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融合下新时代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2019-01-15 06:22:50陈学云范秀仁
山西青年 2019年7期
关键词:公共课专业课职业道德

陈学云 范秀仁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0)

工学融合、校企共育,作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界广泛的共识。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的高等学校和企业通过工学融合“双主体”合作共育的方式,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校企合作育人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学生学习空间的位移和环境的变化,以及传统的学校单主体育人思维惯性,在人才培养工作的价值定位、教学内容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冲突,特别是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时效性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如何解决校企融合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不适应性,发挥学校和企业乃至家庭的各自育人优势,形成同频共振的育人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校企融合模式下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校企深度融合的体制下,不仅仅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全方面的高素质、高技能。就体现在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团队精神等方面。这就要求高校在平时的思政工作中,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基本道德的教育和培养,还要体现企业对学生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灌输等方面的需求,如工作中的人际交往、企业价值认同、团队精神、爱岗敬业精神等等。

高校的思政工作不是存在于象牙塔中,而应该放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下检验才有意义,当学生踏上社会,最终要走上工作岗位,为企业服务,这时候,一方面考验的是学生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接受和学习能力,也是决定学生是否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重要因素。笔者在多年的思政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并不是专业能力不够,而是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岗位对员工在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要求,如没有团队精神、工作责任心不够、缺乏抗压能力等等。

所以,在校企融合的环境下,学校要和企业建立校企联动机制,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思政工作中去,将社会、企业对人才在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方面的需求,贯穿到日常的思政工作中去。

二、建立多维度校企合作思政工作模型

对于校企深度融合下的思政工作,一方面要突出以校企双方共建共育的机制,成立协同工作小组;另一方面,要构筑多维度的思政工作模型,在公共课、专业课、企业课程、讲座等不同的层面融入企业在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一)校企联动的思政工作小组

采用项目负责制,由企业和学校思政部门的领导和专业老师组成思政工作小组,共同负责校企共建共育的思政管理机制。

一方面,思政工作的标准的确立,明确要在哪些课程、学生活动、校企合作项目中植入企业的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的内容。学校和企业在这方面要确定一个标准,并形成一个可以执行的方案。

另一方面,校企联动机制的确立,双方明确工作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路径,如学校主要负责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如在公共课、专业课、学生活动中,负责对学生基本的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如基本的对社会与他人的认知、自我认知、对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知等。企业负责对学生进行社会和职业方面的价值引导,如什么是正确的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和担当、团队精神、爱岗敬业精神等。

(二)构筑多维度的思政工作模型

要在校企双方的工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需要从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校的公共课、专业课、学生活动、校企合作项目中,可以分不同的层次对学生进行引导。

三、不同维度的思政工作层次划分

(一)公共课

在公共课的教学中,主要负责的是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信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进行熏陶的,如通过语文、英语、阳光心态等课程,从情景、案例、活动等方法进行引导,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缺乏真实的参与和体验,不能有效地深入学生的心里。

在校企联动的机制下,企业应该为学生提供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配合学校的公共课教育,应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企业的讲座、参加企业在学校的活动,在实际的情景中,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二)专业课

专业课的教育中,一方面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另外一方面,要注重在技能培养的同时,贯穿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

在实操项目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刻苦钻研职业技术、发挥创造才能的精神,发挥学生在职业方面的自觉精神,同学们应自觉学习这些理论知识,自觉学习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光辉榜样。

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工作中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禁止做的,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品德,增强善恶、是非、荣辱观念,保证自己职业道德行为方向的正确性,即学会做人。

在专业课的思政工作中,仅仅是学校的专业老师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一线工作人员参与到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中来,通过企业的企业文化、规则制度、企业氛围来影响学生,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企业兼职教师给学生授课,担任课程的兼职教师,将企业的项目和任务带入课堂,在项目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准则,并内化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中。

(三)校企合作项目

目前学校和企业的深入合作有共同成立学院、订单班、顶岗实习等,在实际的校企合作项目中,可以校企双方共同跟踪,发挥“双主体”的作用,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政方面的教育。

一方面,如果参加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生相对比较固定,学校和企业可以给思政教师和专业老师提供一定的工作条件,安排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校企合作项目中去,与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从而保证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保证学生能有效地参与校企合作项目。

如果企业实训的学生比较零散或者不太固定,可以指定专门的专业教师或辅导员开展场外教育指导,如通过现场走访、网络沟通、电话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参与企业项目中的思想动态以及心理诉求,以便帮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和适应企业的需求,为将来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另一方面,另外,校企深度融合重要特征是强化人才培养的社会性和实用性,为适应这一模式下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应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和方法,尽量使思政教育与学生从事的专业及企业生产活动深入融合、紧密对接起来,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受教兴趣,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总结

要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思政工作联动机制,要从两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和评价。在校企合作逐渐深入的情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应强化企业的作用,提高思政评价的客观性和针对性,另外一方面,确立企业和学校联动的工作机制,确立统一的价值标准和思政工作标准,并且贯穿到学校的具体的教学和校企合作项目中去。

猜你喜欢
公共课专业课职业道德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8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7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18
实践应用取向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应用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