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正琴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60)
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多年发展,已在高校中普及并逐渐引起重视,那么提高就业指导的质量已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要想提高就业指导工作质量,就必须从服务对象着手,调查了解学生对就业指导的满意度,为此,本文为了使调查数据更准确,结果更真实,选择以甘肃省高职院校为例,对毕业生展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学生满意度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80份,其中女生有效问卷120份,男生260份。
问卷主要针对2015届毕业生,调查其对甘肃省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就业的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开展的招聘活动、其他就业服务(如就业手续办理等)等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调研结果分析,毕业生对就业指导工作整体比较满意,其中对“校园招聘会”方面满意度最高,而对“创业指导课”的满意度最低,为此甘肃省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是就业指导的短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逐渐渗透我们的生活,例如家用吸尘器的出现,使人们逐渐从繁琐的家务中解脱出来,另外,很多工厂与车间,已经开始大量使用机器人,例如:货物搬运工、流水线焊接工、喷涂工等操作简单的工种,正逐渐被“机器人”所取代,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将正式上岗亮相。“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是制造业智能化时代,这一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职业教育作为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应率先适应社会需求,积极探索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复合型人才,即掌握一项专业技术,并且熟知该专业相关领域,集创新、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成为高职院校适应新时代的突破口。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积极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新形势,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在全国率先进行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推行“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要求其在校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再拓展一个相关专业,率先引领跨院系、跨专业、跨学科的交叉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机制。
现阶段,甘肃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仍然停留在传统制造业层面,即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基层操作工,而“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需要智慧型、复合型人才的推动,一些低端的、机械的流水线操作工将随着传统制造业退出历史舞台。作为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适应时代步伐,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合格的新时代制造业者,助力“中国制造2025”的快速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由原来的“粗放型制造”升级为“绿色制造”。制造业发展人才是核心,绿色制造的实现需要具备较强生态伦理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推动。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输出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及生态伦理意识,并将其内容纳入就业指导教育体系,使“中国制造2025”形态下的经济发展保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雾霾”现象逐年凸显,北京、南京、武汉等地最为严重,据了解,雾霾形成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汽车尾气、燃煤、工业生产废气、建筑和道路扬尘、可生长颗粒、家庭装修粉尘等;另一方面主要指气候因素。“雾霾”现象即是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后果,为此,“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绿色发展是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和制造业人才输出地,加强学生的生态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尤为重要。
《中国制造2025》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我国在15世纪之前就已拥有享誉海内外的,标有“中国制造”的精品丝绸、陶器等手工艺品,拥有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的中国传统手工艺者,充溢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然而发展至现今,西方制造业已经远远超于我国制造业,而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在世界品牌份额中占比较小。品牌源自质量,质量凭靠技术,技术始于人才。为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加强学生“工匠精神”教育,即精益求精的专业教育。
综合来看,就业指导工作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就目前形势来看,“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实施将推动就业市场发生巨变,同时,生产企业的重大变革,对人才的需求也将提出更高要求,为此,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紧跟时代主题,勇于创新变革,引导更多大学生做新时代的掌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