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彬荣 敬勇 李本姣 李松
摘 要 巴山脆李是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达州市茶果技术推广站联合选育的脆李品种。介绍巴山脆李的品种特性,从平整土地、肥水管理、修整剪枝、花果管理、适时采收、常见病虫害(红点病、穿孔病、膏药病、食心虫、红蜘蛛、蚜虫、金龟子)防治等方面简介巴山脆李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巴山脆李;品种特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6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4.016
李是蔷薇科(Roaceae)李属(Prunus Linn.)核果类落叶果树,其果味酸甜,有抗衰老、防疾病、促消化等诸多功效。巴山脆李是达州市于201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的新脆李品种,也是目前达州市主栽的脆李品种。2016年达州市脆李发展面积达到1.07万公顷,投产面积达0.60万公顷,总产量12万吨左右,实现产值10亿元,脆李产业已成为达州市特色支柱产业。
1 巴山脆李的品种特性
巴山脆李是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联合达州市茶果技术推广站经过20多年的研究,根据本地实生变异的青脆李单株选育出的适宜在大巴山系周围种植的脆李品种。该脆李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耐湿,耐寒,抗旱。树姿半张开,幼树直立,结果后半张开,枝条充实细长,分枝角度较小。树干灰褐色,表皮较为粗糙,毛孔明显。2~3年生枝,枝条浅褐色,皮孔不明显,叶片浓密,呈长椭圆形,基部窄楔形,边缘锯齿形。果实成熟期在8月上、中旬,果实呈圆形,平均单果重38.9 g,果皮绿色,充分成熟后为淡黄绿色,果面表皮光滑,果粉呈灰白色;果点小而稀,平,白色;果梗较长,1.5 cm左右;梗洼较广,中深;缝合线浅平,较明显;核小,离核,可食用部分高达95%以上。果肉淡黄色,肉质脆度高,果大汁多,味甜。果实生长发育期约为150 d,采摘3~4 d后果实变软,货架期约为10 d,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2%,总糖8.54%,总酸0.303%,维生素C含量59.9 mg·kg-1[1]。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平整土地
选择光照充足、排灌方便、酸碱适中、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的地块,栽植前挖好定植沟或定植穴,长宽深约60 cm,株行距为3 m×4 m,每667 m2栽植60株。栽植前,土壤要深翻细耕,栽植后要将表层土壤压紧压实,再进行灌水。
2.2 肥水管理
根据树苗大小合理安排肥水管理。一般情况下,基肥施用量约占全年总施肥量的60%,搭配氮磷钾肥,在树苗萌芽期、壮果期、果实膨大期适量追肥;对于成龄树,可根据缺素症状选择补充钙铁镁。基肥每667 m2施3 000 kg以上,配施氮肥20 kg、磷肥50 kg、钾肥20 kg;追肥注意量少次多、先淡后浓的原则。
2.3 修整剪枝
在树枝生长期进行修整,采取撑、拉、吊等多种措施,将树冠分为2层,主干留取3个主枝,间距5~8 cm,每个主枝留3~5根侧枝,插空排列,使之呈心型散开,第一层与第二层间距约为60~80 cm,总体树高控制在3.5 m以内。修整拉枝可以增强树势,促进骨干枝发育,避免树枝相互交叉,光照不均匀,影响果实发育。长势旺盛的枝条适当疏剪,对需发枝部位可进行短截;结果期修剪时,需要削弱树干的顶端优势,避免树干生长与果实生长相互夺取营养,从而影响果实发育,因而应剪去生長过旺的主侧枝上主梢;冬季修剪干枯枝、病虫枝、下垂枝,适时修整重叠枝、交叉枝、枯老枝。
2.4 花果管理
定植时以4∶1的比例配足授粉树,花粉多的年份要注意疏花,花粉不足的年份要采用人工授粉。一般在花开20 d后开展疏果工作,要及时清除虫果、小果、畸形果,以免次果夺取营养,影响正常果实发育。
2.5 适时采收
脆李属于呼吸跃变型水果,在采后较短时间内呼吸强度会急剧上升,导致果实硬度下降、色泽较差、口感欠佳等情况,因此要注意及时采摘。建议采摘时间选择晴天上午,采摘时轻拿轻放,保留果粉,及时销售;对于采摘后不能及时销售的,可放入温度为1 ℃的冻库短暂保存。
3 常见病虫害防治
脆李的病虫害防治一般提倡“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果园管理,保持健壮树势,增强树体的抗病抗逆能力;及时清除枯枝、落叶、病果,并将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消灭菌源;发现病灶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为保障食品安全,在收果前20 d严禁给药。青脆李的常见病虫害有红点病、穿孔病、膏药病、果实食心虫、红蜘蛛、蚜虫、金龟子等[2]。
3.1 红点病
红点病,又名叶肿病,系真菌性病害,多雨季节此病发生尤为严重。初期为害叶片,导致叶片上出现红黄色圆形斑点,斑点逐步扩大,叶片隆起形成较明显的红褐色斑点,严重时导致叶片卷曲脱落;后期为害果实,导致果实上隆起红黄色圆形斑点,影响果实的正常发育并脱落。建议在开花前期喷施波尔多液或琥珀酸铜进行预防,注意排水松土,避免土壤湿度过高,若发生在果期还要及时清除落叶、病果,以隔绝病原,避免二次感染。
3.2 穿孔病
穿孔病为细菌性病害,土壤湿度过高容易诱发此病,田间排水不良、雨水过多、种植过密都易发生。感染穿孔病的叶片会产生不规则褐色病斑,后期会穿孔脱落;果实表皮上出现水渍状小点,后期小点逐步扩大,呈不规则裂缝病斑,且易掉落。如果不及时治理,病情逐步严重,容易导致颗粒无收。建议加强田间管理,冬季修剪枝条,减少越冬病原菌,注意排水除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施有机肥,增加树体抵抗力,并在发芽期喷施石硫合剂,花期后喷施农用链霉素。
3.3 膏药病
膏药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树干、树枝,严重时为害叶片、果实。发病初期,树干、树枝会出现不规则病原菌实体,病菌长度一般为3.0~11.0 cm,宽度为3.0~4.0 cm,颜色呈灰白色,形似膏药状。该病前期不容易被发现,因为前期菌丝较小,后期随着湿度增加,菌丝繁殖增快形成菌膜。治理该病时,建议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树势,注意田间温度、湿度,科学修剪以增加透光度,减少越冬病原菌;发病后,刮除菌膜再使用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进行涂抹治疗。
3.4 食心虫
食心虫直接为害果实,侵害果子表皮,在表皮织网排便,受侵害部位的虫孔会流出果胶,将果实掰开能看到虫道内积满细小的虫粪,果实逐步变为紫红色,然后脱落。建议在产卵盛期与幼虫孵化期重点防治,防止其2代侵害;在生理落果期对树冠下的土壤喷1次辛硫磷乳油,杀死老熟幼虫;在落花结束后喷施一次敌百虫,7~10 d后加施一次,杀死越冬虫源。
3.5 红蜘蛛
气温升高有利于红蜘蛛的繁殖生长,6—7月为雌虫发生盛期,是红蜘蛛发生最严重的时期。红蜘蛛一年可发生6~9代,产出的虫卵易藏匿在树皮、树枝或土壤中越冬,成虫吸食叶片汁液,导致新芽萌发困难,叶片受到侵害后,全叶变为焦黄,随后脱落,严重影响了果实产量。建议在果树发芽前喷施石硫合剂,对已感染的部位,要刮除树皮,并集中烧毁;在果树花期、李树休眠期根据病情可使用三氯杀螨醇、石硫合剂等进行防治。
3.6 蚜虫
蚜虫主要在新生枝条、叶片上摄食繁殖,受害叶片呈白色粉状、形态卷曲,严重影响树体的光合作用,从而导致叶片脱落、树势减弱,严重影响果实产量。李树蚜虫产卵盛期在11月中旬,多数蚜虫将卵产在新生嫩芽、枝条分叉处进行孵化,因此春季是蚜虫的高发季节。蚜虫防治应在早春季节进行,合理剪枝,剪去病虫枝、枯枝;在蚜蟲产卵期使用石硫合剂,杀灭虫卵,防止虫卵越冬;在蚜虫发生初期可使用乐果乳油涂在树干周围,并使用塑料薄膜将其包裹扎紧。
3.7 金龟子
金龟子俗称铜壳螂,是李树常见的虫害之一,一年发生一代。幼虫在地上以幼根为食,严重破坏李树根系,当幼虫长为成虫以后,成虫便会上树咬食幼芽、嫩叶、花蕾,成虫为害期长达1~2个月。金龟子具有趋光性、假死性,可以利用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来进行防治,如采用人工振落方式来捕杀,使用糖醋液和黑光灯诱杀等。建议在花期前、成虫出土前施用久效磷,浅锄地面,从而将病虫消灭于萌发状态,全面减轻金龟子对李树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廖明安,刘学琦,王志德,等.李新品种‘巴山脆李[J].园艺学报,2012,39(11):2305-2306.
[2] 陈龙,董新梅,陈玉玲,等.脆李系列品种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19(2):54.
(责任编辑:易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