因此,不少医院专业大学新生由于无法较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而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3-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是能否顺利找到学习目标、完成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所在,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医学专业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并及时对出现适应问题的医学专业大学新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就成了每一所医学院所必不可少的工作。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校医学院的大一新生的适应状况结合其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进行分析,探讨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原因以及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相关状况,从而对解决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海南医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和其他与医学相关专业的大一新生337名,发放调查问卷337份,收回问卷337份,无效问卷15份,剩余有效问卷322份,有效率为95.5%。被调查者年龄17~20岁,平均(18.9±1.2)岁,一般资料情况见表1。
1.2 方法 釆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CSAS)调查医学生对生活的适应现状,整体由60个项目、7个分量表构成,分为人际关系适应(10项,0~50分)、学习适应(11项,0~55分)、校园适应(8项,0~40分)、择业适应(9项,0~45分)、情绪适应(9项,0~45分)、自我适应(8项,0~40分)和满意度(5项,0~25分)[5]。量表釆用5点记分法,1~5分别代表“不同意”到“同意”,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929,说明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采用应对方式量表调查医学生应对方式的选择,该问卷共6个维度,包括解决问题(12个项目)、自责(10个项目)、求助(10个项目)、幻想(10个项目)、退避(11個项目)、合理化(11个项目)釆用从二级评分方式,1分为是,0分为否,该问卷有4道反向记分题,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釆用大五人格量表(简版)测量学生五大类人格特质。该问卷共60个题目,包括5个维度: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谨慎性,每个维度包括12个题目,所有题目均为5点记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值0.75~0.89,外向性信度值0.74,宜人性信度值0.72,责任感信度值0.79,情绪稳定、性信度值为0.8。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或-1,相关度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相关度越弱。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学生适应性评分比较 男学生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女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不同性别学生应对方式评分比较 不同性别学生各项应对方式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不同性别学生大五人格评分比较 男学生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及宜人性评分均低于女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适应性与大五人格相关性分析 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谨慎性与适应性量表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情绪稳定性与适应性量表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见表5。
2.5 适应性与应对方式相关性分析 解决问题和求助与适应性量表各维度均正相关(P<0.05),适应性量表各维度和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均呈负相关(P<0.05),见表6。
3 讨论
3.1 影响适应能力的因素 适应行为是指个体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性,即个体能否独自处理个人的日常生活以及承担社会责任、达到所处年龄层和社会所期望的要求。
本调查显示男学生在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女学生(P<0.05),与于频等[6]报道有差别,但适应性总分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范围太小以及专业跨度大所导致。之所以会出现显著差异,可能与男女被社会所赋予的定位不同有关。这与我国的传统伦理观念有关,在我国,男生一般被看作强大,独立有担当的,而女生则是温顺的、被动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男生往往被期望得更高,受到的关心要更多,同时,女生较男生而言更敏感,因此男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女生更容易出现不适应的状态[7]。除了性别影响因素,满意度是也影响医学专业大学新生适应的重要部分。在满意度数据分析中,许多学生对大学的满意度较低,其适应性其他维度也相对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入学前对学校预期过高,来到学校后发现许多条件与自己想象的并不相符,于是就产生了极大的落差感,对学校的抱怨大于喜爱,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大学新生活[8-10]。
3.2 大五人格与适应性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谨慎性与适应性量表各维度均呈正相关,而情绪稳定性与适应性量表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与罗刚峰[11]研究结果类似。其中,谨慎性维度指大学生能控制自己,且意识到并承担责任、做事严谨而有目的、善于思考,这些优势不仅在学生学习适应性维度起到正向影响,同时也会推动学生人际关系的进步,并推动学生更好地迈向成功之路;宜人性是学生是否适应社会关系变化的性格特点,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营造更加快乐的学习生活环境,并且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适应性也会产生较好的影响。情绪稳定性也被称作情绪性,是指学生的焦虑感、压抑感、冲动感等负面的情绪波动,情绪稳定性水平越高,心理就越脆弱,越会影响到学生的适应性[12-13]。
3.3 应对方式与适应性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显示,解决问题和求助与适应性各维度均正相关,而适应性各维度和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均呈负相关(P<0.05),与王恺迪[14]研究結果一致,由此可见,提高医学生适应性可以从转变学生应对方式入手,对于学生层面,适应性的培养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然而,应对方式的转变较之将容易很多,应对方式的转变往往最重要的是第一步,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便可提高学生一定意义上的适应能力[15-16]。
3.4 大一医学生存在的适应问题 (1)学生角色未能及时转换。研究发现经过了3个月的大学生活,大一医学生基本上都对身处的新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对大学生活的新鲜感和刺激感逐渐消失了,随之而来的便是落差感和不适感。在上大学之前,大部分人都对大学抱有很多美好的幻想,认为大学生活应该是自由不受限制的,多姿多彩的,甚至是轻松闲适的,而到了大学之后,才发现大学并不是想象得如此悠闲,尤其是对医学专业的新生来说,专业复杂的知识一时间难以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态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的完全不同,大学不像以前一样有老师随时督促,学生有充裕的课余时间,这些改变对一些学习自主性差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很多同学不知道课余时间用来做什么,以至于浪费了大好时光,到了期末,很多专业知识来不及复习,自然出现了很多不及格、挂科、补考、重修乃至被劝退的问题[17-18]。(2)自主意识与独立能力的冲突。进入大学后,由于相隔家乡较远,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强的自主意识,希望能够万事自己做主,获得老师和父母乃至社会的认同,自己解决关于学习生活的一切事情,但实际上,大多数大学新生还没有真正地有能力独立,当面对困难时,许多大学新生没有了父母的帮助,往往难以做出选择和决定,从而感到孤独和无助,尤其对于一些本身性格就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更有可能发展成自闭的情况。于是,很多新生的自主意识与独立能力不匹配,导致心理出现矛盾状态,很容易就影响到学习和日常生活[19]。(3)无法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俗话说,大学就像是一个小社会,其中鱼龙混杂,与高中不同,高中的人际交往和生活圈子都比较小,同学们互相十分熟悉,目标一致,心思也比较单纯,但大学中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甚至语言,处世和做人之道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这个新的圈子中,同学们有着自己的人格和行为,多多少少会发生许多冲突,而许多新生并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崭新的人际关系,缺乏与人沟通的经验与技巧,往往难以融入新集体中,彼此冷漠对待,互不谦让,容易发生言语上甚至肢体上的激烈冲突。从而导致抑郁及自卑等问题。另一方面,大学多采用大课的教学方式,几个小班在一起上课,同学们之间彼此不了解,老师更无法像高中一样做到能与每一位同学一对一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有很多同学大学四年都没有和自己的任课老师说过一句话,辅导员也没有及时向学生了解班级的情况,师生之间联系较少,缺乏人情味[20-21]。
本调查显示,大部分医学专业大一新生都对大学新生活存在着不适应问题,学校应该多方面了解新生的适应性问题现状。正面可通过直接问卷的方法,侧面可通过其他相关性强的方面去预测问题的发生并采取相关措施,从而减少相关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甘诺,衣琳,滕昊.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6):102-106.
[2]毕国澍,颜伟韬,汤志斌.综合性大学医学生适应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22(8):9-10.
[3]邵华,汪新建,孟维杰.应对与积极情绪研究:意义应对、积极情绪应对、情绪表露和情绪粒度[J].心理学探新,2018,38(5):404-408.
[4]罗杰,赵守盈,周瑗,等.贵州省大学新生适应性现状调查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2):5-10.
[5]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方晓义,沃建中,等.《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95-101.
[6]于频,朱华华,王萍萍,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现状调查分析及研究——以重庆工商大学2015级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4(3):116-122.
[7]王士永.大学生适应性发展问题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8(6):18-21.
[8]宋超.西部地区高校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3):35-36.
[9]许守平,杨玉美,张建,等.临床本科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7):21-22.
[10]谢安娜,杨蕴萍.大学新生适应性与成人依恋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2):339-342.
[11]罗刚峰.关于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学习适应性问题的探究[J].名医,2018(1):125-126.
[12]马前广.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11):105-110.
[13]周武.大学新生适应性研究及教育建议[J].高教论坛,2017(9):95-98.
[14]王恺迪.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4,31(7):68-70.
[15]辛红梅,马杰.医学专业大学新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8(2):92-94.
[16]张莉靖,师可心.大学新生适应情况的研究[J]校园心理,2016,14(1):34-36.
[17]张欢,龙霖,胡可芹,等.医学生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3):363-366.
[18]吴金萍.《某医学院校新生适应性与焦虑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19]李雨霏.《医学院校新生人格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6.
[20]王炎,牛丕业,田琳.某校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J].医学教育管理,2017,3(z1):116-118.
[21]杨明明,李婷婷,葛玲.自信心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3):121-124.
(收稿日期:2019-10-18) (本文编辑:田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