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童年消逝”问题研究

2019-01-15 09:54
山西青年 2019年8期
关键词:消逝校园文化儿童

杨 铭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一、“童年消逝”的原因

对于“童年消逝”这一问题,很多人是不解的,更不能理解正常的儿童怎么突然没有了童年。我们认为的童年应该是由很多美好的童真记忆组成的人生阶段,它与年龄无关,这就是大人往往在谈论自己以前“不懂事”时,都觉得很傻但是很怀念的原因,然而在当下自媒体横行的阶段,儿童的童年的确正在消逝,这不是危言耸听。当前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共识,就是现在的儿童越来越聪明,儿童走路还不稳却可以熟练操作平板电脑玩切水果游戏,至于四五岁的儿童直接用鼠标玩网络游戏,能调动全身进入到游戏中,也成为了屡见不鲜的事实,这也正是整个社会都认为儿童越来越聪明的原因。

最新研究认为,儿童越来越聪明主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现代社会物质更加丰富,父母教育水平高,儿童启蒙教育早,自然会有一个更高的起跑线,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我们对聪明的定义也发生了改变,在之前缺乏自媒体的时代,很多儿童都只能读书,没书的儿童就只能到处玩,家长缺乏评判的标准,不知道如何开发儿童的智力,而现在很多电子产品都是高智慧高技术代表的结晶,而一个儿童就能进行熟练操作,家长自然会觉得儿童变聪明了,不过无论是真的变聪明了还是成人的错误认知,儿童的童年正在消逝却是不争的事实。儿童童年的消逝与媒体信息的过度接触有关,而现代传播知识最广泛的就是自媒体,特别是在城市中,一个儿童单单是在上学和放学途中,会被动接受的知识至少都在上千条,和以前相比,儿童需要5年才能接受的知识基本在2年内就能全部掌握,所以当五岁的儿童以专业的眼光为你推荐某个产品时,她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儿童,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

二、“童年消逝”的危害

如果说随着儿童的智商提升加速,童年逐渐变短甚至消逝,我们倒不用过于担心,而在自媒体的影响下,儿童的智商是否真的在提升仍是一个疑问,自媒体带来的往往是良莠不齐的信息,甚至携带了大量低俗、暴力的信息,完全不符合儿童的发展方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儿童表达能力亟待提高

自媒体的高频错误词汇是导致儿童表达变的困难的原因之一,如今在学习中,很多作文老师都会不时在网上抱怨儿童的作文越来越深奥,其中像是一些网络词语根本就看不懂,比如“酱紫”“蓝瘦香菇”等等,还有一些词汇除了谐音外没有任何意义,还有诸如“咳不容缓”、“骑乐无穷”等词汇经常被自媒体误导,这些故意错用的词语也被儿童当作了原版使用,影响儿童对词语的正确理解。除了作文能力,儿童在感情表达上也会出现问题,一些儿童被自媒体误导使得所唱的歌曲与年龄段不符,我们成人听到的再也不是纯真的童谣,而是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歌曲,尽管儿童不一定真正了解含义,但是耳熟于心的歌词被小孩唱出来却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此外,儿童的表达能力变得困难也与自媒体时代下的信息泛滥有关,信息的广度增加,深度减少。儿童沉浸于新媒介的多彩信息中,对真实的人际互动缺乏兴趣。在聚会中,大人和儿童一个手机互不打扰的场景屡见不鲜。这些都影响到儿童的语言表达和交往技能。

(二)媒体的功利心态影响儿童价值取向

以盈利为目的的自媒体侵蚀儿童的认知,让儿童变得更加趋于功利,这体现在对儿童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上。直接影响体现在自媒体时代“把关人”缺失,功利主义的媒介信息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频道的广告无时无刻不在宣传新颖奇特的产品,媒介宣扬的是一种灰色的消费主义。儿童正处在早期社会化阶段,是非观念正在形成,一旦家庭、学校和大众传播媒介的规范要求和价值标准出现冲突,儿童会陷入迷惘和困惑,不利于心理和行为的健康发展。而所谓的间接影响,就是自媒体先是感染了家长和教师,而教师和家长再用功利心态去影响儿童,在生活中家长见面攀比儿童成为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家长的面子与“利”挂钩,一旦失“利”便将结果归结为儿童不努力。在学校方面,儿童的学习成绩往往与教师的工资挂钩,教师一旦因为儿童表现不佳受到处罚就会对儿童进行破口大骂,很难想象整个社会都处于急功近利的心态下,辨别能力和自主能力差的儿童还如何能独善其身。

(三)儿童过早成人化

这里所说的儿童过早成人化,不是儿童变得“懂事”,而是儿童在媒介文化的浸润中,洞察了成人社会的秘密,过早进入了成人社会,儿童与成人世界的界限面临倒塌的危险。其具体表现是儿童非常热衷于暴力和犯罪,对于社会矛盾展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对于家长和教师的教导和规劝视作束缚和压力,他们常用的口头禅就是“我已经长大了,不用你管”,然而在行为能力上,他们毕竟是个儿童,一旦发生冲突,儿童的安全很难得到保证,这才是家长们最担忧的,甚至会形成网络帮派进行违法犯罪。

三、控制“童年消逝”的具体措施

(一)整顿自媒体,从根源上控制信息输出

既然自媒体是导致儿童“童年消逝”的主要原因,那么从根源上对媒体进行整顿是最“治本”的手段,但是在实施上,这个手段的难度很大,投入很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建立审核体系,提升审核标准,对于一些低俗,错误的言论直接禁止发布,增加实名制的使用范围,可以是虚拟的网站,也可以是实际的网吧等场地,总之要严格控制上网人员的年龄段。媒体本身也要肩负舆论引导责任,履行社会职责,约束自身言行,提升媒体队伍的专业素质与服务质量。媒体应避免过度重视经济利益而不实报道,避免过度夸大娱乐成分而忽略道德层面的教化意义。

(二)家长以身作则,帮助儿童矫正价值观

既然从社会层面完全控制自媒体是不可能的,那么在家庭中,家长以身作则,控制儿童对自媒体的接触是最有效的办法,如果说学校是儿童的第一知识累积课堂,那么家庭就是儿童的第一价值观培训课堂,在家庭中,父母本身的做法对于儿童的影响很大,事实证明,如果父母是那种一下班就玩手机,刷微信,逛朋友圈的人,那么儿童也会跟着模仿,因为自己的父母都是这般做法,否则再有效的教育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在具体实施上,家长自己要多以书籍为知识的获取源泉,通过筛选将适合儿童的书籍送给儿童;在信息接收方面,帮助儿童进行筛选,学会判断信息的正误和蕴含的价值,在家庭网络方面,开启未成年人上网保护,控制儿童的登陆权限和上网时长,这些都能有效保护儿童免遭或者减轻受到自媒体的消极影响。

(三)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校园作为儿童学习和交友的场所,是儿童成长的主要场地之一,而校园文化的优劣是是否能留住儿童童年的关键因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开朗的校园文化,能让儿童感到愉悦,激发儿童最本真的本性,释放儿童自我,这才是儿童童年该有的样子,通过和亲密的小伙伴携手成长,学校才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而如果校园文化本身就已经被自媒体影响,充斥着暴力和功利,儿童是不可能会有安全感的,在有压力的氛围中,儿童会产生畸形扭曲的价值观,这又会反馈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留住儿童童年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消逝校园文化儿童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消逝的红颜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消逝的打麦场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