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发展基本态势与粤港澳大湾区电视剧发展对策思考

2019-01-15 03:34杨明品
粤海风 2019年5期
关键词:影视剧粤港澳大湾

文/杨明品

一、当前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基本态势

近十年来中国电视剧经历了一场狂飙突进的发展运动,在管理导向和市场调节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电视剧的创作传播一直前行。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作品数量质量均有提升;另一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高原需要巩固,高峰仍很稀缺。随着传播平台、购买市场的深刻变化以及发展定位的不断调焦,中国电视剧正处在守正创新的关键阶段。

第一,电视剧发展的顶层设计释放明确信号。去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对新时代电视剧工作做出重要部署,确立了五条原则:加强创作规划,打造精品力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内容、制作和传播上坚决遏制浮躁之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满足人民新的审美需求,打造更多的精品力作;坚持不断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淘汰冗余产能,实现向质量型发展的根本转变;坚持创新发展,适应网络传播规律,实现优秀作品传播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强化国际传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用电视剧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更多更好地走出去,努力打造国际市场的中国电视剧品牌形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目前,电视剧总的政策取向是聚焦中国史诗般的伟大实践,聚焦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聚焦全面建成小康、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推动重大革命题材、重大现实题材、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巩固高原、力攀高峰,繁荣精品创作生产。电视剧繁荣发展的制度机制正在完善。

第二,规划引领机制基本建立,重点项目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总局主动、省局联动、行业发力,优化选题规划和项目孵化,以规划引导创作。围绕改革开放4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建党100周年、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等重大节点,总局电视剧司编制了“2018—2022年百部重点电视剧选题规划”,规划紧扣主题和主旋律,基本形成了推出一批、储备一批、创作一批、谋划一批的重点选题生产格局。从以《大江大河》等为代表的改革开放40年展播剧、以《外交风云》为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两大系列展播剧看,规划引领成效显著,在主旋律电视剧主题表达、故事讲述、演员表演、审美价值、制作质量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电视剧创作与传播生态。

第三,优秀剧本引导扶持机制日益成熟,扶持向全链条升级。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总局持续实施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及剧本扶持引导项目,由省局组织剧本申报,总局组织专家评审,对优秀剧本的扶持覆盖体验生活、剧本写作、制作到宣发。这一机制以剧本创作为核心,以主旋律创作为导向,以艺术价值为尺子,树立了新时代电视剧创作的标杆,这些信号传导到市场中,产生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各省局也组织电视剧扶持评审和专项资金,形成了不同层级接力扶持的局面。与此同时,总局加大好剧推介力度,常态化组织优秀电视剧的研讨推介,放大鼓励支持优秀电视剧的声量,严肃的创作之风得到张扬,脱离时代的浮躁之风得到了遏制,创作正气得到极大提升。

第四,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回归,主流题材聚焦凝聚正能量。从电视剧创作基本盘来看,经过几年的强力扭转和多方调理,电视剧创作环节、播映传播环节现实主义作品占据主流,题材类型不断拓展,创作手法丰富多样,艺术品质整体提升,抒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品越来越多。既有高扬时代主题的作品,如《最美的青春》书写绿色发展主题,《大江大河》奏响改革开放的“心灵史诗”,《黄头高天》歌唱农村改革发展,《大浦东》描绘中国金融业的崛起,《激情的岁月》刻画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外交风云》全景展示新中国外交大戏。这些都是反映重大主题的时代雕塑式的正剧,体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厚重与成就。也有叙写各阶层普通人命运的生活剧,如《那座城那家人》写尽大难之后的生活重建和精神重建以及亲情和爱心;《父母爱情》通过一位普通军官的家庭生活反映时代的变迁;《外滩钟声》描绘大都市小弄堂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写出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可贵的是,现实主义创作追踪时代足迹,把镜头探照到年轻人的新生活新场景,探照到各种职业各种人群,把当代中国在生活层面的丰富多彩和时尚进步尽收剧中,十分生鲜活泼。

第五,电视剧创作出现“两稳一集中”现象。目前,县市局制作和投入进入调整期和转型期。“两稳”体现在生产结构稳、产量稳。2018年,通过备案公示的剧目1178部46290集,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当代题材分别占60.27%和57.09%,现代题材分别占5.35%和4.99%。现实题材是创作热点;2018年制作完成并获准发行的电视剧323部13726集,较上年略有增加,现实题材分别占63.16%和60.25%,现实题材的主流地位进一步巩固。“一集中”指的是电视剧制作地域相对集中。2018年电视剧制作发行数量排在前七的地区是浙江、北京、上海、广东、江苏、陕西、湖南。浙江、北京、上海的发行总部数比重均在15.8%以上,广东的比重仅7%,这个数据说明广东从产量占比来说,只有前三的不到一半,其在全国电视剧生产格局中分量相对较小。广东是经济和文化大省,但电视剧制作与此并不相称。全国电视剧生产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北强南弱的特点。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广东为什么电视剧生产却并不活跃?

二、大湾区电视剧创作与市场的 独特性及其特殊价值

(一)大湾区应成为中国电视剧创作多元拼图中最独特的板块

电视剧是时代的记录、生活的映现和活态文化的载体,既有全国的共性,也有地域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构成了多彩的艺术魅力。当前电视剧创作的东强西弱、北强南弱现象,意味着西部地区和南部的发展变迁在电视剧中没有得到充分反映。

20世纪90年代广东创作的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外来妹》等就是广东引领时代变化的一种艺术投影。有人提问,为什么近年来少见广东出品的南派电视剧在全国引发热议,甚至以广东地域文化为舞台的电视剧也罕有影响全国者。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推出的电视剧《我的1997》在全国引起观剧热潮,其中的广东和香港的地域元素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剧中,广东、香港的过去和现在都转化为特有的审美内容。粤港澳作为南粤文化的大本营、对外开放的窗口、国家现代化的先行地区,具有十分丰富的社会实践、剧烈的社会变迁和不断演化的精神文化,这都是电视剧十分难得的生活素材。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湾区理应成为当代中国电视剧创作最活跃的地区。

(二)香港地区在我国电视剧市场中具有特殊重要性

改革开放之初,香港电视剧曾经在内地很受欢迎。随着内地电视剧的快速发展,香港又成为内地电视剧主要的市场之一。从我国影视内容产品输出地区格局来看,电视剧走出去的主要市场为亚洲地区。2016年,中国电视剧出口亚洲地区共341部22349集,总额超过2.8亿元,占出口总额高达95%,在中国港台地区市场为11028.04万元,比重达37.1%,远超份额排名第二的日韩市场(22.89%)。2017年,全国电视剧(含电视电影)出口约8616.7万美元,其中电视剧出口亚洲市场4929.81万美元,中国港澳台地区市场2859.22万美元,亚洲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市场占电视剧全球出口市场的90.4%。

港台市场的电视剧平均单集价格较高。从港台市场的电视剧总量来看,部集数仅略逊于东南亚市场,平均单集电视剧价格也仅居日韩市场之后。以2016年为例,港台市场的电视剧单集价格为2.56万元,而出口日韩市场的电视剧单集价格为3.42万元,全球市场单集平均价格仅1.17万元。由此可见,港台电视剧市场成熟度较好,内地电视剧进入香港地区以市场化为主。

另一方面,电视剧播出在香港商业电视台竞争中举足轻重。1987年,亚洲电视台(ATV)为了与无线电视台(TVB)竞争,决定引进内地电视剧,引进了首部内地电视剧《红楼梦》,为亚视创造了70%的收视率。自此TVB、亚视购进内地电视剧的积极性大增,形成了内地电视剧90年代对香港的“逆袭”。一批优秀的内地电视剧《三国演义》《水浒传》《笑傲江湖》《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汉武大帝》《秦始皇》《唐明皇》《大宅门》《人间四月天》等进入香港观众的视野并掀起收视热潮。这一时期,进入香港地区的内地电视剧主要是历史正剧和在当地有较高认知度与人群基础的改编作品。随着内地与香港经济文化关系的深化,合拍的新港剧越来越多。2018年,仅在TVB,就有爱奇艺、优酷、腾讯等与TVB或其他香港公司合拍的《蚀日风暴》《再创世纪》《飞虎之潜行极战》《冒险王卫斯理》等5部电视剧播出,这类合拍剧在香港被称为“新港剧”,均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目前,香港是内地电视剧的重要市场。如何把香港的电视剧市场优势转化为大湾区电视剧生产优势和粤港澳三地合作优势,这是大湾区电视剧制作发展的重大课题。推动大湾区电视剧统一市场形成也是大湾区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地理单元,发展植根于大湾区经济社会人文土壤的电视剧,不仅对大湾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人民文化娱乐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对当代中国电视剧创作繁荣发展也具有战略意义。

(三)粤港澳三地电视剧融合发展对实施“一国两制”具有重大政治价值

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是经济科技发展和香港、澳门同珠三角地区的融合,但这些规划目标的建设和实现均需要文化支撑。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文化既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精神动力和支撑,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既要建设“经济大湾区”,也要建设“文化大湾区”。作为当代受众最广泛的文化娱乐产品,电视剧自然成为“文化大湾区”建设的主打产品。电视剧具有天然亲民性和价值引导性,而这一特性正是促进香港、澳门民众的国家认同、制度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的最佳艺术载体。因此,推动大湾区电视剧融合发展,打通大湾区电视剧市场的栅栏,形成大湾区电视剧创作与市场的共同体,使中西文化交融的港澳地区同内地在影视艺术中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对话,不仅将为新时代中国电视创作加入的新鲜元素,为电视剧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也将在精神和文化上为“一国两制”提供内在动力。

三、粤港澳大湾区电视剧创作 与市场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提升大湾区影视剧发展战略定位,发挥独特优势建立全球性影视湾区

为“一国两制”提供影视抓手和文化支撑,建立全球性影视湾区。将大湾区电视剧纳入全国电视剧发展的重点战略,实施大湾区三地电视剧融合发展工程,建立大湾区三地影视合作发展新机制。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补充版本的基础上,创新影视制作融合机制,建立影视剧创作的合作、合拍、发行播映统一市场,吸引港澳地区的电视剧创作团队到广东和内地来创作。

支持广东和内地的电视剧制作团队与港澳广电机构合作开设制作机构,进行合作发行与营销。建设全球性影视湾区,并以香港、澳门为聚合平台,聚合全球英语、葡语影视制作人才、资本和市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交汇点上,构建21世纪的世界影视之都,为中国影视剧全球化构筑桥头堡。这一使命已经呼唤大湾区影视湾区的诞生。大湾区影视应有舍我其谁的自信和自觉,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快建立健全大湾区影视剧创作发行统一市场机制。

(二)铸造大湾区影视剧品牌,为影视剧繁荣发展提供新动能

当前中国的影视制作和市场经过10余年的狂飙突进,传统发展模式下的动能已得到释放殆尽,但发展新模式尚未形成,亟待打造新动能。探索新模式、打开新视界是实现中国影视剧新一轮振兴的必然选择。“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

影视剧应发挥大众娱乐的优势,做记录新时代“一国两制”新实践、促进祖国统一进程的文化先行军。以影视之力促进文化、价值观和情感上的融合。具体来说,要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聚合粤港澳三地影视剧制作资源,铸造“一国两制”背景下影视剧品牌,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实践带给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影视剧的方式再现出来,形成一个多彩的模块,补全目前中国影视剧在这方面的缺口与短板,利用多元文化、多元制度的优势,逐步打造大湾区电视剧美学形象,在题材、故事、美学表达、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形成与东部、北部影视剧不同的特色。加快开设大湾区电视节,以节庆平台聚合粤港澳、全国乃至全球相关资源,推动大湾区影视融合发展横空出世。

(三)唱响主旋律影视粤港澳大湾区独特乐章

第一,通过合拍合作推动主旋律现实题材影视剧进入港澳市场。内地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在香港市场拓展困难,在促进香港同胞的国家认同、价值观认同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在过去若干年中,香港市场更偏好内地的古装剧。进入到香港的内地电视剧,从《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到《甄嬛传》《芈月传》《延禧攻略》,几乎80%以上都是古装题材。这一方面与香港地区电视台的竞争策略有一定关联。近年来,香港电视剧制作业相对疲软,缺乏大制作宫廷剧,内地古装剧类型更丰富,直接购入内地剧比自行投拍的性价比更高,故古装剧引进内地的,而年代剧和都市剧则主要是香港自制。另一方面,现实题材剧进入香港难,与内地和香港的文化差异有一定关联。这种差异使香港观众对反映内地生活的时装剧、年代剧等较难产生共鸣,加上这类剧中的警匪题材、商战等都是香港电视剧的强项,本地收视基础较好。因此,现实题材电视剧很少成功进入香港,更无缘黄金档。这一现象已经到了改变的时候。要通过大湾区影视剧融合发展,加强合作合拍,推进现实题材剧进港澳地区主流电视平台,创新现实题材主旋律作品的视角和表达,让港澳同胞在影视剧中更好地感知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变化和家国情怀的温暖。

第二,进一步提升影视剧精神高度,推动大湾区影视剧勇攀艺术高峰。精神高度决定作品价值的高度。目前,影视剧缺乏高峰之作、影视剧创作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称,一个重要原因是创作的天空不够高远,市场庸俗主义限制了精神的空间,创作局限在狭隘的娱乐追求,而忽视了精神追求;局限在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最终两个效益都落空。观众呼唤影视剧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增强艺术价值,实现导向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成为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的领者和塑造者。

目前的电视剧市场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决定影视剧高度和价值的不是收视率,而是描绘新时代历史与时代的精神图谱。大湾区影视剧创作要立足于大湾区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从时代和生活中汲取创新力量,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社会变迁,把握文化根脉,把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结合起来,既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又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歌唱伟大时代,歌唱美好生活,歌唱最美奋斗者,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提升精神高度,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思想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处探寻,营造昂扬向上的审美体验,为当代社会的精神铸造和文化自信提供滋养。这是大湾区影视剧崛起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影视剧粤港澳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翻拍影视剧是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