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卫
(流水镇新坝九年制学校,陕西 安康 725015)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阅读能力,除了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之外,还应该有效利用课内外阅读资源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和思考空间,在课堂上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其能够针对某一语篇或某一中心思想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升其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初中学生年龄较小,因此在理解文学语篇或是文言文的时候,由于只是水平的局限经常会出现偏差,产生许多阅读障碍,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层次,一个班级学生阅读能力等级的划分也会越来越明显。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将问题提出来,和其他学生一起探讨,既能大大提升教师的公信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整齐划一,在问题的探究中学生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其思维的拓展性延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会更加乐于参与到课堂的阅读讨论和探究中,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来说具有重要意义[1]。
中学语文的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其中仅作为引导着和教育者的角色,需要将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在布置完阅读任务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阅读心得和经验,因此,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会根据学生个体素质甚至是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要求教师注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启发其能够更善于理解文章,站在和作者的同一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跨越历史时空感知阅读魅力从而提升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要积极转变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之外,最主要的是要求教师以课内的教材为依据。具体来讲在预习的环节中让学生通读下节课要讲的阅读篇目,查找与作者相关的资料,遇到不懂的问题做出标记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和探究的形式加以解决。在课堂上,教师针对阅读文本内容为学生布置课堂阅读任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自主阅读,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逐渐学会思考,教师针对重点或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教师也开展自主阅读教学的时候,为了突出探究性和实践性,需要适当应用鼓励性语言为学生构建自信心,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探究阅读中来,进而积累丰富的阅读量,为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首先在课外自主探究阅读材料的选择时候,教师依然要以课内学习资源为依据和蓝本,例如在学习鲁迅文章的时候可以选择鲁迅先生其他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更明确地感知鲁迅先生一生的创作背景和不同作品所表达出或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自主探究阅读目标,将学生分为几个课堂探究小组,每一组带着不同的阅读任务完成课外延展,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和指导。最后,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评价的时候也需要接受学生的测评,根据学生的反馈来优化教学形式,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2]。
首先,要求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提升对文本材料的感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式地让学生在逐步把握文章脉络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阅读也应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第一是粗读,消化生词和生字,并对基本的文学常识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在确定文体、文风的情况下进行精读训练,让学生有效把握文章的基本情感走向,由教师讲解重点的知识点和句型等,开阔学生思路。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迁移和过渡,将所有阅读的感受记录到一个本子上,日后再遇到类似的文章或者语篇可以举一反三,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量,也有利于知识点和阅读情感的迁移,对培养学生较高的语文素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感知力,在强化其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的同时,为增强其语文素养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的阅读训练中,教师应该针对课内教材开展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有效拓展课外自主探究阅读素材,科学设置自主探究阅读的教学流程,使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水平都能有所提升,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