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新
摘 要:1939年,自苏联回国两年的蒋经国开始主政赣南,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其颁布的《建设新赣南第一次三年计划》中涉及农、林、工、商、教育、文化、卫生、救济等诸多方面。在改革过程中,一些新节日的设立引人注意。这些新节日有着鲜明的政治任务,即服务于“赣南新政”,它不像传统节日有诸多习俗约束,相反,政府通过制定新节日的庆祝规范,利用节日的宣传、动员、组织、庆祝等一系列流程,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和社会改造目标。政治笼罩下的节日,俨然成为一种宣教工具,在动员抗战、旧俗改造和政治教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赣南新政 节日 政治
1939年江西省会南昌沦陷后,赣南[1]成为湘浙赣闽粤五省的战略后方,担负着为第三、七、九战区输送人力、物力的艰巨任务,其在东南抗战中的战略地位凸显。然而,此时的赣南政治腐败,社会动荡,风气颓废,经济文化落后,这一社会状况显然与其支持东南抗战的使命不相称。在蒋经国到来之前,左右此地的基本上是武断乡曲的土豪劣绅与拥兵自重的地方军阀,而横行的盗匪、滋生的帮会更是惯常现象。有此背景,蒋经国担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和保安司令任内(1939.6-1945.2),凭借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和个人努力,推行了一系列革故鼎新的“新政”,旨在实现人人“有工做,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有书读”的“五有”目标,“把文化落后,疮痍满目的旧赣南变作文化进步、既富且庶的新赣南”,并使赣南成为“增加抗战力量,增加生产建设的一个根据地”[2]。
一、节日设立
蒋经国莅任不久,即以“毫不容情”的“霹雳手段”祛除赣南腐朽顽固的社会问题,如严禁烟赌娼、打击地方恶势力、整肃贪官污吏、分配土地等,他首重批判与清理,期求全面触及赣南国民党统治的社会基础、政治现实、运作机制与社会风气,力谋以所谓“雷霆”之气廓开根基,进而在这个根基之上建立“新赣南”的大厦。蒋经国关于创新方面的建设思想,以“修明政治”为核心,并从政治、经济、精神文化建设诸方面提出了可以说相当全面的计划。
赣南新政的内容涵盖面比较广泛,大致分为除旧和布新两个阶段。除旧方面:1939 年~1940 年为建设新赣南准备时期。实施要项则是整顿地方武装;查禁烟、赌、娼;肃清盗匪;打击奸商哄抬物价等。布新方面:分两大步骤进行。第一步从 1941 年~1943年为建设新赣南三年计划时期。对农林工商、矿业交通、文教卫生、社会救济等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目标。第二步从 1944 年~1948 年为建设新赣南五年计划时期。由于 1943 年 11 月国民党中央任命蒋经国为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一身兼数职的蒋经国在赣渝之间奔波忙碌,很多事情已无暇顾及。至1945年初日军步步逼近[3],随着蒋经国登上蒋介石派来的“美龄号”专机,离开了在他政治生涯中无法抹去的赣南,曾经轰动一时的新政,随着他的离去而不了了之。
新节日的创立是在1941年“除旧”初見成效之际实行的。蒋经国把建设新赣南看作一个整体事业,因此特别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他认为,赣南的经济建设是绝对不能和“精神建设”分开的,要在物质建设的基础上来改造人民的生活和心理,改造人的素质,比较初步地流露了新精神的产生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的意思。新政尤其强调理想、精神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指出只有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才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只有有了新的理想、精神和干部,才能完成新赣南的建设[4]。为此,蒋经国将“改变人民的心理”使之“精神时代化”与经济建设一同列为三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提出人人都要读书看报、高兴快乐、强壮健康、相亲相爱、劳动做事五大精神建设目标,要求养成爱国爱民的新的道德观念,倡导文化“迅速深入民间,以破除封建思想,竣扬民族精神,提高知识水平,促成社会进步”。为此,确定农民节、健康节、官民同乐节、读书节等十多个新节日,这些新设立的节日虽然经常通过民众文化活动表现出来,但却不一定是为了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往往都有其对应的新政目的。在新设的十多个节日中,水利节、健康节、官民同乐节、读书节、太阳节、修桥补路节是较重要六个节日。在《新赣南》旬刊出版的节日专辑中便集中介绍了此六个节日,本文即以此为例,说明新政时期节日与政治的互动。
二、政府主导
节日的设立、宣传和运行的全部过程,自始至终都由地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由于新设节日并非根植于传统文化和日常习俗,民众很难主动庆祝并认同。为了真正深入民众生活以达到设立新节日的目的,专署颁发《江西省第四行政区各县筹办庆祝六大节日共同注意事项》,对节日筹办的各个环节都作出细致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关于节日时间:“比照各办法规定之时间举行为原则”[5]。这里的“办法规定”指的是关于每个节日都有对应颁发的办法纲要。在每个《办法纲要》中,节日时间都有明确规定,如水利节为三月三日,健康节为六月六日,中秋节被官民同乐节替代,读书节在九月九日,为感恩拥护蒋介石而设的太阳节则是定在其出生日十月三十一日,修桥补路节为十二月十二日。确定节日日期本是应有之事,但重要的是在每个节日的当天,各项活动也都规定了具体时间,如在官民同乐节当天,规定“集团结婚(即十几对新人同时结婚)于本日上午十二时举行”,“敬老会于本日上午九时举行”,“慈幼会于本日下午二时举行”,“官民同乐会于本日晚六时举行” [6]等,面对细致的时间规定,庆祝活动变得十分“有序”。
第二,关于节日地点:规定“县之一级应在县政府所在地举行,乡(镇)之一级应在乡(镇)公所所在地举行”,因为兴办工程而有的“破土礼、奠基礼、落成礼、揭幕礼、放水礼、沿河植树等项目均须就地举行”[7]。仪式选定县、乡(镇)治所,便于容纳更多的民众,同时凸显了政治场合的庄严与神圣,进而传递政权的合法性。
第三,关于节日宣传:规定“各地报纸一律发行特刊”,“各机关学校分别编贴临时壁报”,“各机关团体学校分别书贴标语”“组织宣传队分赴各乡村普遍宣传”[8]等。在赣南新政中,蒋经国特别重视宣传工作,在苏联长达12年的学习经验使他深谙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行政区内的各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也都成立宣传队,负责张贴标语、散发宣传品等活动,有时还下乡进行宣传,各乡村也成立宣传队,办壁报、写标语等。此外,各文艺团体、报刊杂志,在节日期间都会出动,共同营造热烈的节日氛围。
第四,关于记录报告。为防止部分县乡虚于应事,无法落实节日,《注意事项》还要求“各项活动在可能范围之内应摄影以留纪念,无法摄影者,应为文记载以志不忘”,“各项活动举行完毕后,乡镇公所应于七日内,将经过情形报告该管县政府查核,县政府应于半个月内汇编总报告书,并附具有关图表刊物及照片等件呈报专署备查”[9]。在政府的推动下,第四行政区内的传媒业获得较快发展,虽然大多受到政府管控,但仍然使媒体监督和报道大量增加。据蒋经国专署统计,至1940年10月,“本区各县除了崇义还没有出刊报纸外,已经有八种日报,二种三日刊,三种周刊,一种月刊发行” [10]。
第五,关于节日经费,规定:“经费支出由县乡(镇)指定的款呈准阅支(县呈专署查核,乡镇报县核定)”,“活动经费以动用公款公产为原则,必要时得按照机关团体摊派”,“工程经费,简易者应就地集资举办,巨大者应一面实施征工征料,一面向有关机关(如水利工程可向省水利局贷款)申请贷款,并得举行献金献料献力运动,及比照住户受益多寡、富力大小,比例摊派,以收集腋成裘之效”[11]。由此可见,大部分活动经费由政府支持,倘若没有政府的深度参与,活动将无法举办。
第六,节日筹办,规定:“各大节日应办事项在县之一级由县政府负责筹划并会同县党部、县分团部动员委员会及其他机关团体公正绅士共同办理之……”“各大节日一切应行筹划事项县乡(镇)两级得各组设筹备委员会……” [12]政府牵头,地方绅士发动,才让活动得以较为顺利地举办开来。
三、活动规范
这些政治光环笼罩的节日,政府除了给予总体上的指导外,对具体活动规范都有严格要求,包括哪些活动、如何举行、何人应参加、各活动如何进行等等。概括来说,主要有如下三方面的规定:
(一)活动事项
六大节日办法纲要中均规定节日“分县乡(镇)两级举行庆祝”,并规定了相应的应办理的事项。如官民同乐节主要有五大事项,甲:举行集团结婚,乙:举行敬老会,丙:举行慈幼会,丁:举行官民同乐会,戊:举行聚餐会,己:其他活动;[13]又如水利节主要有七大事项,甲:举行庆祝大会,乙:举行落成礼、放水礼,丙:展开沿河植树运动,丁:举行水利展览会,戊:召开水利座谈会,己:举行水利工程竞赛检阅,庚:举行游艺大会,辛:其他活动。[14]其它四个节日也都各自规定了当天需要举办的活动,而且按照活动次序依次进行。
(二)活动流程
节日各个重要事项均规定了具体的时间及流程,如“官民同乐会开幕时首由主席报告,次由各部门代表演说,再次狂呼口号,更次进行其他游艺节目,务使尽欢而散”[15];又如太阳节第一项活动举行祝嘏拜寿,“祝嘏礼于十月三十日下午行之,拜寿礼于三十一日上午行之,事前应布置寿堂,并按照地方机关团体及民众编组单位之顺序,编定秩序单,依次进行,关于唱礼、恭读祝词及赞礼人员并应提前准备停当”[16]。
(三)活動范围与人群
关于各个节日举办的活动,因为其举办目的、活动内容等不同,通常会涉及到不同人群,因此对哪些活动需要哪些人参加也作出了规定。如读书节中的“恳亲会和游艺会……须邀请学生家长全体参加”、“游艺由各学校学生联合表演”,官民同乐节中的“敬老会……每单位至少须有五十人参加(县之一级至少须有一百人),遴选对象以本地住民年满七十岁之男女长老,且为人公正、热心地方公益事业,为大众所推崇者为合格”。而参与者最广泛的当属庆祝蒋介石寿辰之太阳节,农民、工人、商人、学生、士兵、警察、妇女、儿童及公务员等都包括其中。[17]
由于节日中许多仪式是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人们用仪式能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此时的仪式往往超脱了行为本身,而产生了仪式感。然而,仪式中繁琐的流程和“被参与”的人群,无不承载着的政治意图。过度的强调仪式和仪式感并不是什么好事,僵硬的驱动往往会使节日应有的文化教诲和文化内涵被消解。节日的本质应是一种文化现象,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大量影响反而会引起文化内涵的下降。
四、群众在场
政治与节日,是一刚一柔的力量,政治往往直接刚性的灌输意志、下达指令,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节日,往往用温柔又潜移默化的方式教化民众。蒋经国通过一些别出心裁的活动,将节日的气氛渲染地愈加热烈。他曾指出,“今后我们乡下所有的乐器和玩具锣鼓龙灯等,都要经常搬出来玩,乡下的戏台,都要修理起来,经常的演戏,各乡都要制备龙灯、花灯等娱乐。我们要用这种方法来提高民众情绪,因为只有狂热的民众情感,才能完成伟大的革命工作。”[18]
狂热的民众情感,离不开群众的在场,比如专门为了给蒋介石祝寿的太阳节[19]及祝寿活动,就有广泛的群众参加,虽然结果往往是劳民伤财、折腾百姓。为了庆祝蒋介石寿辰,“凡属在赣南的机关、商店以及普通老百姓都是募集祝寿经费的对象。多则一、二百元;少则五角、三角、两角均可。总之,人人都得出钱。当时搞募捐的人这样说:‘领袖是人人的领袖。领袖对我们人人都有恩惠,在领袖生日的时候,为了表示对领袖的崇敬,因此,人人都得认捐祝寿。这样,每个赣南的老百姓,都得为‘太阳节出钱。否则,乡、保长便可以给他扣上对‘总裁不敬、对‘领袖不忠的大帽子。”蒋经国还命当时三青团江西支团机关杂志《江西青年》写了一首“太阳节歌”:“今天是总裁的诞辰,全世界都在跳舞欢欣。我们要以无限的热忱和祟敬,虔诚地庆祝这四万万五千万人的褓姆,这人类的救星。他老人家左手护卫着同胞,右手抵挡着敌人,辛勤地培育着民族的生命。即使写下千百个伟大,也比不上他老人家的革命精神!只有他,才称得上古今的完人!”后通令赣南各机关、团体、学校等都得学会。
“太阳节”前好几天,赣州“到处都张灯结彩,五彩摈纷的宣传标语,琳琅满目,呈现一派节日气氛。赣州公园大门扎成万寿阁,原孔庙前殿则扎成万寿楼,用好几百盏电灯组成总裁万岁四个大字,门前的青年精神堡垒改扎万寿塔;西津路、章贡路、建国路十字路口,扎成万寿堡垒,中山路、中正路扎成万寿门,阳明路、和平路扎成万寿坊,南京路口扎成万寿牌,市体育场司令台礼成万寿台,两例一对用几百斤油制成的特大红烛上面写着普天同庆、万寿无疆八个金色大字,体育场内竖立着用霓虹灯围炽着的蒋总裁巨像。各机关单位、街道都分设寿堂,进行华丽美观竞赛。”[20]
每年“太阳节”到来之时,赣南的纸张和鞭炮都要被购用一空。还得由专署派人分赴广东韶关、江西吉安等地采购纸张与鞭炮。耗费之大,可以想见。“太阳节”当天,“一清早,便由事先组织好了的男女青年六七百人为‘晨呼队,在赣州大街上跑步前进,边跑边喊:‘庆祝总裁诞辰!‘总裁是中华民族的大救星!‘总裁万岁!万万岁!喊得声嘶力竭,一直要喊到各商店开了门,一齐跟着高呼‘万岁后,‘晨呼队的男女青年们才回去。”“太阳节”的白天,“赣州城里所有男女老少都分批列队到中正公园寿堂去拜寿。即使七八十岁的老太爷、老太娘只要能扶杖而行的都要去。不去的得经保长、保指导员许可。否则,又得被扣上对‘领袖不忠的帽子。拜寿(行三鞠躬)后由蒋经国主持‘赣南各界祝寿大会,拜寿的人都得参加。接着游行庆祝。到了晚上,还要举行提灯祝寿。参加的人被弄得精疲力竭,没参加的人,也被闹得无法安睡。……最后还要举办‘总裁伟大功绩图片展览,陈列蒋介石各式各样照片,各个时期的“功绩”图片说明等。” [21]当时的报纸写道:祝寿的呼声轰动了整个赣州城,拥护总裁的热诚,不仅是普通的一般人……路上已来了许多扶肩搭背、残废的男男女女、盲目同胞……。[22]
这里对蒋介石的过度抬高和吹捧虽然发生在抗日战争的特殊时期,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团结抗日,但片面夸大个人作用,把个人加以神化的个人崇拜毕竟是一种落后的思想观念,长期下去,严重压抑民众的自主性和社会的创造性。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此时政府权威深深打上了个人色彩和政党烙印,蒋经国以特殊的身份置身其中,正是这种威权的代表。
五、结语
“赣南新政”期间蒋经国创立的新节日,对改造当时赣南落后的社会风气、纠正各种陋俗陋习以及激发民众的抗战情绪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弊病。这些新节日并不是单纯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出发,而是带有鲜明的政治目的,一方面新设节日,在三年计划方案中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建设目标,节日的设立完全是为了配合赣南抗战建国目标的需要;另一方面新节日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民众的日常习俗,而是以“霹雳手段”强制改造民众生活习惯,与传统社会习俗和民众日常生活产生冲突;最后,节日的庆祝只是政府主导的政治表演,内容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渗透到百姓生活之中。
节日的历史,成了党派的历史。新节日是与新政共兴衰的,“赣南新政”更多意义上是蒋经国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志业,随着蒋经国的离开,国民党的败退台湾,终不免落入“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窠臼。
参考文献:
[1] 此处的“赣南”,特指江西省第四行政区所辖赣县、大余、信丰、南康、崇义、安远、上犹、寻邬、定南、龙南、全南11个县的范围。
[2] 《发刊辞》[J].《新赣南月刊》,1940年第1卷第1期。
[3] 赣南大部在1945年初的湘粤赣战役被日军攻陷。
[4] 《我们的人生观》,1943年2月,《蒋经国先生全集》第3册, 台北新闻局1991年版,第399-400页。
[5] 《江西省第四行政区各县筹办庆祝六大节日共同注意事项》,《新赣南》1941年第2卷第10期,第4页。
[6] 《江西省第四行政区各县庆祝官民同乐节办法纲要》,《新赣南》1941年第2卷第10期,第8页。
[7] 《江西省第四行政区各县筹办庆祝六大节日共同注意事项》,《新赣南》1941年第2卷第10期,第4页。
[8] 同①
[9] 《江西省第四行政区各县筹办庆祝六大节日共同注意事项》,《新赣南》1941年第2卷第10期,第4-5页。
[10] 蒋经国:《第四区扩大行政会议开幕词》,引自《蒋经国赣南文存》,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
[11] 《江西省第四行政区各县筹办庆祝六大节日共同注意事项》,《新赣南》1941年第2卷第10期,第5页。
[12] 《江西省第四行政区各县筹办庆祝六大节日共同注意事项》,《新赣南》1941年第2卷第10期,第5页。
[13] 《江西省第四行政區各县庆祝官民同乐节办法纲要》,《新赣南》1941年第2卷第10期,第8页。
[14] 《江西省第四行政区各县庆祝水利节办法纲要》,《新赣南》1941年第2卷第10期,第5-6页。
[15] 《江西省第四行政区各县庆祝官民同乐节办法纲要》,《新赣南》1941年第2卷第10期,第9页。
[16] 《江西省第四行政区各县庆祝太阳乐节办法纲要》,《新赣南》1941年第2卷第10期,第11页。
[17] 《新赣南》1941年第2卷第10期,第8-11页。
[18] 蒋经国:《新的理想 新的人生》,《时代中国》1943年第7卷第3期,新赣南出版社,第12页。
[19] 4月15日是朝鲜已故国家主席金日成的生日,在朝鲜被也称为“太阳节”。
[20] 伍攀桂:《抗战时期在赣南》,《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政协江西省委员会、政协赣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合编,1989年,第327页。
[21] 陈达:《所谓“赣南新政”》,《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第159—174页。
[22] 《太阳节在赣南》,《新赣南》1942年第4卷第7期,第163页。
[23] 新赣南(旬刊)创刊号,第一卷第一期。
[24] 新赣南(旬刊)(六大节日庆祝办法专辑)第二卷第十期。
[25] 太阳节在赣南 [J].新赣南(旬刊),第四卷第7期。
[26] 发刊辞[J].新赣南月刊,1940年第一卷第一期。
[27] 蒋经国:《新的理想 新的人生》[J].《时代中国》1943年第7卷第3期
[28] 政协江西省委员会、政协赣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合编.江西文史资料选辑[C].第35辑,1989年。
[29] 江西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蒋经国赣南文存[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
[30] 曹聚仁.蒋经国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1] 蒋经国.蒋经国先生全集第3册[C].台北:台北新闻局出版,1991年。
[32] 陈恒明.中华民国政治符号之研究[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