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科普志愿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2019-01-15 12:21李孝君
山西青年 2019年4期
关键词:志愿科普志愿者

李孝君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科普志愿服务是以服务社会为主题,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和弘扬科学精神为宗旨,通过自愿从事科普工作志愿者的积极参与,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不为自身谋取任何利益回报的公益性服务。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锋队,他们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良好品行修养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群体,更是为社会发展进步贡献自身价值的后备力量;而大学生党员科普志愿者队伍往往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又对志愿服务拥有很高的热情,因此,研究如何建设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的大学生党员科普志愿者队伍,对开展科普宣讲服务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以理科大学生党员深入中小学开展富有特色的创新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为例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党员科普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

(一)各高校已充分认识到“科教兴国”的重要性。很多高校依托学校现有设备技术逐步建立自己的科普教育基地,充分利用自身及社会资源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实践活动,组建了一支支科普志愿服务队伍。以学校科普基地为载体,通过学校积极宣传、与中小学合作等形式,为社会义务提供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等活动。对于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类的同学而言,科普教育既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又是他们的专长;对于高校来说,这样有利于培育具有科普专业素养的人才队伍。

(二)高校大学生党员科普志愿服务队伍优势。在人员构成上,高校大学生党员志愿者,具有较高的党性觉悟,整体综合素质较高,是科普志愿服务队伍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高校拥有专业教师队伍,“高校作为人才密集的团体具有强有力的科研实力,掌握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与科技前沿知识”[1],有利于为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提供相应的专业知识培养,并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提供专业性指导。

(三)高校大学生党员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科普志愿服务的管理机制仍需完善,大学生党员科普志愿者具有流动性,随着学习生活周期而不断发生变动,导致科普志愿组织成员很难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形成相对较为稳定的实践群体;缺乏系统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制;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往往局限在固定的节日;尽管大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属于自觉行为,但是必要的激励机制如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与关爱激励,有利于激发其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大学生党员科普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

(一)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高校要继续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把“服务奉献,责任担当”作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培养目标,紧紧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自身专业及学生党员特点,积极开展深入基层、深入学校的创新科普教育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党员在社会服务中得到锻炼,得到提升,得到成长,努力培养学生党员服务于社会、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真正起到引导、带动、激励的正向作用。

(二)要加强对科普志愿者的培训。志愿者在上岗之前,邀请专家、社会经验丰富的先进志愿者典型和专业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定期做好志愿者上岗后的后续培训工作,帮助志愿者更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精力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对科普志愿者的培训既精简又要专业化,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工作。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专业优势,提升他们对科技以及所学专业领域了解的广度和深度,让他们更好地进行科普服务。

(三)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管理。大学生党员开展科普志愿服务必须依托学校平台,如果学校管理越健全有效,越有助于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能力的提升。可以结合实际成立党员科普宣讲团,同时需要制定详细的奖惩办法,对表现优异者进行嘉奖,可以让受益群体对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作为对志愿者奖惩的重要依据。科普实践活动结束后,以文字、活动图片、视频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总结,通过校园网、微信、微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无私奉献的服务理念,号召更多党员群众参与进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科普宣传已成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创新的重大任务。大学生党员科普志愿者走进社会,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既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明确了作为党员所应肩负的社会使命。高校要在大学生党员科普志愿服务上致力于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建设,推动科普教育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志愿科普志愿者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科普达人养成记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志愿中国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科普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