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互联网+精准扶贫”的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体系

2019-01-15 14:39
山西青年 2019年15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高校学生

戈 超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江西 九江 332020)

国家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关注,其中着重关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这项工作开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但是自九十年代起,由于高校扩招,导致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高校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由于一些政府调整的相对缓慢,导致高校资助体系面对的问题逐渐增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如今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在如今精准扶贫背景下,通过与“互联网+”结合开展资助工作,并且以国家基本扶贫方针为基础,创新工作方式,从而构建“互联网+精准扶贫”的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体系。

一、高校精准扶贫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无法精准识别资助认定对象

高校资助工作首先都要从贫困生认定开始,然后再通过奖、贷、助、减、免等形式开展资助工作。每年九月初,资助中心都会下发家庭情况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相关文件给高校,然后高校资助中心会要求在一定时间内上交《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贫困生认定申请表》以及相关证明材料。虽然这些工作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但是要确保这些材料的真实性,那么便会变得十分复杂。而且在进行评定贫困生困难等级时,由于每班会派出10人组成评议小组,而且在评议过程中存在一定情况的不了解,导致评议结果具有主观性。目前贫困生库的学生增长较快,但是资助范围有限,导致贫困生精准认定变得更加困难。

(二)经济资助大于育人资助

由于我国高校考虑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为紧缺的是钱,所以基本上都是通过以资金资助为主的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但是正因如此,导致育人资助常常被忽视。导致一些受助学生误解了资助的意义,缺少感恩之心,并且认为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有资金资助,缺少育人资助,会造成受助学生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意愿相背而驰,从而影响我国贫困生资助的进展。

(三)欠缺动态性监管机制

由于精准扶贫户学生提供相应证明材料便可获得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以及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资助。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还缺少对资助资金的监管,导致不了解资助资金的流向,而且学生对资金的把控能力并不高,所以会导致少部分资助资金的滥用。对此,我国应该建立资金使用监管机制,对众多受助对象的资助资金进行监管,从而保障资助金发挥扶贫的作用。

二、构建“互联网+精准扶贫”资助管理体系策略

(一)互通贫困生精准认定源头信息

贫困生认定材料主要通过政府部门盖章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以及相关证明材料。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存在差异,所以在认定贫困标准时也存在差异,同样也为贫困生认定工作带来较大影响。为此,通过构建互联网贫困生认定信息共享平台,从而使生源地、当地政府以及各高校在此平台中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从而保障信息的真实性。

(二)互证精准认定过程指标

高校学生需要通过精准认定识别才能成为贫困生,一般高校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时,会通过建立班级评议小组、院系、高校三级认定合作平台,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更加准确。由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多,所以导致认定工作量较大,以至于难以精准认定困难情况。为此,通过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认定工作中,从而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使高校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能够实现信息对接,从而保证认定的精准性。

(三)实现精准资助育人目的

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体系需要认清贫困生的困难,在给予资金资助的同时,更应该开展育人资助,从而使受助学生真正认识的困难所在。高校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从而开展受助学生励志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生的难题。

(四)强化精准资助过程管理

在开展精准资助过程中,应大力开展监督管理制度。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从而加强对贫困生认定过程、资助评定过程、资金发放过程、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使贫困生公平的享受到国家资助,而且对贫困生的资助资金进行监管,从而保障我国资助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三、总结

我国大力开展教育资助工作,正是为了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对此,通过将如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从而构建“互联网+精准扶贫”的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体系,从而使受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回报社会。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