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杨媛媛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里,遵义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体干部职工勠力同心,书写了一段后发赶超的科技事业发展故事。
改革开放40年里,南部新区从红花岗区的一部分到贵州红花岗经济开发区,到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再到如今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几经易名,却初心不改。40年的追赶超越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企业从0到91家,占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科技企业的61.9%,科技创新水平从薄弱步入了“领先”;40年来,集聚了世界各地的科技人才入驻,引进省级、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29人,创新人才团队26个,科技成果更是硕果累累,实现科技水平的后发赶超。
爱特购电商产业园(杨秀其/摄)
每天,烙印着“遵义制造”痕迹、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源源不断地输送至省外、海外,遵义“智造”的影响力也正以豪迈的气势蜚声海内外市场。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深入实施贵州工业强省战略,以“遵义智造”为引领,坚持“特色化、绿色化、智能化、高新化”发展原则,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借力发展,已形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大健康、新材料、电子信息五大产业互融并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以遵义巴斯巴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初具规模。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辆辆新能源汽车从遵义巴斯巴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驶下,一派繁忙景象。总投资8亿元的贵州遵义巴斯巴科技有限公司,集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整车销售于一体,是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自2015年从入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巴斯巴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就实现投产,去年产值超10亿元。
据巴斯巴负责人介绍,公司在充电连接器(枪)总成系统、电子母(铜)排总成系统、线束连接总成系统、电动汽车整车高压连接系统总成、充电桩系统总成以上产品的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等方面共申请专利200余件,总体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巴斯巴之所以选择遵义,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和发展空间。”公司项目部经理梅航告诉记者。
多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始终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按照创建国家高新区要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更加突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成为全市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的新高地。
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速推进了1700平方米科技服务中心,引进中介服务机构9家,涵盖数据库查询、项目申报咨询、知识产权申请、法律咨询、会计咨询、科技金融等服务功能,能为辖区科技型企业及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建成4000平方米创客中心,专门面向研发和创客团队提供入驻服务,入驻团队23个,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目前,2.3万平方米的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4万平方米的高新区科技企业加速器正在建设,将构建“科技服务中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补强配套服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不断提升高新区孵化能力,搭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
平台的搭建,吸引了不少高新企业和团队的入驻,形成良好的“虹吸效应”。截至2018年6月,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聚焦遵义高新区优势产业,汇集了高新技术企业91家,专家工作站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3个;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大学科技园1家等科技优势资源,推进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截至目前,累计招商引资项目306个,到位资金672亿元。
为了更加完善南部新区城市化功能,吸引更多高新企业入驻,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就多达257个,计划投入资金1147亿元。
预计到2020年,高新区营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均突破千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00家,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达55%,建成产业特色突出、创新创业活跃、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山水科技新城。
40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的人才政策,“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已经成为成熟人才的“磁力场”,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力建设贵州军民融合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提供了人才保障,为遵义市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全力建设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嵇建斌就是遵义引进的高新技术型人才代表之一。
2012年,在遵义中铂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光强的盛情邀请下,在硬质合金领域已小有名气的嵇建斌,携家人一起来到遵义创业,成立了贵州省唯一一家硬质合金生产企业,填补了贵州硬质合金生产领域的空白。
眨眼六年有余,在嵇建斌的带领下,中铂硬质合金有限公司上下不断加强硬质合金的理论学习和技术交流,更多地学习和吸收国际及国内先进硬质合金创新理念,为创新和开发更高性能的硬质合金新产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近两年来,嵇建斌建立了专业的研发团队和硬质合金新材料研发实验室,使企业具备了研发很多高性能硬质合金的综合能力,拥有了国内先进的研发实验设备和检测设备,建成了遵义市硬质合金工程技术中心,2015年10月,公司更是获批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公司还申报了省级粉末冶金工程技术中心,提高检测、研发能力,推动遵义市,乃至贵州省的粉末冶金行业发展。
通过不断创新,截至目前,嵇建斌和他的创新团队已成功申请专利40余项,积极承担着国家级、省部级的《粉末冶金冷敦模的研制与中试生产》等12个科研项目。
在嵇建斌和中铂硬质合金有限公司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遵义中铂硬质合金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硬质合金研发、生产、深加工为一体的重点企业。2017年,公司实现年产值达6000万元。嵇建斌和中铂硬质合金有限公司的不断发展,无疑是为南部新区跑出“高新速度”提供了强有力引擎,也为南部新区申报国家高新区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滴水汇聚成江海。40多年的“求贤若渴”,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围绕人才需求提升服务、优化环境方面,亮诚意、动真格、下苦功,吸引了一大批实干人才、创新人才不断投身新区经济社会建设大潮中。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面落实贵州省“黔归人才计划”、遵义市“凤还巢计划”,精准引导遵义籍在外优秀人才到高新区创新创业。进一步推进柔性引才,重点借力上海,引入一批“候鸟型”技术专家。以院士工作站为载体,开展“院士智力集聚工程”,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等。鼓励创业投资基金等对高层次人才创办、领办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加快高品质人才公寓、专家公寓、中高端人才居住小区等建设。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职称评定、落户和居留、创新创业扶持、子女入学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以高新区职教园为载体,整合高校、企业资源建 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强化产业技术工人支撑。
如今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让天下英才“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
截至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累计引进培育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人、贵州省“十百千”高层次创新型人才97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1人、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6个入驻高新区,学士以上学历达4000多人,研究生以上高学历创新人才567人,副高及博士以上人才52人。
强大的人才队伍构筑起庞大的科研智库,为高新区的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创业活力,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力建设贵州军民融合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提供了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