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敏
(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中小学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促使其形成正确人格的决定性阶段,是促使中小学生迈向理想高等学府的重要跳板。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着好奇、精力充沛,求知欲望强烈。当前,中小学生创客教育已走入校园,既顺应了新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又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其创新兴趣,使其成为“圆中国梦”的后起之秀。
通过在中小学营造浓厚的创客文化氛围,能潜移默化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兴趣。通过加强中小学创客课堂实践教育,能使学生充分了解创客文化的内涵,增强其创新意志和创造兴趣。校园创客活动可以锻炼中小学生将创客文化应用于实践中,情景模拟创客行为,这一过程能使中小学生历练创客行为,夯实创新意识。
创客教育的实质是加强创客文化培育,核心在于创新创造。首先,将创客教育引入中小学,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创客,提前融入到双创浪潮中,“上路”奋斗。其次,创客文化传递的是分享与合作理念,通过应用创客空间,可以使学生从小就接触到先进地信息技术,拓宽知识面,开发其智力。通过耳濡目染,创客文化所传递的分享与合作理念也将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懂得交流与合作,进而提升学习能力。最后,随着双创运动的兴起,创客教育逐渐融入中小学课堂,“小老师”、“课堂小发明家”便是创客教育的一种体现,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敢于提问、勇于质疑,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与学习能力。
实践性是创客教育的最终目标。加强创客教育、培育创客文化,不是单纯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是旨在通过创新思维的培育来切实增强其创新技能与实践能力。学以致用、动手创造是新时代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目前,部分中小学设立的创客空间,将作品展示、材料工具以及讨论分享集为一体,将体验式教学与系统式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充分体验创客文化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了其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受时代发展的推进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创客教育已经逐步进入中小学,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当前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教育过程是从传授到反馈的完整循环体系。在中小学教育中,受到升学的影响,语、数、外等课程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制定了明确地教学目标和课程重点难点,通过各种考试评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拥有完整的基础知识评价体系,致力于培养优秀学生,提高升学率。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小学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创客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已经逐渐引入中小学,但升学评价体制阻碍了创客教育的发展,受语数外等重点课程的影响,创客培育时间严重紧缩,且尚未形成完整的培育目标和考核标准,导致创客教育只浮于表面,缺乏实效性。
经济基础往往决定一个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受地区经济的限制,目前中小学创客空间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机器人、3D打印机、航模等已成为大中型城市孩子的常见之物,其创新思维敏捷,动手创造能力较强,创客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偏远地区,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备,中小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不到充分保证,创客教育更是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造成了偏远地区生源差、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恶性循环。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领路人。“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是学校办学宗旨,因此,不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学校经常通过网课学习、综合测评、教师大赛以及工资激励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升学率。但关于教师的培训,目前更多的集中于担任考试科目的教师,缺乏对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创客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专门的创客导师数量也较少,阻碍了创客教育在中小学的发展,无法满足新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学生形成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大力推动了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发展。新时代新征程,中小学创客教育只有迈进新阶段,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才能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敢于实践、勇于奋斗的创客学生,为中国梦的实现储备优秀的追梦人。
任何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制定完善的体系来保障。推动中小学创客教育顺利发展,学校必须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构建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师生互动、学生反馈、教师升华的良性培育体系。同时,中小学应完善创客教育评价体系,将中小学生创客的日常创新表现以及DIY成果纳入其考试成绩,避免单一化的基础课程测评,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拓展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促进教育公平,保证教育质量,必须加大物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投入。促进中小学创客教育的顺利开展和有效推广,需要发挥国家和社会的作用。首先,通过国家政策支持以及政府部门监督,开设创客教育课程,建设中小学创客空间,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促进创客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其次,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筹集社会资金,根据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培养要求,引入先进的科技设备,完善学校创客空间基础设施,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独立性和自觉性相对较差,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中小学创客教育,一方面可以加强基础课程教师培训,促使教师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加快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中小学需要加快引进优秀创客导师,从专业的角度制定创客教育内容与目标,通过有目的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使学生勤于思考,热爱发明,喜欢创造,从小树立科学的成才观。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面对当前创客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小学要不断完善创客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中小学生创客,使其成为创造中国奇迹的后备力量,共同汇聚起筑梦的澎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