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丹丹 王甲志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蕴藏于五四运动中的五四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中国青年学生应该以五四精神为指引,强化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四运动的爆发点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惨败。1919年1月,英美法意日等协约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中国政府因一战时参加协约国,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当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时,竟遭到拒绝,会议还规定让日本接手德国在山东获得特权。北洋政府代表居然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中国,全国哗然!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3000多名学生进行爱国游行,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5、6月,爱国运动遍及全国,各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终于迫使中国代表未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客观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推动了社会发展进程。
五四运动爆发于中华民族的危难之际,它以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理念为文化基础,以青年学生救国安邦的社会责任感为心理条件。既包含青年学生心牵祖国命运、情系人民福祉的爱国精神,又包含着解放思想,发扬先进思想的进步精神。既有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的民主精神,又有反对愚昧落后,弘扬理性主义的科学精神。这些精神都被爱国主义精神所统摄,作为“肌肉”一样附着于“骨骼”之上,使爱国主义精神更为丰满。时至今日,五四精神已不仅仅存在于五四运动之中,五四运动以后的100年来,无数爱国青年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富裕,人民幸福的强国梦而不懈地努力奋斗,这些奋斗史使得五四精神的历史底蕴更厚重,内涵更丰满。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时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近年来,全球一体化不断加速,一些负面思想通过信息网络化迅速地传播开来,造成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认识上的混乱。在某种意义上对爱国主义的认同上存在虚化、弱化,对历史理解存在模糊、片面、歪曲的现象,大大降低青年学生对家国的认同感,造成对家国凝聚合力的弱化。五四精神具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弘扬五四精神,有利于帮助青年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五四运动,尤其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以天下为己任、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坚持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进而增加青年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同感,增进爱国主义价值观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增强青年学生对家国的情理认同。
一般来说,新时代青年学生在对待家国与个人前途的认识上缺乏整体性,只惦记个人的私利而忽视青年学生所需承担的责任。而加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就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与国家共呼吸、同命运的情怀,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命运,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因此,弘扬五四精神,有利于帮助新时代青年学生更好的地诠释个人与家国命运的必然联系,帮助他们树立个人与国家命运相统一的思想,将个人的奋斗同为祖国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青年学生主动把个人情感与爱国情怀融为一体,使青年学生更加自觉地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主动承担起振兴祖国与经邦济世的民族责任。
当今青年学生空谈爱国者居多,很少有学生把爱国情怀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甚至在爱国行为上缺乏理性深度。在2015年中宣部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强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将民众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共同理想的实践行动。”诞生于五四运动之中的五四精神,还原一批这样的爱国青年: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寻求强国之路;他们喊着响亮口号,用实际行动捍卫国家尊严;他们爱国,并把爱国心转化为爱国行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因此,新时代青年学生更应该努力学习,筑牢科学文化知识体系。在加强自身道德建设的同时,强化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并把这种浓郁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强烈的爱国责任,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立则国家立。青年有理想,人民有信念,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以弘扬五四精神为杠杆支撑,积极探索五四精神的转化途径,让爱国主义精神领航新时代中国青年学生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五四运动以来,无数的进步青年学生前赴后继创造的历史,为五四精神提供了深邃而丰厚的底蕴。五四精神不仅帮助青年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的脉络,更能促进青年学生爱国情感的凝练与升华。通过弘扬五四精神,使青年学生从百年五四发展的历史伟业中汲取丰富的爱国营养。增进青年学生的历史认同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历史观和价值观。使青年学生对五四精神的延续史、奋斗史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提升青年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归属。
五四精神有着以爱国精神为核心的丰富内涵,它为新时代青年学生呈现出一幅以实践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画面。五四运动中无数进步青年学生勇于解放思想,有敢为人先的锐气,以实际行动投身于为国奉献的洪流当中。这种以实践为指向的五四精神品格,在五四精神激励下指引着五四运动后的一代代青年学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践中。实质上,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在内化信念、价值观的基础上外化为实际行动。因此,在新时代青年学生爱国教育中,把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联系起来,弘扬五四精神中以改变社会发展为指向的实践品质,激励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五四精神的力量,践行五四精神的深刻品质。
一百年来,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广大青年学生时刻牢记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将民族的复兴作为自身的远大理想,从积贫积弱的昨天一步步走到发展繁荣的今天,靠的是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满腔的爱国热情,勇于承担民族使命,艰苦奋斗的五四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青年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潜在力量。我们要明确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价值依归,在培养青年学生爱国教育中,把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作为主要目标,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突出理想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融于爱国教育之中。让青年学生了解历史的基础上,积极面向未来,将自身的追求与国家建设目标合二为一,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忘五四精神,勇于承担民族使命,艰苦奋斗,让青春之歌唱响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