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家庭互动和学校生活中,一些学生被贴上“你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的标签。当问题成为自我的一部分时,这种认同感很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放任自己,直接以一种抵抗改变、坚持自己的态度继续当前的生活。
在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心理咨询工作的重点已逐步从探讨个案问题转向发掘个体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叙事治疗就是其中一种比较流行的后现代咨询方式。叙事,简单来说就是讲述故事,但叙事治疗所运用的叙事具有内容上的复杂性和方法上的多样性。所谓叙事治疗,是咨询师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来访者找出人生故事中的遗漏片段,以唤起其自我改变的力量。基于此,探讨叙事治疗在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的运用很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心理咨询去污名化日见成效,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举办心理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进行心理咨询不代表“我有心理疾病”。但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仅是学生自己,很多咨询师都会习惯性地将学生归为“这是个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她的人际交往能力弱”“他有多动症”等。这样的表述将问题本身当作人格的一部分,人即问题,会让学生产生防备与压力,很难开展咨询工作。
叙事治疗更强调人在面对问题、压力、挫折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它摆脱了将人看作问题的传统治疗观念,通过“故事叙说”“外化对话”“重写对话”等方法,使人在处理问题时更客观化,且更有处理的动力。通过叙事心理治疗,不仅可以让学生发展自我认同感,实现心理成长,还可以让咨询师重新反思与学生的关系。
心理咨询古典学派重视问题的诊断,将问题看成是个体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学生会因为身上的“问题”被贴上各种标签,从而形成隐蔽、贬义的自我认同。在他们的经历中,问题毗邻而居且让自己感到责难、罪恶或羞耻,从而发展出否定、压抑、合理化等心理防御机制。叙事治疗则提倡对人的尊重,强调将问题和人分开。其首要工作就是向学生澄清:人不等于问题,那些挑战常规的言行、不合规矩的选择、肆意发泄的情感才是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承认它的影响,寻找战胜它的方法,支持来访者在问题和自我之间建立合适的关系。
叙事治疗大师麦克·怀特指出,外化对话可以把个人和问题剥离开,让人以更轻松、更没有压力且更有效的方法面对问题。咨询师使用外化的语言描述与提问,如面对一个经常发脾气的学生,可以将“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生气”表述为“生气通常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控制你”,后一种提问让学生把自己和问题分开,思考问题如何影响自己。外化对话的练习很有必要,在对话中实现人与问题的剥离,让人更具能动性。
解构问题之前,学生及其家人、朋友、教师都从问题视角描述他的自身行为,将问题视为学生人格不良的外在表现。解构问题使他能将自己与问题分离,意识到问题不等于人。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运用外化对话叙述生活故事,建构生活的意义。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故事一开始就已经包括开始和结束,因而给了我们框架,使我们得以诠释现在。”叙事疗法认为,叙述故事本身就具有意义。在咨询室中,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会根据前来咨询的问题描述生活事件,如他们在什么样的事件中感受到失落、焦虑或者无价值感,充满了“意义”的故事和经历是咨询师与学生互动的工具。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述说某段生命故事时会遗漏一些细节片段,而这些遗漏的片段往往孕育着可以发展新支线故事的种子。咨询师捕捉到这些细节后,并不是直接给予建议,而是引导学生说出这段故事中自己不曾察觉的部分,进而启发他找出适合自己的问题解决之道。引导的核心在于咨询过程中唤起当事人生命中曾经出现过的、积极的东西,以增加其自我改变的内在潜能。如在叙事治疗中谈论问题故事时,咨询师最常问的一句话是“你是怎么办到的?”这样的提问会让学生将焦点放在曾经的努力或内在的知识和力量上,从而走出困境。
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有的成长于单亲家庭,有的长期遭受家庭忽视,有的存在自身问题困扰……面对这么多的问题,他们依旧负重前行,并且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应对方法,这其中必定有一些蕴藏在生活之中的优势资源。咨询师要帮助学生发现属于他们自己的资源,并学习如何将这些优势资源调动起来。一旦开启了新的支线故事,原本充满失落、焦虑或者无价值感的人生故事就有了新的走向,爱、宽容、力量会让他们体会到新的世界,解决当前问题的不是其他人,而是他们自己改变了原来的故事走向。
透过问题,挖掘意义,这是第二环节的核心工作,也是干预过程的关键。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必须树立“优势视角”,看到问题也是功能的体现,关注学生问题背后的生命状况,而不是纠缠于问题本身。
叙事治疗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问题的专家,当发现原有故事背后还藏着多样的可能性时,即使很多问题还没有找到答案,也能给予学生这样的期待:随着支线故事的不断发掘,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内在力量。
然而,当个体完全以主流价值观作为评判自己行为的唯一标准时,往往只能看到那些不符合主流文化标准的行为,一旦其行为长期达不到社会主流标准,就有可能形成消极的自我认同,认为自己是有问题的。但是实际上,任何生活事件都有多元的意义和价值,将生活事件的多元意义展示出来,个体就更有可能在其中选择符合自己价值判断的意义,进而改变自身被动面对问题的局面,形成符合自身体验的自我认同。
在解构问题和建构意义之后,咨询师要带领学生编写新的充满希望的人生故事。当下的生命故事是由特定主题下的某些事件串联而成的,咨询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中还存在许多虽未被描述但仍然存在的可能性。咨询师和学生的工作就是共同寻找新的闪光事件,创造新的支线故事,即使有问题的故事依然存在,学生也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叙事治疗在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的运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不同于以往心理咨询对于学生问题的下定义,叙事治疗将个体视为改变当下状况的资源,自己才是解决自己的问题的专家。这一视角的转变符合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原则,并且强化了学生应对自身问题的主体地位。发展新的人生故事就是激活生命的潜能,推动生命走向更高的发展。
当问题与人格相联系时,个体本能地会觉得羞愧或者无能为力,因为这是自己身上的一部分。叙事治疗则将人与问题分开,让学生认识到人本身是完善的,这可以帮助他们从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应对问题。
心理咨询通过谈话的方式形成学生的人生故事,更多时候是一条围绕重要生命历程展开的单向故事。叙事治疗则在原本描述的单线经历之外找到其他闪光事件,将这些闪光事件连成不同的支线,也就形成了多元的生命故事。即使原本的故事依旧存在,但多条人生故事线的铺开可以让学生看到更丰富的描述和更多元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