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泉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艺术教学的主体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民族意识以及个人修养,帮助学生确立目标性的就业规划目标。因此,需充分分析“翻转课堂”的形式特征,结合新时期的美术教学体制进行方法创新,从而显著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优化了传统宣讲式教学弊端,通过“互动”的教学形式,完善了学生对艺术的理解。
“翻转课堂”的形式主要融合了素质教学的背景特征,改变了传统课堂对“课内”和“课外”的划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主认知的形式明确艺术课程的内容。同时,在该体制的教学中,教师仅作为一个辅助性角色,为学生提出一定的教学建议,不会对学生的学习计划作出相应干扰[1]。由此可见,该形式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有效的项目划分,有利于学生深化对不同知识体系的理解。
当前美术教学的主体教学仍以传统化美术课堂为主,并围绕绘画艺术、素描艺术、写生艺术、临摹艺术等板块模型进行构建。而这一部分的教学体制和知识点的设计过于死板,并未将特色的、时代的、民族特征的教学内容与高校艺术教学相结合,直接导致核心教学形式基本市场建设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
美术教学的主体方式仍以教师讲述、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进行探索,而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美术教学的体制存在方向性问题。同时,教师过于重视对基础激发和画面审美的塑造形式的讲述,会导致教学逻辑不严谨的现象,从而引发诸多实践性问题。特别在新时期“互联网+”背景的艺术教学设计中,可能存在培养目标方面偏差,也会影响当前的艺术教学氛围。
新时期美术专业的实际教学中,需确立出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艺术发展和艺术内涵的特征进行创新设计,从而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探究实践、调查的方法内容,主动的探究民族文化的特征形式和发展形式,并针对该方法的内涵进行分析,从而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首先,教师需寻找对应的美术作品作品形式,将民族文化的发展价值与艺术文化的特征形式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实践探究。同时,教师需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辨析能力进行分析,综合性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不同知识点的应用价值和实践价值。其次,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差异拓展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探索,帮助学生更快的了解新时期的美术教学的本质内涵。如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引导这些学生以自主探索为主,明确美术教学的基本形式、核心意义等形式特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绘画、雕塑等艺术的表现技巧。通过认知不同形式的技巧内涵,不断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理解;而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应以引导为主,通过充分认知基础技法内容、技法形式的特征,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有效的引导中充分熟悉美术教学的特征形式,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积极作用。
教学互动应结合新时期的美术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将民族艺术融入至传统技法培训和技法教学当中,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认知美术教学的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学生们通过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各种美术技法的运用方法和运用技巧,并将这些技巧不断融入至新时期的学习理解当中,提高了个人对不同问题的认知了解。通过分析理解和小组探讨中理解了“美”的价值特征。
教师应融入“互联网+”的教学方法,将现代风俗艺术和地区风俗文化的实践内容与艺术教学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课余生活的理解和探究。由此,教师需借助有效的方法收集不同形式的资料内容,将高校艺术教育理论与相关资料文献进行综合,选取如座谈会、主体班会的形式进行教学创新,围绕内蒙古民族院校美术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方法构建,从而显著的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重视“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将该形式与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也能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让“翻转课堂”的形式丰富于高等民族院校的专业实践教学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