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提升阅读素养

2019-01-14 02:48顾素芳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批判性导图文本

顾素芳

[摘 要]

阅读是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和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手段。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通过图说事件、图解词汇、图现心理活动、图说主题、图析原因、图述态度、图析框架等途径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验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思维品质,从而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素养。

[关键词]

高中英语;思维导图;思维品质;阅读素养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维品质是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英语阅读是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语言水平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是基于文本阅读的体验,提升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思维导图是由著名教育家东尼·博赞 (Tony Buzan)创造的一种知识可视化工具,把文字呈现的知识、思维的过程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使思维形象化、具体化。思维导图是隐性思维的显性工具,将思维导图恰当地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手段。思维导图用简洁明了的图形表征文本篇章知识,将分散在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关联,建构认识体系,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为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提供直观的思维模型。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推断、归纳、建构、评价、创新等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阅读语篇所承载的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等,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发展思维品质的同时提升阅读素养。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阅读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学思结合,为思而教。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汲取文本内容,培养思维能力,学习语言知识。下面笔者以区域“阅读教学同课异构”的课例为例,阐述教师如何合理而有效地运用思维导图,创设高密度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建构思维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提升阅读素养。

(一)图说事件,梳理情节,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同课异构的阅读文本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课外阅读文章,语篇以母亲虐待孩子为例子导入,分析虐待孩子的后果,探究虐待孩子的原因,提出解决虐待孩子这一问题的办法。文章第一段以例子引入文章话题,描述了车水马龙的画面里一位无奈的母亲虐待孩子的事件。教师利用分层结构图(图1),从when\where\what\who四方面入手,理解文本表层信息,梳理文本细节信息,感受母亲、孩子各自的处境、各自的心情和表现。通过把语篇文字转换成图式及对4个“wh”问题信息的确定,有助于学生快速把握文本内容。结构图以不同颜色呈现不同层次的内容,创设思维情境,帮助学生系统把握故事情节及其内在联系,体现思维过程,为深入分析文章做好铺垫,学生综合运用逻辑思维和整体把握事物的能力得到提升。

另一位老师巧用流程图(图2),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内容以及文本传递的情感。通过问题“Which motions mirror the womans emotions? Try to find out the verbs that are used to indicate the mothers emotional changes to her kid”引导学生从文中快速定位反映母亲心理活动的verbs,从开始的struggle,shout以及并未做出实际动作的snap,到drop,seize,blow,学生观察母亲情感变化的同时体会文中动词所暗示的人物心理,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思考并头脑风暴出一系列描述心理活动的形容词。流程图中的线条一目了然地呈现母亲情感演变的过程。教师结合思维导图,让学生的知识掌握从“无序”走向“有序”,使本不可视的思维过程清晰可见,激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二)图解词汇,巧设情境,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文章第一段描述母亲用pay phone打电话,孩子在curb玩,教师借助图式(图3)引发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母亲可能比较贫穷,没有使用手机而使用街边付费电话。孩子在路边玩,旁边车子穿梭而过,暗示很危险的情景。在解释“pull sb in directions”这个短语时,教师借助“五马分尸图”(图4),虽有点夸张,但惟妙惟肖地呈现了母亲一种近乎绝望的状态。学生通过发散思维联想到母亲生活之艰辛(电话那头的人、身边的孩子都让她有挫败感),深刻理解了图画蕴含的含义——Mother was distracted and had to handle several things at the same time.学生读图识词汇,借助图理解信息点间的相互联系,理解词汇传递的内涵,提升思维过程的精确性和清晰性。学生在学习目标语言的同时理解观点、思想,有效进行深度阅读。

(三)图现心理活动,比较建构,提升思维的批判性

文章第二段阐述作者看到此事件后的心理变化,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图5),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考过程以及其“不作为”的理由。教师以表格和时间轴并配关键词(before, now wish)的形式带领学生探索作者从开始想帮助母亲转向想帮助孩子的思考过程、心情逆转的变化,将隐性的心理活动过程显性化。在作者的行动方面,分两个分支,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最终“did nothing”的理由,并結合思维导图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如果你是过路人,你会怎么办。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对比作者的行为。“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riters reaction?”开放式问题有助于学生对语言进行自主建构,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

(四)图说主题,品味文本,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英语阅读文本一般都有一个主题,各段落之间以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意义衔接和连贯。文章第三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凸显文章主题——Child abuse and its effects. 教师以问题“What might be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s of the boy”和头脑风暴图(图6)启发学生剖析母亲虐待孩子对孩子造成的后果。首先,让学生思考归纳出对孩子的消极后果如abusive, gloomy, withdrawn, hard to communicate等;其次,进一步分析孩子可能会保持“人之初、性本善”良好品质如sensitive, caring等。在借图设问剖析主题时,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风格,本段的排比设问句如排山倒海之势对孩子遭受虐待后的后果进行强调,读、品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得到培养。

(五)图析原因,归纳启示,发展思维的深刻性

文章第四段分析虐待孩子背后的原因。教师借助箭头式的思维导图(图7),先呈现结果(child abuse),然后引领学生积极思考,步步探究,层层深入,归纳总结出两层原因,表面外在原因(apparent outer reasons)及深层内在原因(deep inner reasons)。引导学生从哲学意义的角度分析语言暴力的根源,即“wrong choices”,其本质是个人与自己的冲突、个人与他人的冲突。同时激发学生思考社会背景(the Black people usually are not well-educated and live a poor life),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得出启示:Everyone is worthy of love. 借助思维导图,有效识别语篇的关键信息,厘清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层次清晰的认知结构和系统的知识网络,实现文本信息的整理和重组。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得到发展,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六)图述态度,情感升华,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文章最后三段探讨解决“child abuse”的方法。教师通过开放式问题“What are the right attitudes towards yourself and others”和分解式思维图(图8)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对己、对他人的态度两方面入手,思考正确的待人态度——对己要反思自己行为,对他人要用爱、用容忍而不是暴力。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产生思维动机。brainstorm充满积极正能量的词汇和句子,正确的态度就是解决虐待孩子问题的方法,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达到情感上的升华,完成思维的飞跃,提升思维的能力。

另一位老师采用不同颜色图形的重叠图式(图9),将学生思考归纳出的三点态度(love,sensitivity,working together)用圆形表示,启发学生只有同时拥有这三样品质(图画中共同覆盖的部分),才能真正创造期盼的和平世界(peaceful world)。然后,教师建议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图,思考究竟需要什么才能中止语言暴力,停止伤害最亲近的人,为阅读后的写作环节做好铺垫。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导图的绘制是学生再次阅读文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此过程中学生体验阅读的过程,感受到沉思的愉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提升了阅读素养。

(七)圖析框架,建构概括,提高思维的完整性

文章的结构和主线就好比是人身上的经脉络,厘清文章的结构和主线,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提高分析理解文本的能力。在处理本文篇章结构时,教师采用语篇框架图(图10),以其简洁性、概括性、形象性的艺术魅力,达到强化文章主旨、提纲挈领、深化认识的作用。通过建构框架图,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清晰了解Child abuse的原因、后果及对策并发散思考,学生思维的完整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得到提高,阅读素养得到深化。

三、思考与启示

教师授课过程中采用的思维导图,秉承启发性、发散性、归纳整理、整体优化原则,结合问题情境,以分层结构图、头脑风暴图、流程图、框架图等多种图式,结合关键词、符号、颜色等,使复杂的内容清晰、系统地凸现出来,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最终实现理解和思考能力的提高及阅读素养的提升。

(一)思维导图巧妙构建的背后是文本的深刻解读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文本所承载的信息是连接语言与思维的桥梁。思维导图的巧用源于教师精心备课,吃透文本,从语篇结构、语篇目的、语篇情感等宏观层面入手解读文本,为深层理解、批判性理解打好基础。通过解读文本,巧用思维导图,赋予文章全新的生命,使阅读教学更加立体、更加多元、更加综合,真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提升阅读素养。

(二)思维导图巧妙构建的背后是问题的精心设计

一节阅读课,不管是以任务的形式还是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其实质是问题的设计。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触发器。问题设计要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体验阅读过程,完成意义建构。例如,在处理文本中母亲虐待孩子事件时,教师设计以下问题。

Q1: Why had the author wanted to help the woman?Q2. What are the reasons the author changed her mind and wanted to comfort the boy?Q3. Who is the author more concerned about?

针对第一问题,教师又分解为7个问题。

Q1:What was the woman busy doing? Q2:Why did the woman want the boy to stay still next to her?Q3:Why couldnt the woman make phone call at some other places which are safe?Q4:Was the talk on the phone a pleasant one?Q5:Can you find a phrase in paragraph 2 to describe “shouting at the younger that she would snap his leg if he moved again”?Q6:What was the boys reaction to his mothers control?Q7:How was the woman feeling in such a situation?

以上问题看似简单,其实问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随后问题的铺垫和阶梯,依次顺延,层层铺垫,环环相扣。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文本,从表层到内涵,从具体到抽象,从理解到评价,逐步深入文本,学生对于“Why had the author wanted to help the woman”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答案随之而来——The woman was in a troubling situation and her frustration could be sensed, which suggested that she needed help.基于层层设问的思维导图,既引导学生全面解读文本,又引發学生细密思考、深度研究,在提高学生思维含量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阅读是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和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深刻解读文本、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把思维培养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文本并形成自己的见解,真正实现“学生在课中央”。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思维品质,提升阅读素养。

[参 考 文 献]

[1]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章波勇.“概念图”在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10).

[5]唐明霞.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6(9).

[6]钱美华.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7(2).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批判性导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