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纪尧
(长春建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校企合作作为近些年来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作为联系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校企合作的模式更加看重从先行试的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方面,对高校的教育目标进行引导,是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适合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这符合职业及教育的一般规律,而校企合作也更能辅助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来说,虽然有很多学校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学采用了校企合作的模式,但是学校和企业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有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合作是学生,只是在进入企业后进行简单的锻炼。对目前双方来说,合作仅止步于浅、中度阶段。这样做不仅不能让学生得到有力的锻炼,而且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一)国际环境设计教育发展格局与发展趋势需要
环境设计艺术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和现代思想的重要载体,被许多国家视为经济和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人才需求使环境设计艺术教育得以迅速发展,其发展格局体现了经济及与文化发展的深层作用力。依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的教育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产业紧密联系,凸显应用性培养目标,并注重在环境设计中传承文化,已经成为环境设计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提出了“‘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职业教育思想。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也主要体现在强化专业特色、紧密联系产业上,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等教育模式,充分说明了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性,有力地证明了校企合作教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形式,也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
(二)国内环境设计教育的发展需求
我国环境设计艺术教育在获得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办学规模膨胀、办学模式趋同、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脱节、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近70%的高校设有环境设计艺术类专业,环境设计艺术教育单纯地扩大规模,教学模式单一,未能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与产业发展的需求脱节,未能体现环境设计艺术的“应用性”的特点。
(一)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决定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参照资料只有课本和少数的资料,并没有给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所以学生学习了很多的理论,却不能得到有效的实践。这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忽略在实际工作中知识和工作的联系,不能将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快速的运用到工作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使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通过真实的实践,让学生学习到在学校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这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未来就业复杂环境的适应以及对环境设计理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传统的民办高校环境设计类专业万勇老师教学方式有的过于封闭,学生和外界公司缺少应该有的联系。而且在学校任课的教师也缺少对目前环境设计专业就业市场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了解,导致学生在就业时遇到一定的阻碍。而且校企合作的模式,最重要的目标是在于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锻炼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学生通过工作让课本上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且也让学生成为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实用性人才[3]。
校企合作是我国近年来在包括环境设计专业等艺术类院校中用来提高产教融合的一种重要的途径。校企合作能够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进行良好的实践,用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锻炼,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将优质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所以以当前的校企合作作为基础,能够探讨出更多新颖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这样不仅能促进校企双方的发展,还能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