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虹 王燕玲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得到了持续的深入,我国的高职院校开始与企业开展合作,部分地区开始产生了校企命运共同体。但是与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职业院校与企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缺乏长效的合作机制。因此,高职院校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打破现有的教学机制,践行实践教学与企业发展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构建符合时代特点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一带一路” 命运共同体 高职院校 校办企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a)-0218-02
2013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概念,简称“一带一路”政策,旨在促进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合作和经济的共同繁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一大创举。在此背景下,我国的高职院校要积极与民办企业进行合作,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经验,积累经验,从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下面,该文将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进行探索和研究,为国家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指出一条有前途的道路。
1 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1.1 专业发展空间
在传统模式下,高职院校大多会建立自己的校内实践基地,供学生的实习训练,但由于其管理过于松懈和专业不对口等原因,学生的整体实习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没有明显的效果,许多学生将校内实习视为学习之余的放松,对校内实习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导致校内实习对学生适应社会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也是制约专业发展空间的一项主要障碍。
1.2 企业盈利空间
在校内建立企业为学校带来了盈利空间,但介于企业负责人的能力、企业的管理方式和财务人员的谨小慎微等因素,企业的盈利空间受到了很大的约束。首先,在企业负责人员一般是从高职院校在编人员中通过委任或竞聘等方式产生,其在任职期间保留原事业单位的编制,且工作待遇或行政水平等于原来相比有所提升,也就是说,无论企业是否可以收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对其负责人的利益都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负责人对待企业的态度很难做到认真负责,从而影响到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其次,校内企业的重要决策都需要通过校务会的审核和批准,这种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的办事效率,导致企业的运营受到了阻碍。最后,校内财务人员的派驻也使得企业畏首畏尾,企业的亏损对于财务人员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谨小慎微,不肯冒险,导致企业很难创造发展机遇,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1.3 人才培养空间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首要目的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二者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在学生毕业前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有利学生完成从学校进入社会的“过渡”,顺利地完成入职前的准备。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要完成相应的心理建设,培养优秀的工作技能,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将理论与实践进行高度融合,以全面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因此,大学生毕业前的实习阶段是重要的过渡性强化阶段,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提供无穷的潜力。
2 校企合作改革发展的策略分析
2.1 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布局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设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型新兴产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新型的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对于新型技术性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为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对产业进行优化和转型,学校引入第三方企业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构建专业预警机制和动态调停机制,对招生计划进行二次分配,及时削减不适应产业和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技术应用类、管理服务类、创意设计类、应用外语类和医学技术类的五大专业布局,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培养一批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
2.2 坚持企业的独立经营
为了提高校企合作的经营效率,防止学校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干扰,在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要坚持企业经营的独立性,公开进行企业经营人员的招聘,防止学校中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经营的权利进行干扰,导致企业发展受到限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与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站在同一条线上,对绩效监管制度进行严格的规划和筛选,让经营管理团队在工作中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对商业市场中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同时在经营中创造发展机遇,力求企业的高效发展。
2.3 建立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命运共同体
高职院校在追求人才教育的基本利益需求的过程中,要对其他利益的主体需求进行关照,及时制定符合学校发展需求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巩固人才教育的优先性地位,坚持教产融合的发展模式,将科学技术与人才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改革,谋求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1)探索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让企业成为办学的主体之一。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开展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进行了捆绑,将学员建立在产业链上,进一步促进教产的融合。
(2)开展现代化的学徒试点,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在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国外的双元制的办学理念,探索双主体模式下的专业标准和入职前的培训,发挥学校现有的优秀教学资源和企业的优秀培训环境的优势,从专业能力和操作能力两方面对人才进行技术指导和培养。
(3)建立产学合作平台,谋取共赢。校企双方应以具体项目为牵引力,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对接,构建共赢的长效机制。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对于人才培养的定位也逐渐变得精准起来,为保证高校在时代的变迁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就要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角度入手,依附企业的天然环境,让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与毕业实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实现校企的共赢。
2.4 依托优势专业增强企业实力
为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综合高等职业院校的自身条件,对优势学科和企业的市场需求进行综合性的分析,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要符合学校的专业特点,与适合学校发展趋势和特色学科特点的相關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指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各项业务之中,让学生在企业这个真实的战场中得到锻炼,同时为企业的发展引入一批具有工匠精神、有技术有能力的优秀技术人员,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在企业中引入在校大学生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竞争的关系,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3 结语
“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背景下及时加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现校内高新科学技术成果向企业生产力转化,建立学校与社会嫁接的桥梁和纽带,为大学毕业生顺利走向社会岗位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实现自我的舞台。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建立已经成为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刚,熊义,单福彬,等.论高职院校与校办企业协同发展策略[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4):90-94.
[2] 周桂瑾,俞林,顾惠明,等.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现实困境、改革路径及现代治理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36):21-24.
[3] 苏文萱.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高职教育走出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10):42-47,52.
[4] 李璞.从“利益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的跨越——中国国际经济统战的展望[J].中外企业家,2017(16):175.
[5] 陈伟.利益共同体视角下深化校企合作的机制与路径[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165-167.
[6] 杨东昌,王红,万永安,等.跨文化商务沟通社会成本探析: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新思考[J].青海民族研究,2018,29(1):71-77.