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中凯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 经营开发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近年来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的可持续发展阶段,发展速度逐渐放缓。新常态下,东北经济开始下滑,经过百年建设开发的东北,部分资源面临枯竭或半枯竭,产业效益也开始降低,经济结构的问题逐步显现,使东北经济陷入发展困难的怪圈[1]。2016年,我国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产业政策密集落地,为黑龙江省粮食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铁路运输业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调结构”的背景下,应尽快优化升级铁路运输经营模式,加强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主动将铁路货运产品融入现代物流业务[2]。
鉴于产业结构调整与铁路运输业发展之间联系的复杂性,从分析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入手,论述产业结构调整对铁路运输业的影响,并提出可行有效的铁路运输经营策略。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间和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和数量对比关系[3]。从粮食生产形势、存在的问题以及粮食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3个方面分析黑龙江省粮食产业结构发展状况。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常年稳定增加,但近2年在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下略微下降。2003—2015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从2512.3万t增加到6324.0万t,稳居全国首位,年均增长速度达8.2%,在2015 年实现了“十二连增”。2016、2017年因产业结构调整,粮食产量略微下降。其中,玉米产量从2015年的3544.1万t减少至2017年的2895.8万t。预计到2020年,粮食总产量较2016年增加292.6万t。其中,玉米减少421.0万t、水稻增加108.0万t、大豆增加72.0万t、小麦增加23.6万t、杂粮杂豆增加35.0万t、马铃薯增加475.0万t,粮食产量逐渐回升并保持增长,黑龙江省仍是粮食生产大省。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起到“压舱石”的作用。虽然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产品种类单一、优质产品比例少、农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等[4]。其中导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的最主要原因是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每年产出的粮食大部分以原粮的形式售出,例如,玉米销售仍以贩卖给粮库为主,深加工能力不足;淀粉系列、酒精系列和功能性系列下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由此导致黑龙江省的铁路运输产品相对单一、附加值低,对运输的技术性要求低,难以开发为物流服务的专业化设备,难以通过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物流园区和实施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实现现代物流企业的集约化、协同化发展[5]。
近几年,黑龙江省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对粮食产业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2017年中央1号文件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题,持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向大豆、杂粮方向调增,并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行业,发挥品牌引领作用。黑龙江省《全省加快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粮食加工转化率,围绕具有市场前景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通过市场化招标确定投资主体,合理布局玉米深加工项目,提高玉米深加工比例,促进玉米深加工产品向中高端延伸,围绕淀粉系列、酒精系列和功能性系列开发生产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例如,我国决定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为黑龙江省发展玉米燃料乙醇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目前大批企业有意在黑龙江省开展玉米燃料乙醇项目,预计到2020年末,全省玉米深加工能力60万t/年以上的大型企业达到20家,全省玉米深加工能力达2500万t/年,玉米实际加工量可达2000万t/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黑龙江省提高粮食深加工的进程有很大促进作用,意味着省内产业结构将发生改变,而产业结构是影响铁路货物运输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铁路货物运输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提出铁路货物运输经营策略。
黑龙江省粮食深加工能力不断提高,一定程度遏制了粮食的外运,铁路粮食运量将减少,主要原因有2方面:一是深加工原粮需求增加,直接外运的原粮将明显减少,原本铁路固定的粮食运量将减少。粮食深加工企业大都建立在粮食主产区,收购其周边农户粮食就能满足基本生产需要,由于运输距离短,通常以公路运输的方式采购原粮。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粮食价格产生影响。在调减玉米产量的同时,玉米需求又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供应趋紧的市场预期,造成哄抬粮食价格,南北难形成利润差价,外运量减少,这也是影响铁路粮食运量的主要因素。
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和运输发展的情况可知,物流运输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物流运输需求结构的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发展[6]。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铁路货运需求在数量上增加的同时,其种类、品质也趋于多样化,铁路货运需求者由单一、少量、同类趋于多元、多量、差异化[7]。主要原因是用于粮食深加工的煤炭用量和粮食产成品总量之和将接近或多于原粮消耗。一方面深加工企业生产用煤大约是原粮的33%,另一方面深加工产品能达到原粮的70%左右,即煤炭和深加工产品的总运量能达到或超过原粮的运量,这对铁路货运需求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这些适合铁路运输的货源均需通过营销策略争揽。
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原有的以原粮输出为主的运输格局。随着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在省内布局建设玉米深加工项目,玉米外运量将持续减少,淀粉、酒精等粮食深加工产品的外运量将不断攀升。面对这种变化,铁路运输企业需要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和发展措施,在铁路产业链延伸、经营领域拓展、新项目开发等方面做出应对[8]。
(1)加快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新建粮食深加工产业项目,需要配套铁路专用线设施满足大运量、稳定的运力需求。除产品外运外,这些企业还需消耗上千万吨的煤炭等原材料,如果按照既有建设模式,企业和铁路单独建设铁路线路基本都无力承受巨额投资。为破解资金难题,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依照实际情况,采用新思路加快专用线建设进度,解决产品和原材料运输需求。
(2)创新物流解决方案。玉米深加工企业的主要产成品是淀粉、饲料、燃料乙醇等,这将对运载工具和物流组织方式提出新的需求。优化物流解决方案,配置新的运载工具,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实现双方融合发展,同步增加物流服务效益是铁路运输企业的必然选择[9-10]。
(3)全产业链深度合作。玉米深加工企业不仅需要消耗大量原粮,同时在生产中需要采购相当数量的煤炭等原材料,尤其是在原粮、原煤送达,主副产品外运方面,都为铁路运输企业深度融入企业全产业链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契机。
3.2.1 开创专用线建设新思路
目前哈尔滨局集团公司与象屿集团有限公司、阜丰集团有限公司、国投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的重要内容是采取分段建设、分层建设、路地共建、铁路代建4种专用线合作建设模式,共同推进相关玉米深加工项目设施建设和投产后的物流合作。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明晰,通过合作建设专用线模式,可以锁定更多的运量,提供更多深入融合、协同发展的机会。
2016—2019年5月末,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已与富锦粮食产业园区、北安象屿金象生化科技有限公司、齐齐哈尔龙江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绥化象屿金象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等粮食深加工企业合作建成铁路专用线8条,累计固化货运发送量401.72万t,固化货物到达量104.85万t。目前在建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投生物生物能源(海伦)有限公司粮食深加工企业铁路专用线2条,按可研设计,年运量将达502万t。已签订协议或达成合作意向的有黑龙江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投生物能源(北安)有限公司、国投生物能源(鸡东)有限公司3条粮食深加工企业铁路专用线,按可研设计,年运量将达406万t。
3.2.2 实施物流总包新模式
拓展物流总包,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开展“一站式”运输服务,不断开发物流运输新产品。密切与锦州、营口、信丰、安通等港口和船务公司合作,开行多式联运直达品牌班列,提升运输服务价值。
2018—2019年5月末,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旗下哈尔滨铁路物流有限公司完成物流总包运量372.5万t,其中达易通淀粉项目,2018年4月1日—2019年5月31日,绥化—鲅鱼圈北共开行481列列车,共计24254车。哈尔滨局集团公司与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罐式集装箱运输,实现铁路、公路、海运之间的无缝运输。同时完成象屿集团有限公司绥化张维屯二期专用线、阜丰集团有限公司榆树屯专用线的开通运营准备工作,针对新增运量做好物流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3.2.3 尝试全产业链深度合作
在尊重行业规则和金融准则条件下,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在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下实现均衡运输,为企业节约资金成本,实现金融综合效益显性化。
哈尔滨铁路燃料运销有限公司作为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已为阜丰集团有限公司、象屿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煤炭全产业链服务。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采购、运输、仓储、专用线送货一体化服务,不断提升与合作企业的粘合度。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铁路货运量、货运需求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着铁路运输业的发展。黑龙江省势必会把握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良机,改善地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状况,提高产业效益。铁路运输企业应当配合产业结构变化,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与发展方向,促进铁路运输结构与地区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从而加快铁路运输服务与产业链的融合,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