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春晓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9)
“工匠精神”是从古至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具有的一种隐性财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工匠精神”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本质内涵、价值取向存在关联之处,即强调培养高职生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因此,对高职涉医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所谓“工匠”,指的是技艺精湛的手艺人。中国古代对技术精良的医者称为“上工”,这是中医药行业最高层次的“工匠”。
(一)“工匠精神”是一种敬业的职业态度。“工匠精神”首先意味着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抱有敬畏之心,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成为优秀工匠的重要精神支撑。只有认同自己从事的职业,才能不断把“工匠精神”内化。因此,内化后的“工匠精神”是实践者的一种行为,主要概括为具备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严谨谨慎的责任心。
(二)“工匠精神”是一种极致的职业道德。做一个敬业尽责的工匠,职业道德的培养至关重要。在职业道德的培养中,教师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工匠精神”是尊师重教、授业解惑的师道精神,要“以德为先”,“德艺兼备”,陶铸中国工匠要用心实践。
(三)“工匠精神”是一种专注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其重点在于对专注和卓越的职业追求。工匠首先要具备高超精湛的技艺,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创新。工匠的能力从来没有局限于“造物”,还在于创新,要在不断地肯定与否定之间挑战自我,坚持不懈,继而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四)“工匠精神”是一种完美的职业理想。“工匠精神”是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工匠精神”是认真的精神、敬业的精神,要求每一个人能够专注自己的技术领域,精益求精。工匠时刻保持对专业领域的高度投入,注入一腔热血,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一)重视人文素养教学
德才兼备是现在职业对人才素质方面的重要要求,专业与人文素养课程属于高职课程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人文素养课则是针对学生道德培养,“三观”方面的正确树立。高职院校开设的众多专业课中,人文伦理与心理健康课程也应得到教师与学生的关注,提升课程开设质量的同时,帮助学生在后续的职业与人生发展中找到定位。加强高职涉医类专业的人文素养教育,有助于提高涉医类专业学生适应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加强医学专业课教育
作为培育学子与医务人员队伍的高职院校,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检验理论的机会,促进课堂与社会活动获得紧密联系,并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到这些专业的教学过程、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教师的业绩考核中,这样的处理,可以让学生的职业发展与教师的职称评价紧密结合,促进工作的落实更加切实有效。在对学生的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指导时,可以通过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学生进行整体性评价,包括职业定位,知识结构和就业意向等。
(三)搭建“工匠”培育平台
想要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应首先具备一支“工匠”教师,因为教育的最直接方式就是言传身教,这种方式也最具影响力。学校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教师培训、学业导师制等方式培养教师的“工匠精神”,让其时刻谨记这种精神在涉医人员言行中的重要性,同时指导涉医专业教学人员用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感染学生,让学生以教师为目标,在实际的实习与工作中像教师看齐。同时教师在教学的实践指导中也要用自己言语与行为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感受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与个人风采。
为了让“工匠”培育工作的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还需增加学校-医院、学校-企业的文化融合度,改善高职涉医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学生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塑造“工匠精神”的主要载体,是塑造学生职业态度和素养的重要方式。高等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基础上,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让企业文化的内容和价值内涵渗透在其中,伴随着校园文化一起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以“工匠精神”为主题,以平台构建校园文化,充分利用学校宣传途径如微信号、微博、校园橱窗、校园广播等宣传手段,利用学校专业技能大赛、社团活动等内容,让学生在校园中随时随地接触到“工匠精神”,并受其影响,在学习阶段逐步辅助学生塑造“工匠精神”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充分塑造工匠精神,为未来职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还需对学生在实习单位中的实际表现进行信息调查,可以使用电话回访、问卷填写等方式开展调查活动,及时了解实习单位学生的基本状态,也对学生在单位的适应情况进行信息反馈采集,掌握学生技能上的欠缺与个人表现,并及时了解单位用人的需求,这些信息的采集可以帮助教师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让培育方案细节得到更为详细得修正。在临床及企业实践中,学生们可以理解“工匠精神”的含义,并作为指导自己职业生涯的信仰。
高职涉医类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过程。因为这里面涵盖的素养种类很多,技艺、道德、素质、观念等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概念组成,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这些理念将会更为丰富。同时这项工作的参与人员也较多,校园、实习医院、企业、教师、医学学生等需恪尽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在工作对接中相互协调合作,积极对照“工匠精神”理念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指导,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