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仁朋,闫丽娟
(山东省枣庄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77899,枣庄)
网格化管理模式是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根据河流分布,以其流经的市、区、镇、村为区域范围,以相应河段为管理内容,以各级河长为责任人,建立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的管理方式。山东省枣庄市在河长制工作中应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组织体系网格化指四级河长全面覆盖河库网络。枣庄市成立了由19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四级河长制办公室对河库管理进行组织督导,并为全市64个镇街农业办或水利站配备河道管理员,同时枣庄市水利和渔业局抽调300余名水政执法人员,形成一个河长管理网络。
《枣庄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设立各级河长,全市共设立2名总河长、3名副总河长、10名市级河长、12名区级河长、128名镇级河长、5 102名村级河长,实现了对全市所有河库网格的全覆盖。
为确保河长制工作能够顺利实施,还成立了枣庄市协调推进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和市政府其他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直相关19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了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同时,区市和镇街党委政府按照市级模式分别成立了各自的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划内的河长制推进工作。
制度管理网格化指在河长制工作中,制订会议、信息、督察、举报制度,加强河道的巡查抽检,对跨区域河流进行点、线、面网格化监管。
根据《工作方案》要求,分级确定了枣庄市河库名录,启动河库问题调查、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岸线规划编制等工作,与此同时制定了《枣庄市河长会议制度》《河长制信息共享与发布制度》《河长制巡查、督察制度》《河长举报投诉处置制度》等。
确权划界、齐抓共管是网格化监管的两大特色,确权划界是前提,齐抓共管是保障。河湖属于典型的公共资源,其能得到有效管理的前提是确权划界。根据《工作方案》和一河一策实施方案,遵照“河长牵头、区县为主、部门共管”的指导思想,明确了10名市级河长的责任河库。市水利局联合国土、规划、住建、交通、经信、环保、农业等部门,在各区市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安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河库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界工作,并对确权划界方案进行了审查,进一步明确了枣庄市各级河长的管理范围。
各级河长根据各自监管范围,对河库进行“点、线、面”相结合的网格化监管。市直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对河库实施“点”的监管;各区区直相关单位对河库上下游进行 “线”的监管;各镇街、村居按照责任区域,对河道实施“面”的监管。“点、线、面”相结合的网格化监管,改变了以往“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管理,形成了强有力的河库网格管理体系。
枣庄市河长办下发了《关于河长制工作报告办理处置流程的通知》,明确了各级水管单位通过调研、巡查和举报等途径发现的涉河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置流程,对能够即知即改的问题,有关水管单位应拿出方案和措施马上进行整改;对需要多个部门联动系统治理的难题,齐抓共管进行整改,市河长办加强对疑难问题工作的督办,确保难题能够整改到位。截至目前,枣庄市河长办已经向有关部门转办河库水环境问题100多起,被转办单位及时落实,河长办及时督察,确保河库水环境问题不拖延,能够适时解决。
枣庄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分别从河长与河道两个维度覆盖枣庄市内的所有河长和河库,该系统按照“统一平台、统一建设、统一维护”的原则,市、区、镇街分级网格管理,采集移动终端的数据、照片、视频;可与电话、手机等通信终端互通;将现有各种河库水质、水位、流量等基础信息、实时监测数据和监控视频进行整合,利用传输网络将其快速收敛至管理信息系统,可接入水利、环保现有信息系统并可采集其视频和数据。
各级领导、河长、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能随时随地查询和掌握本网格内河道基本情况、定位地图、整治进展、水质监测、两岸情况和河道巡查等信息。同时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也为社会公众提供任务督办、政民互动、综合评价等功能。建设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统一平台,确保了枣庄市河长制业务流程统一和数据完整。目前支持市、区和镇街三级管理,并开放向省级系统的统一接口。
按照网格化管护原则,构建全域化的保护屏障。根据《枣庄市2017年“清河行动”实施方案》,全市5 252名市、区、镇、村四级河长全部到位,对辖区内的所有河库、工矿企业开展拉网式“清河行动”。一是抓点源治污,关停52家非法码头,拆除违建1 200余处,关停400余处养殖场,改建规模化养殖近800户。二是抓工业治污,对全市百余家化工和印染企业实施达标改造;8处工业聚集区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三是抓生态纳污,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全面清理百余座网箱;实施滕州红荷等29个湿地修复工程和18处小流域治理工程。四是实行铁腕治污,关停24家排放未达标企业,封停无证自备井180眼,打击了非法排污企业,保护了水资源。五是对重要水源地和跨区河道断面实行不定时抽检,确保入河水质达标。
网格化管理模式需要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高度重视。由于受到传统河库管理模式的影响,个别河长在思想上对网格化管理模式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在工作落实过程中敷衍了事。另外多年来形成的重建轻管的思想积习难改,对河库环境保护的主体观念不强,河库乱排、乱倒、乱丢、违章建设等现象仍时有发生,致使河库环境整治难度大、不彻底,容易出现反弹。
由于河长制工作中人力和编制不够,造成网格河库中出现一人同时担任河长、巡查员、保洁员的现象,兼职情况普遍,影响到河长制工作成效。根据山东省河长制工作方案的要求,要将河长制工作经费全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目前尚有部分河长制工作经费未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只能挤占其他经费,导致河库管理工作开展和落实不到位。
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成功运行离不开各级河长的积极配合。各级河长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特别是镇街和村居等基层河长基本都是由农业办或村委会成员兼任,由于他们日常工作繁琐零碎,再加上对河库管护的相关水利知识欠缺,影响了河长制工作的落实。
为增强群众对河长制工作的认知度,应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发放宣传资料、街头标语横幅、“三微一端”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大众化的宣传,同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团体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河库管护中来。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提高群众的管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爱护河库、人人保护河库、人人珍惜河库的良好社会风尚。
河长制工作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河库治理的基本制度,网格化管理模式是河长制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各级河长要放眼长远,通过扩充编制、配备专业专职河长人员,配齐配全专职河道管理人员,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枣庄市各级政府要将推行河长制网格化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充分保障河流巡查保洁、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整治等项目资金投入;创新枣庄市投资融资体制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河库环境治理和保护中来。
河长制网格化管理涉及水质分析、河道治理、水生态治理等方面的知识,要积极开展河长相关工作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枣庄市各级河长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学习河长制工作的成功经验。开展“枣庄市河管竞赛”,每个网格每年评出一位优秀河长,邀请典型优秀河长在全市范围内汇报先进事迹,并推荐部分优秀河长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河长交流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不断学习和交流,提高各级河长业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