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 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经纬小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低年级小学生已能初步控制情感,但还不稳定,到了高年级,他们的情感趋向稳定,关注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他们的道德情感初步发展。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目标,新一轮课改注重引导小学生心理健康,作为《道德与法治》的任课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渗透,完善学生的情感,构建他们健康的心理。
人的心理是会变化的,通过心理上的关注和引导是能够对学生心理健康起到渗透和教育目的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患病率为21.6%,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厌学、依赖、困惑的学习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大脑呈抑制的状态。第二多疑恐惧的心理普遍存在,对事焦虑,极度胆小,喜欢独处和异想天开。第三对人冷漠,不管是家人和老师同学,都表示出一种冷漠的心理状态,不想被人关心也不想关心他人。第四逆反心理严重。不听家长和老师的劝阻,有时候甚至对着干,任性和敏感是他们的代言。上述表现已经不是个别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已经越来越多的表现在当下的小学生身上,已经成为了一种迫切需要解决问题。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是他们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有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有利于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构建。目前处于小学阶段的大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越来越迫切,而在传统的教育中对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重视的,以至于当前我国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小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刻不容缓。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改变以往重知识轻心理的教学策略,通过教材中的教学资源,着重加强对学生心里健康的引导。对于小学生来说,智能的训练和人格培养是同样重要。例如,在学习“感恩”的时候,组织小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让他们感受父母的不容易,从而学会感恩。
小学生他们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改进教学方法,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乐于学习,乐于释放。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肯定积极的,引导消极的,充分关注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心理体验,尊重学生心理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体验。例如,教师在对网络安全教育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案例,来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让小学生了解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认识自我和认识他人的阶段,主要是对自我的认识,他们还缺乏全面而客观的认识,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内容引导小学生全面的认识自我,不仅能够接受自己的成功,还要正确的接受失败,根据小学生自身心理成熟的水平、引导思维客观性,从而正确的认识自己,避免出现自我感觉良好、厌学、叛逆、暴躁、焦虑、自卑甚至自我否定等等情况的出现,促使他们悦纳自己,长大后悦纳他人。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能够实现多边学习,创建了一个人人参与人人思考的学习氛围,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在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合作小组的教学模式,学生积极参与,朝着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发展。在尊重差异性基础上,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和正确处理关系的能力。
小学生因为他们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身体和心理都正处于发展的阶段,他们还不能实现自主学习和自我培养,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需要教师充分的发挥引导作用,如果教师的心态好,心理健康,那么他所任课的班级的学生的状态多数是积极健康的。教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用正能量宽容的接纳不同层次和不同表现的学生,给学生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
在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时期,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并重,甚至德育更为重要,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巧妙地渗透心理学教育,充分利用本学科特征,将心理学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结合,发挥其育人功效,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心态,形成健康品格和心理,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